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地区文言文“三维一体过程评价”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08-02 10:51王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学模式策略

王毅

[摘要]针对南疆地区文言文教学水平较低的现实,利用情境教学法及“支架式”教学策略,构建了“三维一体过程评价”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集字词训练、诵读训练、作文训练于一体并有机结合了过程评价。有效利用这一模式,能够提升民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民族学生;文言文教学;“三维一体过程评价”教学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 21-0001-03

一、研究背景

随着南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和热情日益高涨。南疆地区各高中于2018年秋季开始统一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这对当前的高中民族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本文以拜城县第一中学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实践层面的民族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学生文言文学习现状

拜城县第一中学的学生全部为民族学生,其中只有8.2%的高一学生(2018级)在初中学过文言文;高二学生(2017级)基本上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高三学生(2016级)需要参加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使用全国Ⅱ卷,但是他们没有接触过文言文。由此可见,民族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极为薄弱。

(二)师资力量调查

截至本文完成时,拜城县第一中学的在职语文教师有22位,其中少数民族教师8位,汉族教师14位。据调查,少数民族教师基本不具备文言文教学能力,汉族教师中除了3位援疆教师以外,其余都是任职两年内的新教师,可见此学校师资力量之薄弱。

(三)民族地区文言文教学研究现状

当前,有关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有很多,但专门研究民族地区文言文教学的却极少。查阅知网,截止写出此文,仅有2013年喀什师范学院研究生张亦培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喀什市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等几篇文章研究这个问题。因此,探讨民族地区文言文教学策略和方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民族地区“三维一体过程评价”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教学中遇到的首要难题是民族学生对“言”的理解程度过低。理解“言”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不可忽视,但不是学习文言文的终点。正如王荣生教授主编的《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中所指出的: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在“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对文言文学习目标的表述是: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言文关系”做了较为清晰的界定,指出应以理解“言”(文言字词)为途径,感悟“文”(情感主旨)为目标。这对开展针对民族学生的文言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降低字词训练的难度,通过诵讀训练增强学生的语感,并在学生理解文章情感主旨的基础上开展写作训练,做到字词训练、诵读训练、写作训练三者的有机结合。

如何在降低字词教学难度的基础上达到应有的文言文教学效果是教师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可以借鉴《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中提出的“放过一突出一深入一分离”原则来处理文言字词教学。“放过”古今意义一致的词句和生僻词句,直接让学生参阅注释;“突出”古今“同中有异”的常用字词,在课堂内运用多种方法探讨研究;“深入”文中章法考究、炼字炼句处进行分析研究;“分离”考试中常出现的“考点”,通过作业和课堂延伸手段巩固学生的记忆。

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学情,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文言课文中的言辞、主旨、精神等方面的美;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借助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学生设立“阶梯”目标,构建让学生不断攀升的文言文学习“支架”。

(二)“三堆一体过程评价”教学模式

为了落实“提学生兴趣,感传统文化,抓关键字词,重课外延伸”的原则要求,我们构建了“三维一体过程评价教学模式”。“三维一体过程评价”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将字词训练、诵读训练、写作训练集于一体并有机结合过程评价的教学模式。

这三个维度的训练和过程评价相互作用:用训练进行提升和查漏补缺,用过程评价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三、“三维一体过程评价”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和2中的两个文言文单元教学为例,阐述“三维一体过程评价”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人教版必修1的文言文单元中有三篇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必修2的文言文单元中有三篇游记散文《兰亭集序》《赤壁赋》和《游褒禅山记》。

(一)必修1文言文单元教学实戢过程

教材中的“单元提示”对学习方法有这样的提示:文言叙事特有一种简洁之美,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悉心体会;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这三篇文章的叙事性较强,教师可以“事”人手,就“事”论“人”,采用以“说事”为主的评价模式,构成历史散文教学的基本“脚手架”。教师根据难易程度,重新排列教学顺序。《鸿门宴》一文人物性格鲜明,主角双方立场对立、清晰,故事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作为重点教读课文,放在第一课。

现以《鸿门宴》的教学为例,阐述“三维一体过程评价”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1.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激趣识文

教师先介绍课文背景材料,给学生播放《国史演义》中的《盖世英雄项羽3:鸿门宴》,让学生初步了解楚汉争霸、课文情节和刘项二人的性格。之后让学生说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和大致故事情节,并说说自己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借此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2.字词训练——化繁就简,以点带面

(1)课堂教学环节

选取课文第1-3段为教学重点(因第4-7段涉及的人物众多,且细节杂乱、叙事复杂,学生阅读起来有难度,而第1-3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故视教学实际斟酌处理),引导学生理解这三段中的实词和短语。如解释第1段中的“军”“有”“当是时”“说”“急击勿失”等的意义,帮助学生基本明确这个段落的大意。鉴于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初读”文言文,故对语法不做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扣刘项二人共同的目的(称王)、不同的性格,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对此颇有兴趣,不知不觉间也基本读懂了前三段的大意。

