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营养支持对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

2020-07-29 04:25史林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足量胎龄摄入量

史林东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和医学技术的完善,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救治成功率显著提升,但仍有大部分早产儿在出院时存在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的现象。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是指出院时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低于宫内生长曲线的第十百分位,EUGR不仅影响早产儿婴幼儿时期的体格发育,还会对其神经系统发育及智力发育造成阻碍[1]。由于早产儿在宫内发育时间较短,各脏器功能发育尚不成熟,且自身营养储备不足,出生后胃肠道系统发育不完善,喂养耐受性差、营养状况较差。此外,早产儿出生后多伴有其他疾病,存在代谢功能异常或能量消耗过高等现象,从而出现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因此,对早产儿及时补充营养,是减少EUGR发生,改善预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重要途径[2]。本研究对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就诊的5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试分析早期足量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就诊的5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给予常规胃肠道外营养支持的有20例,现将其归为参照组,实施早期足量胃肠道外营养支持的有30例,现将其归为试验组。参照组中男14例,女6例。试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两组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胎龄28~32周;出院时纠正胎龄达37周,全量经口喂养;经告知后所有研究对象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相关文件,经医院相关医学部门准许。排除标准:先天性畸形或先天性代谢疾病;肝肾器官严重受损者;合并宫内窘迫、窒息。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所有早产儿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检查,及时采取辅助通气等对症治疗,送入暖箱中,并根据胎龄调节温度,建立外周静脉通道,进行肠外营养静脉补充。参照组实施常规胃肠道外营养支持,在出生2 d后补充氨基酸,第三天补充脂肪乳,初始剂量均为0.5 g/kg,之后每天增加0.5~1.0 g/kg,保证在5 d内氨基酸摄入量达到3.0~3.5 g/(kg·d),脂肪乳摄入量为2.5~3.0g/(kg·d);肠内营养达总量的70%时停止,在出院后采取常规配方乳或母乳喂养[3]。

1.2.2 试验组 试验组实施早期足量胃肠道外营养支持,在早产儿出生后的第1 d开始补充2.0 g/(kg·d)的氨基酸,每天增加1.0g/kg,在3 d内确保氨基酸剂量在3.5~4.0 g/(kg·d);出生后24 h内补充脂肪乳1.0 g/(kg·d),之后增加至2.0 g/(kg·d),同时输注4.0 mg/(kg·min)的葡萄糖,之后在血糖水平正常的情况下每天减少1.0~2.0 mg/(kg·min),在肠内营养达总量的90%时停止,患儿达到出院标准后,喂养量应在160~180 mL/(kg·d),输注的能量达到125~145 kcal/(kg·d)[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3 d、第7 d静脉氨基酸、肠内营养热卡摄入量及总热卡摄入量;对比体格发育(体质量、身长、头围)、智能发育[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5]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3 d、第7 d营养摄入情况

试验组早产儿出生后第3 d、第7 d静脉氨基酸、肠内营养热卡摄入量及总热卡摄入量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情况

试验组早产儿的体质量、身长、头围增长速度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早产儿智能发育情况

试验组早产儿在1岁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3 d、第7 d营养摄入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3 d、第7 d营养摄入情况对比(±s)

组别 静脉氨基酸量(g/kg) 肠内营养热卡摄入量(kcal/kg) 总热卡摄入量(kcal/kg)第3 d 第7 d 第3 d 第7 d 第3 d 第7 d试验组(n=30) 2.7±0.7 3.5±1.0 15.1±3.3 30.7±6.5 47.6±6.2 90.3±6.4参照组(n=20) 1.7±0.4 2.6±0.6 8.3±2.1 25.3±6.0 41.8±7.3 84.3±5.8 t值 5.779 3.608 8.164 2.966 3.044 3.369 P值 0.000 0.001 0.000 0.005 0.004 0.002

