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学”理念下国学经典教育校本化实践探索

2020-07-28 17:04吴婵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校本化国学

吴婵

【摘要】“国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在内的“一国所有之学”。江苏省兴化市景范教育集团结合地方文化和学校实际,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特色活动开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校本化实施途径,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筑造新时代儿童的“中国灵魂”。

【关键词】国学“大国学” 经典教育 校本化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国粹派理论家邓实先生在《国学讲习记》中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强调了国学“经世致用”的功能。21世纪初,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认为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虽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无论是邓实先生对国学“经世致用”功能的强调,还是季羡林先生提出的“大国学”概念,都与时俱进地指出,国学的传承与教育,应当在传统与时代、学问与生活中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

兴化市景范教育集团结合地方文化和学校实际,以“范仲淹忧乐思想教育”为轴心,本着“让每一个活泼泼的生命绽放精彩”的办学理念,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特色活动开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校本化实施途径,致力国学经典教育,培养学生“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承先贤遗风,养浩然之气

学校秉“尚古崇文”“景仰范仲淹”的初心,承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追求,结合地方文化传统,全方位打造“景范”校园文化,以环境建设涵养师生的浩然之气。

学校集中力量打造古典文化育人环境,如:将国学经典作品的介绍及名句张贴上墙,以古代先贤的故事图文装饰同廊,在师生中征集含有古典文化内涵的教学楼楼名、景观名等等。除此之外,还在校园中心位置开辟“范公纪念厅”“希文广场”“醴泉书院”作为学生诵国学、读经典的第二课堂。驻足“范公纪念厅”,一块块镜匾默默地讲述着国学大儒经世治国的生平事迹;流连“希文广场”,一侧同廊环绕,四下嘉木隐隐,寄寓了景范学子热爱传统文化、修习国学的深刻内涵。

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景贤讲堂”“崇文书院”“广文馆”等特色文化场馆,陆续邀请多名国学大师进校开展讲座,国学经典诵读的种子在“书香景范”的校园里吐露新芽……

二、引“大国学”理念,设国学课程

季羡林先生提出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民族性的“大国学”思想,而邓实先生更强调了国学“经世致用”的功能。在两者的影响下,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了体现景范学校“尚古崇文”办学特色的“乐雅”校本课程。

围绕国学经典教育,学校大力开设国学课程。其中,由校名“景范”所蕴含的文化衍生出的“景范研究院”系列课程,主要研究范仲淹生平事迹、诗词等,并在校园内外进行宣讲。通过“走近范仲淹研学之旅”“范仲淹作品诵读”“范仲淹故事进班级”“范仲淹故事进广播”等课程,学生了解先贤生平、参观遗迹、搜集事迹、学习论著、诵读诗文、宣讲导游、完成实践作业,感受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魅力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意识。

除了“景范研究院”系列课程外,学校同时设置了“小古文”课程、“经典素读”课程、“国学经典诗文研究”课程、“国学经典微剧”课程,以期培养出景范学子的一身儒雅正气。

三、聚点滴功夫,筑中国灵魂

“诵经典诗义曲,做儒雅景范娃”,点滴功夫,日久乃成。学校开展了每周一节课、晨诵一刻钟、午读二十分钟、晚分享半小时等常态诵读活动,古代先贤“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学校根据不同学段的儿童生长特点,利用古韵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的特点,将武术操与《声律启蒙》融为一体,为学生量身定制了“国学武术操”。两个校区八千学子口诵经典、习武健身的恢宏场面振奋人心。音诗画朗诵《琵琶行》、国旗下的《千字文》手语歌、书院廊下诵经典等活动别开生面。各年级部根据本年级学情创新设计国学诵读评比、国学宣讲、诗词竞赛和诵读展示活动,如“娃娃讲国学”“领诵员评比”“国学小剧场”等。以年级部为线,以特色活动为珠,“线穿珍珠式”的中小型活动组织形式,既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和层次,又调动了学生对于国学活动的积極性。

学校将国学内容纳入考核,除古诗文外,在朗读、演讲和“教育大阅读”环节特别突出国学内容考核的占比。考核教师入班抽查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教育大阅读”考核的笔试分“全阅读卷”和“国学卷”,“国学卷”主要考查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完成相应的等级评价后,成绩记录至学生成长记录袋。

四、育国学师资,建激励体系

为保证国学课程顺利开设,学校先后组织包括各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内的九个级部的国学“种子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国学经典教育培训及观摩活动,同时鼓励各备课组开展以“国学经典教育教学及评价”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探讨“学习共同体”理念下“团队共读”国学经典课堂的构建。

学校依托校内“名师工作坊”,将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纳入工作坊教研课题,通过工作坊发掘、培养在国学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骨干教师,同时带动和影响其他教师成长,实现研究进程、工作开展的延续性。

学校鼓励教师开设国学课,讲读国学书籍,抄写经典诗文,研究国学课程,并通过演讲、书法比赛及展示等形式激励教师爱国学、学国学,进而教好国学课。同时,要求品德、音乐、体育、美术等相关科目教师发掘本学科内国学文化元素,尝试通过学科整合实现全方位的国学经典教育渗透,培育学生具有中华民族烙印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意识。

浸润经典芬芳,感受国学雅韵,锻铸民族根基,树立文化自信。我们相信,随同国学经典一起生长,化为学生精神血肉的,是“中国思维、中国智慧、中国情怀、中国美感、中国气派、中国意识”,必将绽放出我们“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生命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景范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校本化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校本化”使用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校本化视角下初中“阳光体育”的探索与实践
趣味国学
众说“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