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老”论据,成就“新”思路与“新”论点

2020-08-02 10:51俞慧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变化论据论点

俞慧力

[摘要]议论文写作是普通中学的教学难点,学生写作的议论文或是论据与论点不能完全契合,或是因为观点的浅薄而流于材料的堆砌。教师可以“老”论据为抓手,去培养学生的论述思路组织能力及论点解析能力,从而在“老”中求“新”,在“稳”中求“变”,在“变”中画出“新”思路,成就“新”论点。

[关键词]“老”论据;“新”思路;新变化;“新”论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 21-0008-02

教师在日常的议论文教学过程中常对学生提这样两个要求,一是要积累新颖多样的论据,二是要注意论点的深刻性。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非重点中学,学生写出的作文大多论据老,观点平,出新出彩的少之又少。学生在笔者的带领下虽一直坚持积累新颖的论据,但限于资质,常常不得其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决定从论据人手,去寻找解决之道。笔者要求学生使用的论据真实、典型,并力求推陈出新。

一、成就“新”思路

“老”论据在真实、典型上有其固有的优势,学生吃得透,观点撑得稳,只是看多了难免审美疲劳,若能用“老”论据引出一个正确的甚至新颖的论证思路,那便是再稳妥不过的。

例如,江苏省无锡市18届高三一模的作文材料为:“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也有人说,生活未必会理会你的笑与哭。”写作中,绝大多数学生论证的是这个材料前半段的内容,因此海伦凯勒、司马迁、爱迪生等又纷纷在学生的作文中登场了。这些作文只能说合格,但绝不能说好,分数也高不了。也有学生论证后半段的内容,指出这才是生活的常态,但是限于论据的贫乏,道理说不明白或者出现偏题。

既然“老”论据市场如此稳固,那么因势利导方为良策。于是,笔者围绕上述材料精心准备了一堂主题为“如果我们只有‘司马迁”的作文课。笔者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老”论据存在的价值。笔者指导学生把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海伦凯勒、司马迁、爱迪生等论据,按照“哭”与“笑”的场景分开列好。结果学生发现,作为论据,这些人的“哭”在他们的笔下基本都消失了,他们只写了他们的奋斗、坚强、笑对人生。笔者顺势提问:“‘哭哪里去了?”学生开始思考,海伦凯勒又盲又聋又哑,她无法感知世界时会哭;司马迁受了宫刑,忍辱偷生,受人耻笑后会哭;爱迪生一次次试验失败,被人奚落时会哭……学生认识到之所以只去强调这些人的“笑”,是因为他们最后呈现给世人的就是“笑”。这些人的“哭”被忽视了。因此“哭”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切人点。“人前一声欢笑,人后多少哭泣”“欢笑是旁人的评价,哭泣是自己的奋斗”“你只看到了强者的欢笑,何曾想过背后多少哭泣”,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诸如此类的观点层出不穷。再往下思路就很顺畅了,学生纷纷指出,怪不得材料的最后说“生活未必会理会你的笑与哭”,因为“哭是人生奋斗中的常态,笑只是最后的绽放”,但是“没有这些哭泣,哪来那一声笑”。

笔者还引导学生做了“写好一个开头,用好一个论据,启发一个正确论证思路”的练习。现摘录部分学生的作文:“生活不是一面镜子,镜子只能折射眼前的笑,却远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只看到海伦凯勒站在联合国讲台上演讲,只知道她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只说她又盲又聋又哑,我们只赞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却不曾细想,她究竟在无声的黑暗中挣扎哭泣了多久,才换来一抹不负人生的笑。”“了解了写下被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司马迁的过往,我突然明白了他在《报任安书》中的絮絮叨叨,他当初该承受了多少生不如死的羞辱,落下多少求死而不能的泪水,才换得后人一声饱含敬意的‘太史公,我仿佛看到了他如释重负的‘笑。”“看到刘伟用脚弹钢琴,我们不由得赞一句‘生活的强者,可世上绝没有用脚弹琴的道理,他为何如此执着,忍着千百次失败的泪水,也要弹出自信的笑容。我想起了《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对小瞎子说的话,明白了,无论生活有多绝望,哪怕永远“弹”不好,永远“看”不到,也要为自己留一抹希望的笑。”这堂课下来,学生对如何运用“老”论据,创新论证思路有了一定的理解,也让笔者看到了他们的写作潜力。

二、成就“新”论点

笔者认为“老”论据学生都烂熟于心,若能用好,颇能加深论点的深刻性。笔者启发学生对已有论据进行挖掘。

例如,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材料为:“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这个材料涉及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因此,学生写出的文章虽然不容易偏题,但是容易同质化。就这个材料,针对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笔者做了专门的练习,现只对议论文写作的情况进行分析。

大多数学生是从“车承载着时代的变迁”这个角度去组织材料的,他们从自行车写到了公交车、私家车、共享单车等。这样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于是,笔者在讲评时就专门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完全了解你的论据吗?”笔者让学生思考:“除了‘方便使用“环保等优点外,共享单车这一事物的出现有没有带来什么问题?”学生停顿了一会儿后开始说:“因乱停乱放被多个城市叫停。”“共享单车被扔到树上、河里。”……笔者追问:“那么,这些乱象为何会出现?”学生愣住了,都开始思考造成乱象的原因。有个女生最先说:“因为没人管。”其他学生恍然大悟,纷纷开始发言:“因为没人管,只能靠自觉,但是很多人无法对自己不妥当的行为负责。”“新闻上说‘共享单车是国民素质的照妖镜。”“‘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我想起了这句名言,那些乱象就是不‘慎独的表现。”……

笔者颇为意外,学生的观点居然可以一层层逐步到达这样的深度,这充分说明学生对论据是极熟悉的,只是欠思考,他们肯思考了,观点就深刻了,论据就用活了。笔者顺势引导:“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有人在没监控的地方,随意实线变道,差点撞到我爸的车。”“有人坐公交不排队,拼命往上挤。”“一个人帮几个人排队,都快排到我了,突然旁边上来好些人插在我前面。”“有人经常从高层往楼下扔垃圾。”……笔者总结:“这些现象反映出共享单车乱象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并不是孤例。”最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给你机会重写这篇作文,你会怎么写?”有学生认为“君子慎其独也”既可以作为题目,又可以作为论点;也有学生觉得若是直接从“君子慎其独也”切入会难以把握论述层次,容易偏题,建议从共享单车的乱象写起,题目可以定为“共享单车是一面照妖镜”或者“共享单车是一块试金石”,前者从反面切人,后者从正面立意,这样写不易偏题。

笔者从“老”论据人手,培养学生的论述思路组织能力及论点解析能力。不少学生在写作这条道上走不直、跑不动。教师必须负起责任,带着他们走,领着他们跑,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跑得直、跑得稳、跑得快。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新变化论据论点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浅谈俄罗斯“茶”文化及其在俄语中的反映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汉化及新变化
亚投行成立与国际关系局势新变化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