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兵书出齐鲁

2020-07-24 16:36南窗
走向世界 2020年19期
关键词:孙武兵法孙膑

南窗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人称“小李白”,是中国古代的高产诗人之一,有诗9000多首传世。其诗雄奇奔放、豪迈飘逸,充满了催人奋进的力量。在《忆昔》这首诗中,陆游提到了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借以寄托他的人生理想。

《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孙武所作,共有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古代第一兵书”,孙武则被尊为“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

孙武出身于军事官宦世家,祖父因军功被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其出生地一说为山东惠民县,一说为山东广饶县。孙武与齐国当时的著名将领、军事理论家田穰苴为叔侄关系,而其祖父也对用兵之术深有研究。从小在浓厚的兵学文化和兵学传统中熏陶,孙武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为撰写《孙子兵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孙武不只是一位天才的军事理论家,也是一位能够统兵打仗的实战家。在齐国撰成《孙子兵法》后,孙武辗转来到吴国,经伍子胥力荐,以兵法十三篇晋献吴王,被委以重任。孙武治军有方,助吴国“西破强楚、南服越人、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2000多年来,《孙子兵法》的影响力经久不衰,是历代兵法研习者必修的一本“教科书”,并催生了众多“粉丝”,陆游就是其中之一。在多首诗作中,陆游都有提及他研习《孙子兵法》的场景。如他在《夜读兵书》诗中说:“八月风雨夕,千载孙吴书。老病虽惫甚,壮气颇有余。”陆游之所以对《孙子兵法》如此感興趣,是因为这些闪耀着军事思想光芒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他的理想抱负。

以诗词文章闻名于世的陆游,并非文弱书生,平日里,他勤学苦练剑术,刻苦钻研兵法,满怀豪情壮志,时刻准备奔赴沙场,为国效力。作为南宋主战派的代表,陆游一直力主北伐抗金,收复失地,即使在弥留之际,也不忘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来激励子孙。显然,孙武的事迹与其所著《孙子兵法》,给陆游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这部出自山东的兵书,以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而著称。研究者认为,如果没有富有尚武传统的齐文化,就没有这部高水平的军事理论著作。值得一提的是,孙武的后人,战国时期齐国人孙膑在继承《孙子兵法》思想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另一部代表齐国尚武文化的兵法力作——《孙膑兵法》。可惜《孙膑兵法》在历史上失传了千余年,直至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历史上对于孙武、孙膑二人以及两部兵书的争论才有了定论。这一重大发现向世人昭示:孙武和孙膑不但是历史上真实的两位人物,而且分别有兵书流传于世。2012年,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孙子兵法》被评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不只在中国,《孙子兵法》在国外也广受欢迎。《孙子兵法》第一次走出国门是在唐代,由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传至日本;18世纪又由传教士翻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据说拿破仑经常阅读《孙子兵法》;20世纪初期,《孙子兵法》被翻译成英文,开始在西方国家流传,并被各院校当作必读的军事教材;到20世纪80年代,《孙子兵法》已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出现全球性“孙子热”。

如今,人们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战争和军事及政治方面,而是上升到经济管理、人事关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这部承载着齐国尚武精神的军事名著,将继续闪耀智慧的光芒。

编辑/刁艳杰

猜你喜欢
孙武兵法孙膑
“‘孙子’兵法”等十三则
三令五申
孙武宴
孙武练兵
兵法
孙膑与庞涓
比赛吃馒头
孙膑吃馒头
张良得《太公兵法》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