表2 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体质量[g/(kg·d)] 身长(cm/周) 头围(cm/周)试验组 30 15.7±4.5 0.9±0.3 0.8±0.3参照组 20 12.0±3.3 0.7±0.2 0.6±0.2 t值 - 3.151 2.615 2.615 P值 - 0.003 0.012 0.012

表3 两组早产儿智能发育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早产儿智能发育情况对比(±s)

1岁MDI PDI试验组 30 102.5±10.9 101.3±10.1参照组 20 94.9±12.5 94.3±12.4 t值 - 2.277 2.191 P值 - 0.027 0.033组别 例数

3 讨论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应当推迟胃肠内喂养时间,但研究发现,开始肠胃内喂养时间较晚的早产儿,由于自身营养储备不足,胃肠道缺乏食物刺激,肠道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进而使胃肠内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增多[6]。发生RUGR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喂养方法等,由于早产儿本身胎龄、出生体质量营养储备等水平已低于足月儿,故而只能通过早期营养支持和喂养方式等措施来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以减少早产儿EUGR的发生。

从临床研究中可以看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因自身宫内发育不良、营养状况差、出生后诸多并发症等原因,导致出生后喂养难度更大、发生EUGR的可能性也随之上升。且早产儿本身就存在能力代谢异常的现象,各器官及胃肠道系统发育并不完善,对于常规喂养方式耐受性较差,也更容易发生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此外,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的早产儿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越长,发生EUGR的风险也就越高。早产儿在宫内各器官发育并不完善,加之胃肠道功能不完善,导致肠内营养供应不足,出生后极易出现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症状,故而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支持尤为重要。

早产儿极易影响宫外生长发育,胃肠外营养支持又称静脉营养补充,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及时为早产儿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保证胃肠道摄入热卡充足,补充早产儿对能量的需求,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7]。通过临床研究表明,对早产儿采取早期营养支持能够避免营养不良、缺失严重状况,有助于促进早产儿身体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早产儿EUGR是儿科中极为重视的问题,EUGR不仅会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脂肪细胞和细胞因子分泌,增加远期并发症的风险[8]。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阶段:在早产儿出生后短期内给予早期积极的超额营养摄入支持;生长重要阶段:当早产儿逐渐过渡至全胃肠内喂养后,给予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促进生长;出院后阶段:维持早产儿机体能量消耗所需的营养物质,使其生长发育速度稳定在正常水平[9]。早产儿出生后的体质量增长速率除了与热卡摄入总量有关外,还与能量摄入的比例密切相关。主要包括糖、脂肪、蛋白质,试验组三种物质能量比例更合理,实现了能量摄入比例的合理分配,有助于早产儿的均衡发育[10]。同时,早产儿出生后机体内氨基酸水平较低,并对内源性葡萄糖应答系统产生影响,使血糖水平急剧上升,出现葡萄糖不耐受状况;通过早期输注氨基酸能够有效减少葡萄糖的摄入量,并调节机体胰岛素的分泌,增强机体糖耐受程度,有助于保障早期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11]。本研究通过对早产儿采取早期足量营养支持,在其出生24 h内补充氨基酸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和代谢,可提高糖耐受量,每天增加氨基酸的输注量能够适应早产儿体质量增加的需求,有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早期补充脂肪乳能够为其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和脂肪酸,加快胃肠功能的成熟[12]。早期营养支持干预还能够降低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有助于早产儿大脑的发育。结合本文结果来看,早期足量营养支持干预,试验组早产儿的营养摄入量高于参照组,并且试验组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情况均优于参照组;表明早期足量营养支持能够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头围、身长的增加速度,并有助于降低神经系统损伤。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实施早期足量营养支持方案,能够较好的改善早产儿的早期营养缺失,并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减少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足量胎龄摄入量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利用标准及策略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征研究进展
产前糖皮质激素暴露能使早产儿获益吗?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营养与健康
“一V”语法结构探究
专题突破Na2O与CO2和H2O的反应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