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实践研究

2020-07-21 08:14谭志萍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小学生

谭志萍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促进小学生思维启蒙,实现智育教育的重要载体。面对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趋势,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教育思想观念以及授课方法的系统更新,高度重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与强化训练。通过海量读、日日写系列活动的组织,让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学习和训练空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具体的教学举措展开适当的探讨,从而为推动语文课在素质课改的道路上实现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量读;日日写;小学生;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9-0097-01

前言

新课改是国家针对素质型人才培养需求所提出的全新的战略方针,要求教育事业要以强化学生素质建设为主要目标,对具体的授课模式进行创新。读写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教学中的重点模块,是决定小学生思维能力建设的关键。在实际开展授课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读写融合原则,通过组织海量阅读和写作训练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训练空间,让学生形成良好文学思维,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创新素养。

1.创新阅读鉴赏,培养阅读理解思维

为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有效建设,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思维和能力强化建设,并对应着针对阅读鉴赏模块进行创新。为了全面落实海量读教学方针,教师需要加强阅读文本之间的衔接,根据具体的阅读主题设置群文阅读体系。让学生围绕多个文本进行阅读、对比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在文本阅读方面的综合理解力。教师需要做好主题目标明确,群文素材的发掘与整合,以及阅读任务的布置,从而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规范学习提供正确的方向导向和思路引导。

比如说,教师在组织《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则可以围绕“风景特色”设置阅读主题,并以此为依据搜集与文本相关联的素材,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红树林》、《天鹅湖》等,构建群文阅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不同文章在风景方面的描写和所诠释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写作特色和创作风格方面的具体呈现。让学生在海量阅读、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对此种类型题材的文本加深解读,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鉴赏力。

2.读写融合训练,夯实写作思路基础

读与写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彼此又相互促进,是支撑学生语文素养实现整体提升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阅读鉴赏模块的规划设置,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写作模块强化训练。积极更新教育思想,贯彻读写融合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构建综合性的教学空间[1]。让学生在融合训练的过程中,加深对阅读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够实现习作思维和技巧的强化训练,保证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更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秋天的雨》时,则可以鼓励学生先自主阅读,并剖析文章,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基础写作手法。之后,根据文本中的优秀语句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写作技巧的掌握,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基础内容。

3.课外拓展阅读,丰富写作素材积累

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是要让其拥有丰富的文化储备,而课外拓展阅读则是一种有效的实现方式。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领域,教师不仅要注重课上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同时也要站在学生的需求角度,设置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为学生推荐适合的素材,鼓励学生自主的进行拓展阅读[2]。让学生在延伸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的更多的知识储备量,也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创作奠定良好的素材基础。比如说,教师可以的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繁星春水》、《爱的教育》等著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

4.拓展习作活动,规范写作训练习惯

所谓日日写,其实就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训练空间,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全面提升学生在写作模块的综合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合理的布置寫作任务,引导学生以写作叙事的方式参与到训练活动当中。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事迹或者自己平时的感悟。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写作训练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参与训练,并定期检查学生日记情况,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写作训练空间,规范写作习惯。

5.加强情感激励,提升学习自信素养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需要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激励[3]。贯彻激励性评价机制,针对学生在海量读、日日写等各项活动中的学习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并站在专业性的角度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能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并以规范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参与到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当中。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交互平台,组织学生之间就自身的阅读心得、写作经验和学习感悟进行互动和交流,彼此之间分享经验,探讨期间遇到的困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现综合性提升,也能够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教学活动组织规划和未来发展提出相关的意见,促进语文课程实现深入改革。

结论

依前所述,培养语文素养,是素质课改提出的教学发展要求,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工作要务。在施教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此为目标导向对具体的授课方法进行创新。基于海量读、日日写的课程规划原则,积极组织丰富的训练活动。针对阅读鉴赏环节进行创新,贯彻读写融合训练;拓展课外阅读以及写作活动,加强情感层面的激励,让学生对待语文学习形成端正的心理认知,并且以规范性的行为表现参与到课程的深入学习活动当中。

参考文献:

[1]朱晓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02):26.

[2]房娟.加强阅读指导,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86.

[3]韩佳烜.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21-122.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