拜城县第一中学的学生都有一本《同步练习册》。这套书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全面,且十分注重字音、字形、词语训练,因此大多数教师将这套《同步练习册》(以下简称《同步》)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在课堂上,教师选取《同步》中的“句段赏析”来配合课文讲解,进一步分析刘项二人性格和故事发展线索,还引导学生探讨“你怎么看项羽不杀刘邦?”等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有话可讲,各抒己见,兴趣盎然。

(2)过程评价环节

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同步》中的“通假字”“古今词义”“词类活用”三道题,“一词多义”题只要求分析其中的课文例句,“文言句式”题只需讲清楚句子意思、增补省略内容、调整语序等,不要求做语法分析。

3.朗读训练——因声求气,诵读语段

(1)课堂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体会项羽和刘邦的语言特点,在朗读中增强语感。提出“当初秦始皇出巡,威风凛凛。项羽见了,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见了,则说‘大丈夫当如是。从中你是否能够分析出这两个人的性格差异?”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体会这两个人不同的语气语调。

要求学生找出前三段中项羽和刘邦各自说的话,并朗读、体会,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段开头处两人唯一的对话,体会两人不同的语气和心理。通过朗读,学生基本能体会到项羽的刚愎自用、轻信轻敌和刘邦的圆滑狡诈、能屈能伸。

(2)过程评价环节

这一单元没有背诵任务,教师便选取了《鸿门宴》的第二段让学生在课后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熟练流畅”。教师在下一堂课检查朗读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指导。

4.作文训练——知识内化,以写促读

(1)课堂教学环节

根据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在读懂第1-3段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语言阐述第4-7段的情节,训练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

(2)过程评价环节

举行说故事比赛,让学生在遵循基本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改编课文,允许学生适当地“再创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必修2文言单元教学实践过程

本单元学习古代游记。“单元提示”指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反复阅读这些优美的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本单元散文的特点是:由事生情而入理。由事切入,抓住情感变化及说理的句子来理解文本,成为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三篇课文中,《游褒禅山记》紧扣游踪展开抒情议论,其中的名句、事例和体现的精神主旨可以作为学生的作文素材,其虽为略读课文,但是相对于《兰亭集序》和《赤壁赋》来说,难度适中,更符合学情,因此列为重点教读课文。现以《游褒禅山记》教学为例,阐述“三维一体过程评价”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1.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激趣识文

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王安石生平及其变法事迹。引导学生跟随作者游褒禅山的脚步,探求本文主旨。

2.字词训练——化繁就简,以点带面

(1)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重点研习第2段和第3段。第2段主要讲述了作者的游踪。教师在教学时重点讲了段中的实词以及虚词“其”等,还讲了一些语句的翻译。第3段重“说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说理的句子,学习“因事说理”的写法,了解先叙后议的结构。选取《同步》中的“问题探讨”部分作为课堂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探讨“志”“力”“物”三者的关系,加深他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过程评价环节

课后选取《同步》中的“基础知识梳理”部分作为作业,将“词类活用”题和“文言句式”题作为训练重点,“巩固演习提升”部分暂不做要求。

举行小测验,重点检测学生对课内重点实词和句子的理解掌握程度,以检测结果为依据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3.朗读训练——因声求气,诵读语段

(1)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内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段,突出三个“不能至”。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运用正确的语气语调,并借此感受作者层层深入的精神。

(2)过程评价环节

要求学生背诵第三段,默写体现主旨、富含哲理的重点语句,利用早中晚读时间,同桌之间互背互查。教师定期检查并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提高学生的背默兴趣。

4.作文训练——知识内化,以写促读

(1)课堂教学环节

本文主旨可概括为:一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险远”,必须“尽吾志”以赴;二是“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教师选取其中一点作为材料,设计作文片段训练。

(2)过程评价环节

文章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和作者的生平经历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如王安石坚持改革,体现了他百折不挠的精神。如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可以劝诫人们珍惜时间与生命,鼓励人们积极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等。

教师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并让学生用上这些素材,实现“学以致用”。这是鼓励学生背默文言语段,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四、存在问题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三维一体过程评价”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拜城县第一中学的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了,在语句背默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的文言文综合测试均分达到了45.4分(100分卷,题目涉及实词、简单句子的翻译、默写和文学常识)。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①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学生未能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学仍以教师讲解为主。部分教师难以处理好“言文”关系。

②民族学生缺乏理解“言”和感悟“文”的能力,这增加了教学的难度。离开教师的讲解,学生还不能自己借助注释来阅读理解课文。

③教学文言文的难度大,占用过多课时,影响教学进度。

④现在实施的过程评价机制还不够具体完善,仍需花费时间,建立长效、科学的评价机制,以更好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陷,进而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

以上是针对拜城县第一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些思考、探讨和实践,希望对同类民族学校的文言文教学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艺培.喀什市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喀什:喀什师范学院,2013.

[2]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农越华)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教学模式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