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家校共育”实践研究

2020-07-23 08:53于海
学周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实践研究互联网

于海

摘 要:步入“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动本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密切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建立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联互通的桥梁,为学生的健康生活和快乐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家校共育;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4-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4.094

“互联网+家校共育”教育模式扩宽了家庭和学校之间沟通的渠道和途径,使得家校沟通更为顺畅,促进了家校共育工作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同步提供便捷的平台。

一、推行“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所受的教育不仅仅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往往是脱节的,人们只注重学生的学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造成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而“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出现,可以加强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从而在课下加强监督和辅导,解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二、“互联网+家校共育”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落实不到位

目前“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贯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许多家长对这种教育模式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和学校配合方面欠缺积极性,家校共育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和落实,实施效果不佳。比如,一些家长虽然加入了班级交流群,但很少关注群里的消息,也极少在群里发言,“互联网+家校共育”的效果不明显。

(二)许多家长“互联网+家校共育”的观念淡薄

在“互联网+家校共育”实施过程中,很多家长对它认识不深刻,认为“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就是简单的教师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向家长发布信息和通知,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意义了。因此,家长对“互联网+家校共育”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浅显的层面,缺乏明确的观念。

(三)“互联网+家校共育”的任务较多较重

从实际情况来看,要促进“互联网+家校共育”的高速发展还有很多任务要做。一方面需要更加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以及更加便捷的互联网交互平台作为支撑,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家长和教师对这种模式的认识,可谓是任重道远。

三、开展“互联网+家校共育”实践的策略和方法

(一)增强教师和家长的观念,推动家校共育发展

1.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理论培训,增强家校共育理论观念。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是顺利开展“互联网+家校共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校要经常组织和开展家校共育的理论培训和讲座,培养并树立起教师和家长积极进行家校共育的理念,提高教师及家长对家校共育的重视程度。首先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学校每年应定期组织家长开展相关的理论讲座,引导家長提高对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视,加强和教师的交流沟通。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知识,提高教师对家校共育重要作用的认识,增强教师探索“互联网+家校共育”途径和方法的积极性,提高教师进行家校共育工作的素养和能力。

2.利用互联网建设家校共育讲堂。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建设一个互联网家校共育讲堂,便于教师和家长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知识,提高家校共育的有效性。增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配合,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的观念。利用网上讲堂把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授给家长和教师,为顺利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促进家校共育的顺利开展和健康发展。

3.建立一套有效的表彰激励机制。学校可以每年评选出一些在家校共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家长和教师,进行奖励和表彰,树立家校共育的典型和榜样,提高全体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家校共育观念,推动家校共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拓宽家校共育的路径和渠道

1.建立家校共育委员会,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每年选举出新一届的家校共育委员会,挑选出在家校共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家长组成家校共育委员会的成员。家校共育委员会的成员和教师一起指导其他家长进行家校共育工作,给班级中的家长讲解最新的家校共育的理念和知识,提高家长对家校共育工作的认识,增强学生家长在家校共育工作中的积极性,促使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性。家校共育委员会的建立有利于家长积极参与家校共育工作,提高家长的配合度,加强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而促进家校共育工作的发展与落实。

家校共育委员会在每年的固定时间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和交流家校共育工作中新的策略和方法,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通过微信、QQ等平台开展家校共育。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发展迅速,几乎每个网民都有自己的微信号或者QQ号,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建立一个家校共育群,在群里及时分享学生在学校的一些精彩表现,让家长知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提高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家校共育群了解和获知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提高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了解,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微信群或者QQ群里展示自己的作业,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疑惑等。

3.借助翼校通实施家校共育。翼校通平台是信息化时代应用于教育系统的一款非常好用的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它可以实现家庭和学校之间更加方便的互动和沟通,推进家校共育工作更好地开展。教师可以通过翼校通平台方便快捷地发布班级通知,进行日程点评以及作业布置等。翼校通平台还可以上传照片,因此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一些精彩瞬间进行拍照并上传到翼校通平台上,这样家长就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通过翼校通建立班级日志以及照片墙,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同时,翼校通平台还支持视频讲课,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翼校通平台对学生进行视频讲课,指导学生做好课程的预习和复习。

除此之外,因为翼校通平台有电脑和手机两个终端,学生和家长无论是通过电脑还是手机都可以登录翼校通平台,解决了一些家庭没有电脑带来的不便等问题。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更高,家长和学生用手机就可以及时和教师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极大地方便了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三)通过家校共育日志来进行家校共育的完善

为进一步提高家校共育工作的实效性,方便家长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教育经验,教师可以建立家校共育日志来完善家校共育工作。家校共育日志在每个学生家长手中传递,分享和学习各自宝贵的教育经验,启发学生家长不断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家校共育日志中,每个学生家长都可以将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宝贵经验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同时,学生家长还可以将自己想对孩子或者教师说的话记录在家校共育日志中,教师方便时进行一一回复,增进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了解,推进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家校共育日志是对互联网平台的一种有益补充,可以更好地对家校共育的经验进行沉淀,推进家校共育工作的完善。

1.定期家访,建立家校共育统一战线。教师每学期要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家庭进行家访,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对学生家庭情况和状况的了解,还能够增进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交流,方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开展,真正建立家校共育统一战线。

2.定期举办家长会,解决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家校共育开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仅仅通过互联网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因此定期举办家长会来解決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通过家长会,教师和学生家长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有什么问题可以当面解决,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是对互联网模式下家校共育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

3.加强家校良性互动,共同见证家校共育成果。(1)学校积极开展家长走进课堂、走进管理等活动,加强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可度,增强家长参与家校共育工作的积极性。(2)教师可以邀请在某方面具有专业性或者特长的家长走进课堂给学生讲课,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家校共育的发展。(3)组织家长和教师一起见证学生的重要时刻。比如,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入学仪式或者颁奖典礼,让家长和学生一起享受获得荣誉的快乐。(4)组织和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比如,六一文艺汇演、元旦晚会等等,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节目的编排和表演,让父母参与并感受孩子的成长。(5)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公益和安全教育活动。比如,在学校举办的一些消防安全教育活动中,学校就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加,促进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学习和成长,同时推动家校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治刚.“互联网+”时代,城郊小学生家校共育实践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7(4).

[2]黄锦锦.论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的有效应用[J].成才之路,2017(26).

[3]肖晓锋,刘纪龙.“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发展方向[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5).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实践研究互联网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