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

2020-07-28 05:44王欢
广告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预习小学语文

王欢

摘要:新时代教育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从传统的教育改为新时代下的教育。教师更需要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引导,并传授相关的预习技巧,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文中着重讲述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既对语文教学成效进行提升,更能实现教改工作的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毋庸置疑,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逐渐从“教材、教师”为主的“教”走向“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学”,把学生的主动、积极学习放在第一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预习是“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所在。在笔者的教育实习中,通过在三年级三个班教学同一篇课文,发现学生的预习任务不同,其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大不相同,由此引发思考:该如何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怎样的预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既“自主学”又“乐于学”,而不是简简单单地“被迫”完成任务。

不少学校和研究者对网络用语在作文中的使用有所探索,例如徐吉富、张新霞在《小学预习三部曲》中提出“读一读、圈一圈;写一写、划一划;想一想、问一问”培养学生预习的方法;为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赵水霞在《小预习,大光彩—浅谈小学语文预习作业改革的指导建议》中分别提出了“有效的阅读能力、根据重点设计预习作业、小组合作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等建议。

目前研究者对小学语文预习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预习单和预习方法上,有一定的改革和创新,但其有效性还不能确定。因此笔者试图从现状出发,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预习策略做一定的探讨,力求寻找合适的预习模式并探索其它新的方法策略,通过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来检验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一、小学语文预习学习现状

小学语文课程教改活动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从事设计、构建、引导的工作人员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有清晰透彻的认知与了解,树立正确、坚定的教改信念。之所以要求教师进行清晰的认知与了解,就是要求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在当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觉得辛苦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因素又是什么,凭心而论,现代小学语文课程教师团队每天都忙于为学生备课、讲课以及处理作业等工作,工作压力非常大,付出很多辛苦,可是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学生方面,每天都要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很多的作业,可是即使认真去做,也难以让成绩得以提升。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因为课程的特殊属性,会比其他科任教师压力更大,面临的困难更多。寻找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认为熟悉的教学方式就是成功、成熟,将自己困在这样的怪圈中走不出去,让学生走入这个怪圈无法走出来。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就在教师的身上。想要走出困境,就需要教师思索改变的方式,当前的教育形势也要求教师及时进行教改活动。

二、实施预习学习的意义

之所以强调教师要建立教改信念,是因为教师在教改活动中所处的位置极为关键,并且要发挥引导作用。众所周知,教改活动是否得以开展的关键是教师,由于教师在教改活动中不但是引导者,也是推动者,也是创新者。之所以称之为引导者,是由于教师所面对的是学生,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位置。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果只有教师在讲解,而学生未参与其中,教师就只能是在唱独角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引导者存在,而学生不具备参与意识,只能是重蹈覆辙。

三、预习能力培养的实用技巧

(一)搭建框架

经过实践探索,前置性学习要求可具体落实为常规预习和预学单的巧妙结合预学法。

学生的年级不同,学习的能力也有差别,所以要根据年级特点来从易到难地教学生预习方法,换句话说,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预学要求和预学任务一定要适当,要让孩子有種“跳起来摘桃子”的成就感。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日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在预学框架中,低段语文预学以“知道”为主,随着孩子的成长,年级的升高,到二年级可以在预学单中逐渐增加模仿运用,分析评价的题型。

(二)流程具体化

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培养自主预习的习惯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并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断寻求策略和评价方法。低段孩子年龄小,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预学需要细化流程,方法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从一步一步当面教做,到慢慢放手自己预学。

低年级常规的预习要求及步骤如下:

1、标: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每段标出有几句话。

2、圈:即学生在完成第一步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0”画出。

3、读:课文读5遍,自己画“正”字在课题处。

4、组: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请教大人等途径,给要求认的字组词,在旁边标注二个词,要求写的字在田字格组三个词。

5、勾:画小问号”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述四步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

(三)巧设预学题单

新课改下,为凸显课堂活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一份精心设计的"预学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缺失的重要作用。

课前导学设计内容包括:基础过关,搜集资料,课前质疑。

基础过关:通过课前导学,学生可自主解决基础知识―扫清生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

搜集资料: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课前质疑:可质疑课题,也可学文后提2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教学中贵在有疑,让有疑者无疑,应是师生的共同追求。疑,应是师生的共同追求。故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通过自主预习提出自己的疑难,而他们在课前预习中所遇到的困惑则当然成了教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有目的地进行二次备课,从而使得课堂中的教变得有的放矢,这无疑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反馈预学情况

有布置就有反馈,对于常规的基础性预学项目,我们在第二天早自习就一项项对照检查,同桌互为小老师,依次交换检查笔记,老师一一做记录。

基础项目检查完后,还有“课前检测”。它的最大作用就是教师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调整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检测”是“后教”直接而根本的依据。无论老师如何精心备课、预设,都无法准确测知学情,只有通过“检测”,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才一目了然。

“课后检测”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留足时间让学生紧张地练习,这是确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成功的又一关键。训练的题目要紧扣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性,有必做题,有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预习的过程就是思维流淌的过程,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要认真辅导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启发学生逐步走向自学之路。预习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授课的关键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对孩子们展开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过程。

参考文献:

[1]  曲诗萍.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56-57.

[2]  徐文研.巧用微课助力语文课前预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7):85-86.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预习小学语文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