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注重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020-07-30 16:22梁加强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终身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梁加强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决定其将来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关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问题。为了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将简述几个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终身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以分数为主的教育理念,而应当将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确认教学基本目标,从而才能更有效地对初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和认知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这样做不仅对学生有利,对教师也是如此,通过核心素养教学,教师自身组织并构建课堂的能力会大大提升,教学水平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因此,很多生活中的事例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也只有了解自身生活环境,学生的学科素养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一、优化课堂导入,突出核心素养培养方向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能否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阶段。课堂导入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去发现适合导入的素材,否则只是一味地讲解课本理论知识,学生很难从课下的活跃状态一下子转变为专心听课状态,因此将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课堂导入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导入内容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符合,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对应的课堂导入方式,通常情况下,课堂引入一般以教学案例为主体,即通过向学生们讲述教学示例,向学生传达教师观点,进而引入教学内容。它可以变更传统教育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丰富度,同时加强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科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从而将学科中心思想与课堂内涵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做奠基。

以《维护公平正义》一课为例,为了有效保证教学以核心素养为主导,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导入学习中,使他们学习新知识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必须要选择合适教学案例。如教师可以将“公平正义”这一主题深挖,逐渐引导学生去考虑问题:如公平公正指什么?这样做才算公平公正?你身边公平公正地事情有哪些?通过提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思维进入一个“预热”过程,提完问题后,教师可以随机找出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说到公平公正,感动中国节目中体现得最多,这些事情也是学生们可以轻易接触到的,因此教师可以以感动中国人物的示例进行课堂导入,以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事件为导入教材,教师可以从他平凡的一生讲起,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思想品格是多么重要,以此使学生主动学习。像这样以事例导入为前提的教学实际上是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可以保证课堂的高效进行以及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妙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思维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用心。为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教师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培养自身发散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发散思维看作其基础,以此保证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后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为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用心设计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那么究竟如何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应满足三点要求,第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不停思考。第二,要保证问题与课本教学内容的一致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方便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第三,要保证问题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节约导入时间,保证学生可以得到充足的学习时间。

三、提倡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个重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保证学生自主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对初中生终身学习观念的培养。新课标改革要求我们明确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学生。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学习是被动的根本无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阶段教学活动中角色发生了互换,学生变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引导者,负责引导学生的思路走向,防止教学失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以分组合作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降低道德与法治部分内容的难度,同时还能提高学习乐趣,使教学更加具有活力,不仅大大优化了学习氛围,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举两得。

以《人民当家作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围绕“我国基本制度”为主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多个分题,如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权力机关组成、行政机关组成、司法机关组成等,让不同小组探讨不同话题,由组长对每个组员进行责任分配,从而保证通过全体小组成员的努力完成对主题的探究,当探究结束后,小组组长应在班级范围内进行探讨成果展示、讨论,与其他小组分享观点,这样做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提升自身学科核心素养。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讨论过程虽然重要,但其成效仍取决于小组结构,教师在分组时要做到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大致分组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微调。

结语

初中时期为学生价值观成长的主要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初中生来说十分重要,身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要把握住这一教学机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奠基。教育者需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教育目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楊晓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重核心素养培养[J].求知导刊,2019(33):13-14.

[2]余慧华.“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9,8(18):88-89.

猜你喜欢
终身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以人为本,自主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