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2020-07-23 06:16邹艳丽
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院校

【摘要】对于高职《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来讲,课堂若仅仅是采用传统讲授法,很难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发现,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认真反思案例教学准备、讨论分析等环节,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案例教学法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新闻传播伦理与新闻传播法规两个模块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大一高职学生来讲,课堂若仅仅是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师满堂灌,是比较难以理解且很难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理解学习理论知识,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的。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发现,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认真反思案例教学准备、讨论分析等环节,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学中应用现状

经过课堂观察,课后调查分析76个学生发现,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是比较满意的,学生反馈如下:

(一)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学习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法规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自觉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国庆期间侮辱国旗事件,让学生深刻记住,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

(二)提高了学生的新闻职业道德素养

1.帮助学能够生更好地了解、理解、掌握生硬的概念、知识点、理论,结合真实的案例,让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通过案例“小悦悦事件”,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人文关怀的概念,又比如专业术语有偿新闻、媒介审判等,在案例的幫助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吸收。

2.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新闻职业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通过课堂调查,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学习新闻专业的目的是“揭露社会问题、维护正义和平。”

(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通过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师生的双向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每个案例都会引导学生从社会环境宏观层面、新闻体制中观层面、新闻工作者自身素养微观层面进行分析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反馈案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案例选择陈旧、呈现单一

1.课堂所选用的教材案例经典但时代比较久远,学生无法快速融合进去,难以达到较好互动效果。比如河北蔚县矿难瞒报事件、许霆案等,对于出生在2000年之后的学生来讲,这些新闻事件发生时他们年龄都还很小,确实无法产生真切的感受、了解。

2.年代久远案例评析或他国案例分析,容易误导学生。教材中的案例评析是基于已知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事实进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可能新闻事件的性质和评价会发生变化,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产生的相同事情的原因等可能也是存在偏差的,比如,美国焚烧国旗案,在美国是认定表达自由,但在中国是侮辱国家尊严,处理办法是截然不同的。再有,一些法律法规都在完善,甚至都有可能修改,可能导致学生在当前社会实践中产生误导。

3.每个类别的案例太少,缺失丰富性,不能够使学生全面理解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一些应用界限。比如,记者应不应该进行隐性采访,界限在哪里,是按照效益的正当性还是按照利己主义来衡量考虑,比较难抉择。

4.案例呈现方式太单一,文本太多,不利于学生理解案例及相关理论。教材案例分析文本太多,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尤其是国外的一些案例,比如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章节中《纽约时报》诉莎莉文案,仅仅介绍案例就多达2000多字,学生看到这么多文字,就容易失去兴趣去关注事件发展,更别说理解相关理论。

(二)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不足

1.课堂对案例分析不足,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相关理论。有时可能讲述案例花费时间太长,分析案例时间太仓促,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消化理解。有时可能案例与理论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可能只停留在案例表面,没有深入去理解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

2.教师有时不能很好地把控课堂教学节奏,不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案例讨论。有时学生一旦进入到某个感兴趣的话题,就会各自讲各自的,只是针对事件本身在争论,而没有关注事件发生背后的理论去讨论分析。有时候光顾着去看案例,就会去和周围同学讨论,然后就不会去想内容和认真听老师分析,一味地停在事件表面,而进不到内容里面。

3.未提前让学生去了解案例,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不够,只有部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氛围缺乏。学生课前未看过案例,课堂几分钟临时了解案例,有的学生理解能力一般,未能很好地理解事件的起因、发生、经过,导致上课处于迷茫状态;还有个别同学由于性格原因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便保持沉默,形成沉默的螺旋。

三、案例教学改进建议

(一)教学案例选择多类型、呈现形式多媒体化

1.年代久远的经典案例与最新最近案例相结合。新闻具有即时性,最新的案例也是很重要的,经典案例供学生理解,最新最近案例供学生自主分析,能让教学事半功倍。比如,人文关怀这一章节内容时,既可以选择经典案例“小悦悦事件”,也可以引用最新案例“明星高以翔猝死”来分析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

2.多增加一些普通人的案例,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能更加的理解。多选择贴近生活案例,尤其是身边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针对案例的难易程度把握,选择案例的难度应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

3.案例展示形式多媒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根据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视听媒体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更能冲破时空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因此,案例展示以文字为主的,辅之一些影像材料,让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学生学起来更为轻松,理解更加透彻。

(二)案例分析方式多样化

教师习惯于开门见山,理论分析前将案例展示给学生,其实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他们更喜欢自己参与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可以通过表演案例等方式对案例进行展示分析,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教学效果更佳。对于某些案例,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大家各抒己见,既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又让学生在辩论中分析学习教学案例,从而理解教学理论。

(三)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不仅仅在课堂,课前、课后同样很重要。课前,教师应该通过微信平台等方式发布相关教学案例的文字、视听等材料,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案例。课后,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把相关的最新案例分享到微信平台,学以致用,大家一起复习、加深理解。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学生课前预习案例后,对新闻案例就有个大概了解,课堂上就不会迷茫,就会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分析,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后复习,能够进一步理解课堂所学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课后多布置一些思考题及课后练习,要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比如,查阅近年有关隐性采访的新闻案例,让同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再有,让大家每周或每月写一个针对现在比較火的新闻分析,各个角度都可以,然后老师把写得比较优秀的案例拿出来,这些既可以提升大家分析新闻事件的能力,又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改变,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也在不断更新、完善,案例教学法在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中的应用也要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闻工作者,当他们面临伦理道德问题抉择时,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做出选择。

参考文献:

[1]文达.案例教学法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纳税,2019(00.

[2]陈文耀,张洪兴.高职院校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J].新闻潮,2019(09).

【作者简介】邹艳丽,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高职院校
广告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