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里的生态乐土

2020-07-24 16:36张会明杨江静
走向世界 2020年19期
关键词:管委生态农业保护区

张会明 杨江静

横跨烟台、威海两市地域,总面积15416.5公顷的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山东省唯一一个森林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中国赤松原生地和天然分布中心,拥有全世界保存最完好的赤松林生态系统,是胶东半岛城市群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生态绿肺”和“都市田园”昆嵛山最宝贵的内在品质,在于喧嚣之外的那份自然与宁静,昆嵛山人接力传承保护下来的原生森林生态系统,则让这里成为一方生态的乐土。

一座“生态博物馆”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烟台市东部,与烟台市牟平区、威海市文登区相邻,依托昆嵛山林场而建立。15416.5公顷的总面积中,84.2%由烟台市管辖,15.8%由威海市管辖,核心区6486公顷,缓冲区4481公顷,实验区4449.5公顷。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取“有泰山之势而气势磅礴”之意,是胶东半岛东部最高峰。

昆嵛山属长白山系崂山山脉。黄、渤海的分界,使昆嵛山与长白山主体长期分离,暖温帶三面环海的地理特征发育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虽然地处暖温带,但昆嵛山却有着多样的气候特征。在这里,中国东北的落叶松和湖北的杉木能够同时存在,十分罕见。

在地球同纬度,昆嵛山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博物馆和珍贵物种基因库,拥有野生植物1265种、野生动物1164种,12种动植物因首次在昆嵛山被发现而成为模式动植物。为防控有害生物,中国林科院在此建有“定位研究站”。

几十年来,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昆嵛山保护区的林木蓄积量增加了几十万立方米。近年来,昆嵛山保护区科研人员不断联合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物种保育工作,先后開展启动了苔藓植物调查、维管植物调查、鸟类种群调查、红外相机观测野生动物,以及森林昆虫调查等项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工作上成绩卓著。更为重要的是,远远不同于城市城区零星点缀式的“园林绿化景观”,昆嵛山保护区浩瀚连绵的天然林生态系统有着完整的生态功能,昼夜不停地在输出着优良生态产品,持续发挥克服缓解“城市病”的“生态医院”作用。

2018年8月,昆嵛山保护区举办植物资源调查暨《昆嵛山苔藓志》出版座谈会。会上,来自中国工程院、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集体为昆嵛山的生态保护工作“点赞”。在重新启动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昆嵛山新增加195种野生动植物,其中新记录苔藓植物192种,新记录昆虫3种。

山东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昆嵛山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释放氧气、固化二氧化碳、分解二氧化硫、滞留大气尘埃、科学研究七大生态服务功能上,每年创造直接生态价值超过10亿元,而其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形成的潜在价值更是难以估量。何为“昆嵛山模式”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昆嵛山这片天然林场,2010年7月,昆嵛山保护区工委、管委成立,并在国务院公布的保护区154平方公里范围基础。上,增设20平方公里保护带,依托保护带内的36个村、1.2万人组建昆嵛镇,纳入重点保护范围,负责昆嵛山保护区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从生态保护、物种恢复、环境指标、群众意识四个方面,昆嵛山保护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出保护、发展、共赢的“昆嵛山模式”。昆嵛山保护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于丛刚表示,全方位加强生态保护、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正在昆嵛山落地生根,成为生动实践。

昆嵛山保护区工委、管委自成立以来,坚定保护一方生态安全的责任担当,加大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取缔人为破坏等工作的力度,持续实现了“零火灾”“有虫不成灾”的目标,资源存量持续上升,生态系统平衡、生态功能完整,旗舰物种中国赤松在自然演替过程中达到了亚顶极状态,所辖36个村多年不见的原生野生生物正在“回归”。

以保护求发展之路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生态是生存之基、生活之要,只有生态好才会生活好。自2014年起,昆嵛山保护区工委、管委发起全民总动员,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每年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进村人户与群众一对一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并发放森林防火纪念品,同时开展防火关键期“身着迷彩服,臂戴红袖章,手提垃圾袋”活动,边巡逻值守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坚持惠民利民、让人民满意的方针不动摇,昆嵛山保护区工委、管委全覆盖实施了36个村“美丽山村”建设、特色生态农业扶持、“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高寿老人“高龄津贴”、环区免费公交服务、农田水利设施兴建等一系列昆嵛蝶变工程。

源于“昆嵛山模式”的创新实施,昆嵛山珍贵的物种资源一方面伴随生态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另一方面伴随生态科研不断深入,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挖掘认知。在这里,胶东仅存的狗獾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珍贵野生中药材灵芝、天麻等种群数量逐年扩大;消失多年的原生河蟹等湿地生物重现河道;野生梅花鹿在野外监测中被重新发现。

通过“昆嵛山模式”的生动实践,昆嵛山保护区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先进集体、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中国森林氧吧等荣誉,并成功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深山里的“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一批特色农产品从深山里“走”出,成为助力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自2015年以来,昆嵛山保护区工委、管委连续五年出台《关于促进特色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发展“名、优、新、奇、特”农产品,走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之路。

绿色、生态、安全、健康,是昆嵛山特色农产品的四大“标签”。这片天然、无污染的保护区,就是农作物生长最大的“保护伞”,深山里的土壤、空气、阳光、雨露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农产品。

昆嵛正源食品有限公司、昆之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君沅茶场专业合作社是昆嵛山保护区从事农产品经营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这些企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不但解决了周边村庄的土地撂荒问题,也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昆嵛山特色生态农业已培育出昆之阳蜂蜜、烟薯25地瓜、昆嵛高山绿茶、精品五谷杂粮、猕猴桃、黑果花楸等特色农产品,富有昆嵛山特点的生态农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通过持续输血、不断造血,近年来,昆嵛山保护区的特色生态农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保障昆嵛山保护区特色生态农产品的质量,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昆嵛山保护区工委、管委于2016年底建成了占地300平方米的综合检测中心,2017-2019年完成了区内农产品及6大特色农产品农残抽检724批次,并对生态农业的276份土样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检测,为当地特色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安全保障。同时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和粘虫板等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了病虫害物理防治,减少了作物农药残留,有效提高了产品品质,丰富了农产品生态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上销售已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藏”在昆嵛山里的农产品也搭上了时代的“列车”。为提高第三方运营商、个人网店销售昆嵛山农特产品的积极性,昆嵛山工委、管委制定出台了扶持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对第三方运营商、个人网店进行扶持奖励,并引进了京东、苏宁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通过网上销售,昆嵛山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扩大。烟台市正源食品有限公司网上销售的烟薯25地瓜价格达到每斤6一8元,烟台市金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金果零售价更是达到了10元/个,昆嵛山的苹果卖出了“贵族价”,实现了苹果从论斤卖到论个卖的转变。

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完善产品包装,增强“昆嵛印记”昆嵛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得到不断提升,昆嵛出品“飞”出深山,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昆嵛山保护区农业农村和经济发展局提供)

编辑/魏伟

猜你喜欢
管委生态农业保护区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百万市民接力城管 牵手穿越最美武汉”大型徒步公益活动启动
为“弄管委”唱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