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那片林海

2020-07-24 16:36魏伟丁立国李宁宁张纪增
走向世界 2020年19期
关键词:金平巡山护林

魏伟 丁立国 李宁宁 张纪增

他们不辞辛苦、甘于寂寞,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深山密林。他们一年365天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用脚步丈量青山,用双手换来苍翠,他们就是平凡而伟大的护林人,森林的守护者。

40载逐绿梦

春暖乍寒时节,蒙阴县常路镇西下庄村的67岁护林人李万成及其家人,顶着寒风进了大山,挖坑植树。

常路镇西下庄村的东山地处两镇五村交界处,,上世纪70年代,东山的柏树林子、花椒园及核桃园三片荒山,常年荒芜不堪,加上附近村民经常乱砍滥伐,看管难度非常大。

在李万成任护林人以前,西下庄村有12个人负责看管东山,不到一年,便都不干了。之后,李万成和村里的其他7个人接手了护林工作,又没撑过一年,那7个人也走了。此后,就只剩下李万成一个人守着上千亩的荒山。虽然留下来了,李万成心里也动摇过,但是看着那些才一米多高的树苗没人管,被折断、糟践,心疼不已,决定再苦再累再难,也要让这座荒山披上绿装。

为尽快让荒芜的山场得到绿化,李万成全家出动治山造林,特别是每年的雨季,人家下大雨往家跑,李万成却带领家人,披上塑料布,往山里跑,将一棵棵松树苗裁在山上。就这样,李万成面对重重困难,带领全家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全力投入到大山的绿化中。

随着树林面积的扩大,日常的管护工作越来越难,尤其是防火工作非常艰巨。公益林地界接合部还有个两不管的放羊场,20多群羊经常进入林场,毁坏小柏树,特别是放羊人带火抽烟,给看护大山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李万成和三个孩子商议,对西下庄公益林实施封闭式管护防火工程,围绕公益林周边,架设一道防火隔离网,封死所有经过公益林内的人行山路,消除一切火险隐患。2010年,李万成的子女们花费2万元购买了3条德国牧羊犬,协助李万成护林防火。

每天清晨,李万成都会扛着铁耙,拿着镰刀,牵着防火犬,巡视一遍山林,一待就是一天,巡山、修建防火隔离网、打隔离带……经过40年的努力,李万成一家为这座光秃秃的大山披上了绿装。而今,这片茂密的绿化带,已被划为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每当看到成群的鸟儿飞向这片山林时,李万成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常说:“我啥也不图,就想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

一家三代护林情

在沂源县国有鲁山林场,今年57岁的护林人官卫平已看护茨峪这片林43年。

宫卫平的父亲是位军人,转业后被安置到鲁山林场,成为鲁山林场的第一批林业工人。上学前,父亲常常带着他在山林里转悠。“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母亲每天早上就把一天的饭用一大一小两个包包好,把小的包给我背在身后,大的包绑在父亲腰间。我去,上学,父亲去大山里巡山护林。每天天黑的时候,父亲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宫卫平回忆道。

1977年,宫卫平到林场参加工作后,被分到林场的茨峪林片区看护山林,成为第二代护林人。他跟父亲一样,每天吃过早饭,穿上黄胶鞋,带好斧头、对讲机,再往背包里塞上煎饼、馒头、大葱、咸菜,便踏上了巡山之路。除了恶劣天气,天天如此。巡护3000多亩山林,沿山转一圈差不多要十几公里,到了防火期,每天则要转上好几圈。

山上不能有火种,每次巡山到中午,宫卫平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喝山里的溪水。夏天这些还可以凑合,可到了冬天,山里风大,啃一口煎饼就一口咸菜,风便灌进嘴里,冻得牙齿生疼,水壶里的热水也只有余温。

