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0-08-04 07:45徐秋霞万秋萍张欣熊建菁郭亚文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静安区心脑血管发病率

徐秋霞,万秋萍,张欣,熊建菁,郭亚文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质量和期望寿命的疾病之一。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50%,城市为43.16%[1],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形势严峻。为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现状及特征,本研究对2018年静安区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资料来源于上海市静安区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监测报告系统数据库,报告系统涵盖静安区具有心脑血管疾病诊断能力的12家医疗机构,其中包括4家三级医院和8家二级医院。选择其中发病日期为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的数据。人口资料采用静安区生命统计户籍人口年报资料。

1.2 方法

1.2.1 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是静安区具有上海市户籍的所有居民。

1.2.2 病例收集 符合报告要求的医疗机构在门急诊病例确诊后或住院病例出院后及时将相关信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登记,并确保数据及时准确传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区疾控中心对登记报告单位的报告信息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本市常住病例信息分发至病例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审核不合格的病例信息退回报告责任单位修改后再审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收到户籍地为辖区内的病例信息后,对患者姓名、身份证号、户籍地址进行核实,并对核实发现的错误信息进行更正和完善。

1.2.3 诊断标准 根据《上海市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报告办法》的监测要求,监测的急性事件类型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2]编码分类,心血管急性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I21)和随后性心肌梗死(I22)的病例;脑血管急性事件包括:①不同类型卒中,包含蛛网膜下腔出血(I60)、脑实质内出血(I61)、非脑实质内出血(I62)、非腔隙性脑梗死(I63)、卒中不分型(I64);②腔隙性脑梗死(I63.8);③TIA(G45)。一次事件发病的期限定义为急性发病后的28 d,28 d内如有新发展或发作则不做登记。发病28 d后,若再次急性发作,则进行登记报告。

1.3 质量控制 静安区疾控中心每半年开展一次医院报告质量督导,控制漏报率<5%。每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反馈的结果进行审核和报表汇总,并对数据库进行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导出后使用EXCEL 2007和IBM SPSS 21.0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病率、发病构成,以及不同性别、年龄特征。标化率计算采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为标准人口。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率的计算,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概况 2018年,静安区户籍居民人口总数931 699人,报告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病67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75例,随后性心肌梗死0例),发病率为72.45/10万,标化发病率为40.89/10万。报告脑血管急性事件7016例,发病率为753.03/10万,标化发病率为353.68/10万。脑血管急性事件中,报告各类卒中发病3916例,其中非腔隙性脑梗死3175例,脑出血54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3例,卒中不分型114例;报告腔隙性脑梗死2343例;报告TIA 757例(表1)。卒中发病报告以脑梗死为主要类型。

2.2 心脑血管事件性别分布 2018年静安区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病675例,男性发病500例,发病率为109.42/10万,标化发病率为66.18/10万;女性发病175例,发病率为36.86/10万,标化发病率为16.07/10万,男性标化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0.50,P<0.001)。

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病7016例,男性发病3836例,发病率为839.49/10万,标化发病率为410.09/10万;女性发病3180例,发病率为669.82/10万,标化发病率为299.03/10万;男性标化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7.44,P<0.001)。卒中男性发病2341例,发病率为512.32/10万,标化发病率为266.27/10万;女性发病1575例,发病率为331.75/10万,标化发病率为151.35/10万,男性标化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1.78,P<0.001)。腔隙性脑梗死男性发病112 4例,发病率为245.98/10万,标化发病率为105.19/10万;女性发病1219例,发病率为256.76/10万,标化发病率为109.77/10万,男、女性标化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733)。TIA男性发病371例,发病率为81.19/10万,标化发病率为38.63/10万;女性发病386例,发病率为81.31/10万,标化发病率为37.91/10万,男、女性标化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6)。

2.3 心脑血管事件年龄特征 2018年,静安区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病平均年龄65.85±11.94岁,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病平均年龄70.32±12.22岁。脑血管事件中,卒中发病平均年龄68.90±12.46岁,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平均年龄72.78±11.31岁,TIA发病平均年龄70.04±12.48岁,心脑血管疾病平均发病年龄均是男性低于女性,不同类型脑血管疾病平均发病年龄也是男性低于女性(均P<0.001)(表2)。

2018年,静安区居民不同年龄段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所有发病人群中,40岁以前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快速上升,60岁以上发病率上升明显,80岁以上人群达到高峰(表3、表4)。

2.4 不同月份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情况 2018年,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报告发病例数最多的是11月份,其次是3月份,9月份报告发病例数最少(表5,图1、图2)。

表1 2018年静安区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病报告情况

表2 2018年静安区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平均年龄(单位:岁)

3 讨论

2018年静安区急性心肌梗死报告发病率为72.45/10万,标化发病率为40.89/10万,高于2012-2016年无锡市梁溪区的平均水平(标化发病率为22.71/10万)[3]、2016年绍兴市水平(粗发病率为48.72/10万)[4]、2014年上海市长宁区水平(标化发病率为23.03/10万)[5]。2018年静安区卒中报告发病率为420.31/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8.36/10万,标化发病率低于2016年湖南长沙市(244.12/10万)[6]、2016年江苏连云港(270.07/10万)[7]、2017年广东中山市(250.06/10万)[8]等地区的水平。标化发病率与上海市其他区县相比,高于2016年奉贤区(180.93/10万)[9]、2014年金山区(151.48/10万)[10]、2011-2015年闵行区平均水平(97.65/10万)[11]。静安区2018年卒中标化发病率与2017年数据相比有所上升(208.36/10万 vs 136.13/10万)。近几年静安区生命统计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本区户籍居民死亡疾病的第一位死因,静安区心脑血管疾病流行形势严峻,应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控工作。

表3 2018年各年龄组心血管事件发病情况

从性别上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与多项研究结果一致[12-15]。分析性别差异原因,可能与男性有更多的危险因素暴露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男性的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吸烟率等均高于女性[16]。同时,也有研究表明,雌激素能保持内皮细胞完整性从而对于女性的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17]。因此,防控措施应重点加强男性对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认知和控制。从年龄方面比较,心脑血管疾病的平均发病年龄男性低于女性。在所有发病人群中,心脑血管急性事件不同年龄段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年龄是影响心脑血管发病率的重要因素,可能由于人体逐渐衰老和危险因素的长期积累所致。2018年本区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为37.97%,人口老龄化严重[18],因此,老年男性人群是心脑监测管理和防控的重点人群。卒中发病报告以缺血性脑梗死为主要类型,防控工作应针对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重点关注,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的筛查和防控,做好“关口前移”工作。从发病时间上比较,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夏秋季发病较少,提示冬春季节应加强防寒保暖措施,针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预防及处理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能力[19]。

表4 2018年各年龄组脑血管事件发病情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疾病负担将会日益加重。静安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经济水平较发达,居民普遍存在体力劳动较少,不健康饮食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较高,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应坚持长期、连续、系统地开展监测,掌握流行情况,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控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的观念,加大防控知识宣传力度,普及心脑血管防治知识。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依托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建设,医防融合,加强社区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管理,进一步完善“预防—干预—救治”服务网络,努力实现早发现、早诊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

表5 2018年静安区不同月份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报告例数和构成比[单位:例(%)]

图1 2018年1-12月不同类型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病报告情况

图2 2018年1-12月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病报告情况

猜你喜欢
静安区心脑血管发病率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上海市静安区启慧学校:少先队教研常态化
上海市节能协会与静安区发改委联合举办节能宣讲进社区活动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静安区实现中心城区首个“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