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0-07-29 12:28欧健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意境古诗词诗词

欧健明

[摘 要]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凝聚了华夏的传统文明,浓缩了五千年的思想精髓。古诗词教学既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以新颖多样的形式去展开教学,做到以“灵”入境、以“读”入诗、以“画”悟情、以“美”提升,又要诱思品悟,夯实基础,构建灵美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灵;读;画;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4-0001-02

古诗词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而著称,具有意境美、音乐美、建筑美、情感美的特征,对学生性情、情操、审美情趣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品悟并继承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古诗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深刻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文应该呈现于灵美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自我感悟的基础上真正体会到诗词的“四美”。

一、导入激趣,以“灵”入境

据研究,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那么其积极性就会高,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反之,只能发挥20%~30%的才能。这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古诗词的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策略构建美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的导入激趣方式有故事导入、谈话导入、悬念导入、竞赛导入等,教师灵活运用这些导入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如我在执教王维的《鸟鸣涧》一诗时,正是夏秋之际,与诗中描写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春景不合。如何依时而教呢?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春景图,图上有红花、绿草、蓝天,还有小鸟。我问学生:“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图上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感受到了什么?”问题虽简单,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外面夏日炎炎,但在桃红柳绿鸟儿飞的意境中,学生的心已进入“山涧美景”里,体会到了诗中的美好意境。

再如,学习《枫桥夜泊》一诗时,我始终不忘以“灵”设题,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师:老师有一个简单的问题要考考聪明的你们。谁不敢接受挑战的?请举手。

(生好奇心大发,没有一个人举手,都表示愿意接受挑战)

问1:现在是什么季节?(生表示太简单了,一点也不难)

问2:谁能背出有关四季的诗?(生搜肠刮肚,全班回答)

春——“烟花三月下扬州。”

夏——“毕竟西湖六月中。”

秋——“最是橙黄橘绿时。”

冬——“千山鸟飞绝。”

(师课件出示有关季节的诗,生齐读并记忆)

问3:今天,我们同样也来学习一首诗,想想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美的课堂当然少不了美的开始。所以,再简单的诗词学习,都需要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相机激趣,适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课堂讲授做好铺垫。

二、抑扬顿挫,以“读”入诗

诗词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认字读书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读得抑扬顿挫,读出诗词的韵味,读懂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美的课堂意境中体会到朗读之美呢?这需要教师平时给学生灌输诗词朗读的技巧,使学生学会节奏的划分,如五言诗多为“二三”或“二一二”的节奏,七言诗多为“二二三”的节奏。在指导学生读准语速和语气时,教师可以先示范,做到字正腔圆、停顿恰当、情感自然等,或播放录音,然后让学生自读;可以让学生自主揣摩,然后与教师读或音频中的朗读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更正确地朗读。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俗话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从深度或广度上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熟读,才能感悟其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机械识记仍占主导,但有时过多的课文讲解会涣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厌烦感,从而降低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记得课堂上曾有学生问:“‘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是什么意思?”从全诗的角度看,前面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飞来峰的高,借写景抒发壮怀,三四句诗则富有哲理。这对于现阶段远离诗人年代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难以理解官场的艰难,难以理解诗人高瞻远瞩的胸怀和坚毅无畏的气概。难道就此放弃对诗意的理解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于是,我建议学生多读几遍,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渐渐地,他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学生后来对我说:“老师,您的方法真管用,原来前面写山峰的高是为后面的哲理做铺垫的,从所见到所想联系起来,我明白了!”

好一个“明白”了!诗词歌赋教学课堂上,一定要重视朗读,而朗读也有多种形式:指名读、分组朗读、加上动作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既可避免枯燥,又可加深学生对句意的理解,还可提高朗读能力。

2.詩词记忆,背诵有方

背诵古诗看似非常简单,实则不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几遍(依读的效果而定),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然后,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最后,达到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上动作读,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我会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诗,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背。这样教学,学生记忆古诗的效果得到了凸显。

三、展开想象,以“画”悟情

古诗词的教学课堂应该是最美的课堂,凝练的诗歌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学习诗词就要引领学生展开联想,在脑海中呈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让学生走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中。

如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既然是江畔独步寻花,那么怎样寻花,为什么要寻花,作者带着怎样的心情寻花,寻到了什么花,寻到的花是怎样的……一连串的问号在学生头脑中不断冒出,继而结合诗句出现的意象,包括花、蹊、蝴蝶、黄莺等极富动态感的景物,学生脑中遐想的因子漫天飞后归结成了一幅幅画: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这种画面的呈现,除了学生自己独立展开联想外,教师在课堂上也要适时点拨和引导,双管齐下,带领学生走进诗词本身。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巧用多媒体,通过描述、插图、音乐等手段,给学生营造便于正确把握古诗词意境的情感基调。如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并且准确地传达出了旅人凄苦的心境。又如孟郊的《游子吟》,一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道出了母亲的爱儿情怀,热情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含义深刻,意境优美。如此美诗,配以画面,加以描述,美不胜收!

情感教学是诗词教学的难点,为丰富诗词的课堂,教师应渲染意境,让学生展开由此及彼的想象,让每一句诗中的景物都活过来,使学生完全融入诗词的画面中,想诗人之所想,感诗人之所感。如此,学生才能把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意境、韵味。

四、拓展延伸,以“美”提升

我们都知道,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历史或一个生活场景。那么,如何在诵读、品味古诗的基础上还原歷史,还原生活场景呢?我认为,诗歌教学要注重课外衍生,包括时代背景、诗人生平、类似作品等。因此,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延伸,以点带面,有目标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前所述,学习有关季节的诗,可以先复习学过的有关四季的诗词;同样的,学习哲理诗歌,可以把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结合起来学习;学习杜甫的诗,可以结合他各时期的作品,了解现实主义诗人的内心,了解当时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此循序渐进地进行积累,就能慢慢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教学目标。

如何开展古诗词教学?如何构建灵美课堂?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需要用行动去解答的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处处开花,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基础,结合课标展开日常教学,在教学相长中寻找个性化的艺术课堂,让学生在美的课堂享受中发现诗词之美,感受到诗词的与众不同。

[ 参 考 文 献 ]

[1] 赵建国.古诗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华少年,2012(4).

[2] 卢达馥.古诗教学中的“三美”教育[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4(S1).

[3] 李家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4] 张亚新.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意境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