护林工作十分辛苦,还有未知的危险。有一次,宫卫平到山里清理灌木,一刀砍下去,砍到了一个大马蜂窝。“轰”的一声,一大群马蜂包围了过来,一下子就在他的头上、脸上、脖子上,蜇了十几个包。当时宫卫平趴在地上起不来,幸好妻子及时赶到,背着他去了村卫生室。到卫生室时,宫卫平的面部已经肿得变了形。医生说再晚来半个小时,神仙也难救。

2014年冬天,宫卫平在巡山时不小心滑倒,从陡峭的山坡上滚了下来,伤了7根肋骨,医生让他住院好好养病。只在医院住了14天,宫卫平就不顾医生劝阻非要出院。出院后第一天,宫卫平就开始巡山了。他说,在医院里待不住,闷得慌,想那片山。

40多年来,不计其数磨破的黄胶鞋,记录着他的执着。“条件艰苦点没什么,最亏欠的是孩子。”说起儿子宫晓旭,宫卫平脸上满是愧疚。“为了让我专心看护山林,孩他妈要千农活,就只好把孩子放在地边上,每天孩子都是灰头土脸。”宫卫平说道。

或许是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宫晓旭在2017年通过招考,成为一名森林消防队员,从此与父辈在护林战线上“并肩作战”。

千年古树守护人

在济南市长清区五峰山省级森林公园内,生长着众多古树名木,其中,有一棵树龄达到2600多年的银杏树,十分引人注目。护林人张金平,从1991年开始便守护在这棵古银杏树下,陪伴它经历风风雨雨。

五峰山环境清幽、景色秀美,是长清区的林业基地、药材产区。为了便于工作,张金平把家安在了山上,一处距银杏树不远的所在。据张金平介绍,这棵雌雄同株的银杏树高约35米,胸径达2.16米,平均冠幅24米,需要6个人才能将其合围。“银杏树被称为活化石,在山东,除了莒县浮来山定林寺的银杏王,就属五峰山的这棵银杏树年龄大了,它的覆盖面积超过了2500平方米。”

伴随着一番介绍,张金平翻出几张老照片,指向其中一张布满黄叶的银杏树照片,述说起一段往事。“这张照片是我在1997年11月拍的,现在再想拍也拍不出来了。”张金平说,他清楚地记得,1998年3月31日晚上下了一场大雪,致使银杏树树干上的水分趋于饱和,其西南侧枝由于承受不住大雪的压力,突然折断,在折断瞬间偏移向东南方向,掉人玉皇殿东侧的狭窄巷道,树下的玉皇殿、龙王殿毫发无损,令人称奇。

站在银杏树下,张金平深情凝望这位与他相伴了近30年的“老朋友”。历经岁月的冲刷,它依旧昂然挺立,一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跟它相比,咱不就是个娃娃吗,2600多年,它經历过的狂风暴雨,只有它自己知道,作为护林人,只要能守护它一时,也就尽了咱的使命了。”张金平如是说。

张金平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住在山下,每隔十天半个月他就会下山回家住上一宿,次日早晨再赶来山上。也许是习惯了山上的宁静,一回到山下,他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每次回山上,一到山脚下,他就兴奋不已,觉得这才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工作之余,张金平喜欢书法和摄影。“我从小就喜欢书法,但在进山之前没有太多时间练字,住进山里后,有了大把时间写字。”迄今为止,张金平写过的书法长卷累积已达220多万字。而作为摄影迷,张金平也收藏了不少五峰山美景,他说,1991年刚到五峰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古银杏树拍照,与其合影留念。

在张金平眼里,这棵古银杏就是神奇的存在。当山上的树术被美国小白蛾“侵袭”时,唯独银杏树不受影响,依然枝繁叶茂。“它的神奇之处还有许许多多,说也说不完。”张金平说道。

编辑/魏伟

猜你喜欢
金平巡山护林
《健听女孩》:无声世界里的有情人生
柬埔寨护林官员宣誓保卫国家森林资源
小狐狸的“哇——哇——哇”
再访可可西里
“我每天都会来巡山”
周至县2017年小麦白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试验示范报告
大王叫我来巡山
仿生蜻蜓护林机
无臂无文化,照样撑起女大学生爱情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