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的诗意栖居

2020-07-24 16:36肖寒
走向世界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山公园枣庄植树

肖寒

从海面上远望威海市区,只见湛蓝的天空下,曲折的海岸碧树林立,起伏的山坡处处绿意盎然,恰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每天清晨,威海市民走出家门,在树林间呼吸清新空气,或舞剑或打太极拳,伴着清晨的鸟鸣,开启一天的生活。

一座城市,应该是一个心灵的牧场,给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以归属感。山清水秀、天蓝地洁,是一座城市的生态底线,也是人们归属感的所在。在山东,“森林城市”“森林乡镇”众多,人们推窗见绿,与真正的森林比邻而居,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惬意。

推窗见绿

东湖位于枣庄市郊,两岸的沿湖公园带是很多市民的日常去处:清早傍晚来健身,节假携亲带友亲近大自然,畅享“森”呼吸。用市民的话说,枣庄的森林绿地不但精致,而且人气超旺。

对很多城市而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而对于枣庄,“创森”则事关长远,是城市转型发展不得不做的大事。

枣庄因煤而兴,是座古老而又年轻的资源型城市。年产约3000万吨煤、3000万吨水泥,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破损的山体、塌陷的地表也透支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2009年,枣庄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东部地区唯一转型试点城市。怎样转型,枣庄的决策者没有犹豫与彷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创建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市转型,建设“鲁南绿城、山水枣庄”。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枣庄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加大投入,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城中绿洲”2014年,昔日的煤城变为国家森林城市。如今,一条条绿道就像一根根翡翠项链贯穿枣庄周边所有自然山体和森林公园,让城市人有机会真正融入自然、亲近森林。

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国家森林城市是国家对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2009年,威海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为山东首例。如今的威海,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绿色生态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十年时间,山东建成17个国家森林城市、15个省级森林城市,齐鲁大地片葱茏。

不仅城市,乡村也多添绿装。晚春时节,行走在日照市河山镇,生态小区与蓝天相融,满山苍松翠柏,青翠欲滴。山中多涧,泉水潺潺……一幅山水相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尽收眼底。一到三月份,河山镇干部群众齐出动,个个扛起锄头、铁锹在全镇种树添绿的景象成为河山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幅人与绿树美景汇聚的画面,是创新植树造林、创建省级森林乡镇的一个生动缩影。

“创建森林城镇,是一项造福子孙,泽及后代的大事。”河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加东介绍,河山镇位于日照市区北郊,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创森一一年间,河山镇水系护绿320亩,荒山披绿2800亩,退耕还林1200亩,镇村兴绿380亩,通道连绿1250亩,成为日照北郊的“森林绿肺”和“天然氧吧”。

如今,越来越多的乡镇插上绿色翅膀,山东已认定158个省级森林乡镇、1530个省级森林村居,幅绿色城乡画卷在山东渐次铺开。

见缝插绿

“目前,中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仅为3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只有14.1平方米,远低于世界城市平均水平,距离联合国提出的60平方米最佳人居环境标准相差更大。”在2019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分析指出,要坚持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推进城市增绿的有效手段,持续加大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城乡生态修复,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筑牢城乡生态屏障。

“这一棵不大直立,再重新整一整。那边一棵,浇水不够,再加浇一桶水。”近日,又到了滨州邹平市高新街道的“植树季”,“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紧植树,这一片种的全是樱花,而且是晚樱,今年就能开花。”五里堠村党支部书记李京贵说,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努力,邹平市高新街道已经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月景致有别的植树布局。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造林绿化立地条件差等问题曾造成滨州绿化水平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档次。2008年,滨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展大规模林水会战部署后,一干就是10年,2019年又谋划了林水会战第二个10年,全市造林面积得以迅速扩大,绿化质量持续提升。

生态绿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3月12日,聊城市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内有了新“景色”,经过人们十余天的努力,原来的临时垃圾堆放点、未利用滩涂、废弃沟渠和征地边角地都种上了树,160余亩土地恢复了生态。在这里,共栽植海棠良种2000余株,苹果、梨、樱桃等优质果木6000余株,楸树、丝绵树等优质园林树木5000余株,建成了集观赏、采摘、育苗、科研于一体的园林绿化及科研示范基地。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度假区分局局长胡家政说,聊城市通过推进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三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见缝插绿,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果造福于民,较好地解决了植树绿化与农田争地的问题。

“森林城市建设一定要讲科学、用科学,要坚持科学绿化,注重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坚持把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配置多样化等科学理念落到实处,坚决反对贪大求洋、大树进城、奇花异草等错误做法。”张建龙认为,要統筹山水林田湖草各个生态要素,通过森林城市建设,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全民护绿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来到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你会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森林让城市更美好。推窗见绿,行路有荫,青岛老百姓在乐享满城绿色的同时,也积极参与优美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管理。

4月14日,中山公园市民园长正式受聘上岗。第一任市民园长是退伍军人马中尧。今年春节,他就主动承担起劝导市民的工作,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劝导晨练、游园的市民,为中山公园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3月份,中山公园恢复部分开放以来,马中尧与中山公园领导多次会商,决定由市民园长团队从晨练队伍中招募文明游园劝导员成立文明游园劝导队,主要职责是对园内聚集、不戴口罩、乱扔垃圾、摘花折枝、园内遛狗、毁绿打鸟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建立游客自治机制,更好配合中山公园管理游园秩序。

市民园长办公室的正式挂牌办公和文明游园劝导队上岗实现了百年以来中山公园管理的“多元化”创新。推广“市民园长”机制,架起了一座沟通公园管理部广与老百姓的桥梁,也为广大市民共管公园提供了有效载体。

共建共治共享,让森林城市建设不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成为全体市民的大合唱。在山东的许多城市,“没地”是造林最大的制约因素。为解决这个难题,济宁邹城市创新义务植树形式,推出“线,上认领,线下植树”。

3月12日,在邹城市唐村镇鑫萌果园,20多名青年志愿者正帮助认领的市民代植果树。每植树一棵,就在树枝上挂一张“名片”。邹城“线上认领,线下植树”模式,得到2000余名市民的积极响应,他们通过在线答题赢得学分,共认领2000余棵“果树”。“代表线上的认领者来参加线下的植树活动,感到非常高兴。”邹城市唐村镇青年志愿者贾蕊表示,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植树护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森林城市建设,也大大提升了市民的生态文明素养。以前义务植树要下指标,现在市民积极性越来越高,为林草部门提供树苗和植树地点线索的越来越多,认领森林抚育、认养古树的也越来越多。

今年,青岛更是玩起了护绿“新时尚”,推出百株古树名木等你认养、“你有地一我来绿”等活动。在全市2489株古树名木中,将选择100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位于公共场所、缺乏管护措施的古树名术,发动线,上认养活动,为古树名木管护、复壮筹集资金,每棵树可多人认养,个人认养最低金额45元。

全民总动员,让见缝插绿、身边增绿蔚然成风。正因为注重全民参与,山东的森林城市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编辑/任童心

猜你喜欢
中山公园枣庄植树
去植树
女子存入银行一百万五年后仅剩一元
植树真快乐
The grand Chinese ritual
青岛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评价与分析
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中的文化表征研究
中外近代城市公园发展研究
武汉市中山公园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
中山公园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