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高年级文言文教学的审美天地

2020-07-28 17:04王芳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王芳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高年级文言文以故事为主,涵括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旨在弘扬优秀的古典文化,渗透“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场”。依据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参照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指向,可以总结出高年级文言文审美阅读的教学策略:基于文言,积淀文言语感;回归文章,触摸逻辑表达;初步鉴赏,培养审美情趣;传承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审美阅读 教学策略

一、审美视域下的教材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高年级的文言文以故事为主,相对于中年级来说,这些故事具有思辨性,在富含情趣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理趣,其内容和形式都蕴藏着无穷的审美价值。此外,高年级文言文还增加了新体散文和语录体散文(节选),文体更丰富,蕴藏着的形象美、情感美、思辨美。选义涵括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旨在弘扬优秀的古典文化,渗透“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文言文被编进教材后,和现代文组合成单元,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培养审美的双重任务。教材后面的习题,每课必有几个基本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借助注释,说说文章意思。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个性化的习题,如字词的理解和积累、文章表达结构的梳理和探究、联系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等。透析编者意图,高年级文言文学习指向文言知识的建构、言语能力的提升、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下图表是五

二、学生阅读能力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篇幅短小,内容贴近儿童的成长经历,符合小学生学习的需要。但是文言文在语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因此字义深奥难懂。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小学生而言,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言文是学习的重点。另外,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包含了古人生活的情感、智慧、精神、哲学等,因此意蕴深厚。对于生活阅历不丰富的小学生而言,领会文言文的意味是学习的难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三学段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高年级学生应在正确朗读、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加强文言知识的建构,体悟词句内涵,探究文章的情感意蕴,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浸染,做好小升初文言文学习的衔接。

三、文言文审美阅读策略

依据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参照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高年级文言文的整体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注重文言知識的理解与积累,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古典文化。这些目标在不同篇目中各有侧重,但又彼此渗透。在名师叶峰亮执教的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和名师江志伟执教的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了高年级文言文审美阅读的策略。

1.起:基于文言,积淀文言语感

高年级学生能联系注释粗略读懂文言义意思,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细节。但是,正确、流利、富有节奏地朗读,准确、流畅地翻译出文言文本仍有困难。因此,课堂教学需要通过“多梯度”的朗读,引导学生识“文”断“言”,理解文本内容,积淀文言语感。

(1)读正确是前提。

“读正确”包含字音、停顿读正确。以国家级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叶峰亮老师执教的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为例,学生初读课题时,凭着自己的语感进行停顿,叶老师追问这样停顿的原因,激发学生理性思考,体现了“根据意思处理停顿”的朗读策略。这篇文言文虽短,却有四个多音字“处”“好”“数”“曝”,叶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选择“好”的读音,联系“以”的意思选择“数”的读音,联系古代文人晒书的习惯选择“曝”的读音等。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选择正确读音的策略,形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

(2)读懂意思是关键。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联系注释,运用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读懂文言文内容。如,叶老师请学生再读文言文,要求: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使用“?”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并和同桌讨论。集体交流时,叶老师在学生的疑惑处点拨,拓展介绍古人的生活,深入了解“奴”“婢”的指称;比较两幅图,生动呈现“尾搐入两股间”和“掉尾而斗”的形象;联系上下文语境,互文学习两个“轴”字的意思。学生在多向度互动中,读懂故事内容,积累实词、虚词的意思,初步领略绘画的艺术美。

“基于文言”,是文言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完成文言的解码,建构文言知识,积淀文言语感,习得言语能力。

2.承:回归文章,触摸逻辑表达

文言文学习基于“文言”,但又不能止于“文言”,要“言”“文”并重,既要强调文言知识的积累,也要关注文章表达的秘密,初步领略古人行文的思路和方法。这里强调“初步领略”,就涉及到“度”的把握,不能将文言文上成分析课,令学生“望文却步”。

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属于梁启超倡导的“新文体”,条理明晰、语言畅达,融形象性、抒情性和论辩性于一体。课文后的习题:“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的意思,再同答下面的问题: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逻辑结构,触摸表情达意的技巧。

(1)学习的难点就是教学的起点。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关注文章的结构章法,不能过度拔高,肆意加深,因此教师要关注学情,谨防过犹不及。江苏省丹阳实验小学的江志伟老师在执教《少年中国说》时,在学生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将语句顺序颠倒,并提问:“有学生背这篇课文的时候,把前后顺序背乱了,你会怎么告诉他?”这个问题基于学情,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表达的内在逻辑,自然无痕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细读思辨,悟出了内容和情感表达的层次性,为初步的鉴赏奠定基础。

