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睡眠护理干预在ICU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31 09:31孙家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睡眠障碍脑卒中

孙家柳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睡眠护理干预在ICU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CU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睡眠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障碍改善效果。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睡眠障碍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睡眠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ICU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障碍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关键词 综合睡眠护理干预;ICU;脑卒中;睡眠障碍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sleep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complicated with sleep disorder in ICU.Methods:A total of 94 patients with stroke with sleep disorder in ICU of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and intervention group(comprehensive sleep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with 47 cases in each group.Then the sleep quality[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scale)]and sleep disorder improve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PSQI score of intervention group at discharg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leep disorder improve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The comprehensive sleep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symptoms of sleep disturbance and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complicated with sleep disorder in ICU.

Keywords Comprehensive sleep nursing intervention;ICU;Stroke;Sleep disorder

中图分类号:R473.74;R338.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5.059

脑卒中是ICU病房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遗留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95%以上,若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将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组织恢复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诱发二次脑卒中,提升患者病死率[1]。目前临床上针对脑卒中睡眠障碍一般采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或催眠药物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改善睡眠状态,但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极易产生依赖性,甚至还会对神经、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药物治疗同时辅以有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2]。本次研究对ICU病房的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给予综合睡眠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CU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56.32±2.74)岁;其中脑出血14例,脑梗死33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55.98±2.87)岁;其中脑出血16例,脑梗死31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首次入住ICU病房者;符合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者;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11分者;生命体征稳定者;听力、智力及言语功能正常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標准 入住ICU病房前合并有睡眠障碍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者;处于昏迷、意识障碍者;存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嘱咐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密切监测体征变化,合理控制病房躁声,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遵医嘱每晚21:00睡前口服艾司唑仑。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睡眠护理干预。1)心理干预: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与患者交谈,尽量多陪伴、关怀患者,提高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识,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对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处理,并告诉患者心理因素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帮助患者共同调节负性心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若条件许可,可适当放宽ICU探视制度,以缓解患者的孤独感。2)认识行为干预:加强对患者的睡眠教育,及时纠正患者对睡眠障碍的认识偏差,引导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睡眠疗法,并帮助患者共同寻找入住ICU后睡眠障碍的发生因素。3)音乐疗法:根据患者的音乐喜好,选择具有催眠作用的音乐曲目,每晚21:30让患者戴上耳机,平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认真聆听音乐,促使自己全身放松,再慢慢进入睡眠状态。4)耳穴贴压:耳穴贴压前向患者解释耳穴贴压的作用机制,再用探针按压穴位,找到患者的耳穴敏感点后采用乙醇棉签进行局部消毒,确保耳廓的油污祛除干净,最后将王不留行籽放在胶布中央,紧贴于穴位处,用手指轻按压,不断调整力度,以患者自觉有酸胀感为宜,按压3~5次/d,3 min/次左右,每次贴压后保持3 d,3 d更换1次,双耳交替进行。

1.5 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采用PSQI量表对2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共包含7个条目,每个因子计分0~3分,总分值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6 疗效判定标准 睡眠障碍症状完全消失,持续睡眠时间>6 h,晨起精力充沛为痊愈;入睡时间<0.5 h,持续睡眠时间>4 h,晨起时无头昏等不适反应为显效;入睡时间<1 h,持续睡眠时间3~4 h,晨起时有轻微头昏等不适反应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3]。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PSQI评分比较 入院时2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的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睡眠障碍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睡眠障碍是ICU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持续性睡眠障碍影响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1]。因此,如何有效改善ICU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问题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心理因素与ICU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具有密切关系,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心理极易导致调节睡眠的中枢功能紊乱,进而加重睡眠障碍症状。本次研究患者病情稳定后责任护士及时与其交谈,并给予相应心理疏导,有效避免不良心理对睡眠的影响,进而提高睡眠质量。此外,ICU脑卒中患者持续性睡眠障碍后多存在非理性思维,容易把不良情绪都归咎于睡眠障碍问题,导致精神紧张,加重睡眠障碍症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研究中我们加强对患者的认识行为干预,及时纠正患者对睡眠障碍的认知偏差,使其以理性的心态去面对睡眠疗法。音乐疗法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能够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作用,进而使人产生良好的睡眠周期,缓解睡眠障碍症状。研究中我们根据患者的音乐喜好对患者给予音乐疗法,让患者在音乐的影响下全身心放松,进而达到助眠作用。耳穴贴压是传统中医学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医认为耳部含有丰富的神经组织,通过耳穴贴压等中医手段能够有效刺激局部的全息耳穴,调节脏腑功能,且研究中所使用的王不留行籽具有通經活络功效,能够促使气血运行通畅,进而有效改善睡眠状态。

综上所述,综合睡眠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ICU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障碍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智琴.头部按摩加经穴梳理治疗脑卒中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123-125.

[2]马晓明,杨卓欣,于海波,等.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150-154.

[3]李威,陈蕾,马婧,等.非药物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6):97-100.

猜你喜欢
睡眠障碍脑卒中
非运动性症状对帕金森病的影响探讨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某社区门诊苯二氮类助眠药处方情况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