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教学视域下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2020-07-28 17:04周丹菊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模式化模型思想结构化

周丹菊

【摘要】数学课程是一种结构性、系统性很强的知识整体。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结构化思考,教学过程缺失“参与性”,没有“结构性”,缺乏“深刻性”。因此,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基于结构化教学,超越“模式化”训练构建数学模型,是发展学生模型思想的路径之一。

【关键词】结构化 模型思想 模式化

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有些教师把学生当成做题的“机器”,传授所谓的做题技巧,学生只会按照既定的“样式”来答题,至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到底有没有提高,教师并没有关注。本应让学生探索世界、感悟生活、启迪智慧的过程被教师忽略,导致学生思维固化。如何摆脱“模式化”训练,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的价值何在?这些问题的思辨与求解,不仅可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模型思想”内涵特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像、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可见,模型思想和数学模型应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如果把数学的概念、命题、法则、定理等看作模型的话,那么在建立和运用这些概念、命题、法则、定理的过程中,就隐含了模型的思想。

二、建立“模型思想”的价值探寻

1.从静态到动态,“模型思想”提高学生持久学习力。

在培养“模型思想”的过程中,定型的、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了发展的、动态的数学思想。数学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掌握却是永久的。因此,“模型思想”能影响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更能影响学生从事数学以外活动时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

2.从单一到综合,“模型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模型思想”体现在教学中是一个综合的活动,它与抽象思想、概括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等思想是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模型思想的渗透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从内部到外化,“模型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模型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又是核心素養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模型的建立与运用沟通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求解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增强应用意识。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模式化”教学倾向

1.有“结果”无“过程”——缺失参与性。

数学建模必须是学生主体参与,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建构的过程。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直接给出结果,学生没有经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模的意识就会很淡薄,模型思想也就无从谈起。

2.重“模形”轻“模型”——缺乏深刻性。

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建模”,应采用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而有些教师只关注外在的“形”,让学生模仿记忆,不能直达数学问题的内核。

3.显“零散”无“脉络”——不成结构性。

小学的每个学段的侧重点不一样,有些知识出现在不同的学段,如果不能在恰当的时机让学生系统学习认识,就不能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网,不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四、基于结构化教学理念,“模型思想”对“模式化”教学的辨别与分析

1.“照葫芦画瓢”式——只见其“形”,未见其“型”。

没有过程的结果不是结果,如果结果不是源于数学化的,过程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照本宣科”。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

师:谁能回忆一下我们认识的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学生交流:三角形有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边……

师:刚才我们提到了它有三个角,那三个角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1:我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结果的?

生1:书上是这样写的……

对于书上出现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预习过的学生的确已经知道。而有的学生为了迎合这个已知的“结果”,在下面的测量计算中对自己测量的度数进行篡改,以确保三个角的度数正好是180°。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经历过程,避免“人云亦云”的现象,值得教者思考。

策略:经历过程,由“形”到“型”——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体验模型思想。

问题的发现、方法的思考、规律的揭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等过程都可以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及方法。教师在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把握思维训练的机会,学生才能体验到模型思想的产生。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片段二:

师: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

课件演示:由三角板抽象出三角形,标出度数(30°、60°、90°)。

师:它们的和是多少度?

生:180°。

课件演示另一块三角板的各角的度数:45°、45°、90°。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生:180°。

师:在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师:哦?那么一般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呢?

学生任意画两个三角形,测量并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教师展示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

教师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入手,探究特殊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再引导学生猜想一般三角形内角和会是多少。学生在画、量、算的过程中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剪、拼,展示了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在建立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数学模型的系列的活动中,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模型思想。

2.机械训练式——只见其“式”,未见其“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机械重复式的训练,只会让学生掌握做题的形式,并不能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

例,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加法》教学片段一:

师:谁来说说,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

生2:我看到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现在是5个。

师:很好,你能根据这幅图,列一个式子吗?

生3:3+2=5。

显然,这个教学预设的着力点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满足式子“3+2=5”的获得。对于“总量模型”的本质缺少深入探究。

策略:聚焦关联,由“式”及“实”——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凸显模型思想。

《5以内加法》教学片段二:

师:谁来说说,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现在是5个。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现在的人数比一开始的时候怎样?要想知道现在的人数,应该把后来的人数怎么样呢?

师:用你手中的圆片摆出刚才的过程,并和同桌说一说。

师:现在浇花的人数、圆片的个数都可以用哪个算式来表示?

师:“3+2=5”除了表示小朋友的人数、圆片的个数,在生活中还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呢?

生1:昨天我得了3颗星,今天又得了2颗星,现在一共是5颗星。

“3+2=5”这一算式和身边的具体事物的含义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对加法这一数学模型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出模型还可能表达的含义,在说、摆的过程中凸显出“总量模型”,促进了学生对加法模型的理解。

3.单一训练式——只见其“点”,未见其“线”。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复习》片段一:

谈话:同学们,课前让你们对平行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了整理,现在谁来汇报一下?

思考:这几个面积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有什么联系吗?

交流: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案例看似交流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之间的推导过程,但知识都是散乱的,不成体系。

策略:关照整体,串“点”成“线”——在知识的总结过程中,深化模型思想。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复习》片段二:

师:大家能把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用流程图画出来吗?试一试,在组内交流。

师: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7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把这个梯形的上底增加2厘米,下底减少2厘米,得到的图形面积会是多少?说说你的发现。

生: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不变、高不变,梯形的面积不变。

课件演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图形变成了长方形;也可变成平行四边形。

师:怎样求它的面積最简单?

生:用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师:如果梯形的上底减少3厘米,下底增加3厘米,得到的是什么图形?面积又是多少呢?(梯形的面积公式又可以求三角形的面积。)

师:梯形的面积公式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变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组内研究得出:在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情况下,梯形变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在梯形的上底为0时,梯形变成三角形;在梯形上底、下底和高相等时,梯形变成正方形。

完成流程图:

复习本身就是一个“串点成线”的过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沟通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自主构建了知识网络。通过画图等有效方法,学生对这个数学模型的认识也变得立体起来,模型思想进一步深化。

数学家M.克莱因曾说过:“数学学科并不是一系列的技巧,这些技巧只不过是它微不足道的方面:它们远不能代表数学,就如同调配颜色远不能当作绘画一样。”因此,真正的“模型思想”应承载着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领悟数学的精髓,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猜你喜欢
模式化模型思想结构化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透气感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化探索与实践
明暗交织话建模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探数学模型思想的构建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改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