(2)借助“问题链”让思维渐进深入。

《少年中国说》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其文学性体现在主题意蕴、象征手法、语言风格等各个方面。从书后的习题来看,教材编者想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抒情的方式,感知象征的手法。江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链”:“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写了哪些不同的事物?”“为什么要写这些事物?用‘少年中国就像……的句式试着说一说。”“世界上的事物千千万万,作者为什么就选这七种事物来写呢?”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揣摩出了作者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物来象征少年中国,表达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六年级与初中衔接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循着“文路”深入到文章结构、技巧的写作层面,体会作者的情感与心理,把握作者情感表达的独特性。学生在对比分析中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构建自己的认知图式。

3.转:初步鉴赏,培养审美情趣

小学中年级阶段,教师通常不会对文言文进行审美鉴赏,反而更注重文言文的理解和积累。到了高年级,可以适度引导学生“披文人情”,重视义中体现出来的情趣、观点、态度等。叶峰亮老师执教《书戴嵩画牛》时,引导学生在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的基础上说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再从内容出发探寻情感错位中的谐趣和理趣,为多层次、多角度讲故事打下基础。

(1)抓住谐趣,再现情境。

杜处士视戴嵩的《牛》图为珍宝,极度珍爱;牧童指出《牛》图错误,不屑一顾。这两者的情感错位产生了谐趣。面对同一幅《牛》图,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叶老师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全文,分别画出描写杜处士和小牧童的句子,并用几个词语概括他们的表现。接着,叶老师引导学生比较牧童的“笑”和杜处士的“笑”是否可以调换,学生的同答可谓精彩纷呈,有的结合人物的身份分析判断,有的联系情节的发展进行逻辑判断。难能可贵的是,有一位文学修养较高的女生联系苏轼的生平,赏析杜处士“爱读书但不愿做官”的隐喻,牧童“拊掌大笑”的率真,提出“苏轼正是通过牧童来反讽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角色朗读、想象对话再现情境,在对比人物中领略丰厚的意蕴。

(2)抓住理趣,引发思考。

文章结尾的八个字“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言在此,意在彼。学生联系文本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不同视角悟得道理。如,通过戴嵩的《牛》图悟出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从杜处士的角度来看,不能迷信权威,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从牧童的身上,悟出要学会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从整个故事来看,可悟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这样的文言小故事,不仅写的是杜处士,也许写的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不同的读者将用自身的阅历和修养去映射文章,感受“借事说理”的含蓄性,这就是审美的魅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文学和语文有互相重叠的地方,但语文教学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教师可以适度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去提高经典文言文的教学水平。

4.合:传承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经过编者千挑万选的代表篇目,承载着优秀的古典文化。在教学中,如何传承文化呢?这就意味着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优秀作品的内容价值,了解其中所暗含的民族精神,并借鉴民族智慧,提高人文素养。

(1)查阅资料,了解民族精神。

《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后面有一道思考题:“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和同学交流。”这样的交流,需要从文章中跳出来,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时代的发展。在讨论中,江老师通过一个个伟人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的脊梁,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课后,江老师还布置学生以“中国奋斗”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江老师还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很好地落实了部编版《语文》教材“文道结合”的育人理念,将语义教育的丁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结合。

(2)講述故事,借鉴民族智慧。

《书戴嵩画牛》后面的习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讲故事”有能力层级的区别,可以基于内容的理解讲正确,可以基于人物的心理讲生动,也可以基于思考感悟讲出新意。叶老师设计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讲故事“教学。首先,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注意适当添加主语,倒装句要调整过来,为了讲丰富,可以适当想象。接着,讲讲“我”的故事,“我”是杜处士,“我”是小牧童,“我”是苏轼,通过合理的想象,进行角色转换,促进形象化的表达。在变换角度讲故事的活动中,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注重文化反思,评价其积极意义。我们学习文言文,当给学生以思想的熏陶,让他们做古典文化的传承者。

当然,这样的教学策略不是在一篇文章或一堂课中就要全部实施,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文章、不同课时灵活采取相应策略,兼顾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合的特点,有系统地进行整合运用。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现代文的学习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参悟文言义与现代文的传承联系,综合提升学生的语义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校区)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