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教育常识,办有获得感的学校

2020-08-04 09:30王小东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本化

王小东

【关键词】办学主张;校本化;教改行动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3-0069-01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是一所坚守教育常识,朴实地表达办学主张,用切实有用的教改行动重新定义老百姓心中的好学校。个中值得解读的做法有三点。

其一,将教学改革要素结构化整合。教学改革是一所学校的质量起义,须要确立科学合理的推进结构。江都实验初中在行动之初就做好“立柱架梁”工作。打出“养浩然之气,成博雅之人”的旗帜,把立德树人目标具体化;提出“一体两翼”教学实践构想,将教法与学法要求落地;明确办一所“实惠学校”的价值定位,让办学追求与百姓口碑完美融合。这个有机结构很好地回答了“培养三问”:首先是培养什么人?培养“浩然博雅”的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次是怎样培养人?以“少教多学”为总纲,以师生之间“愤悱”与“启发”的辩证循环为逻辑,借助劳动和社会实践来验证和拓展,落实“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再次是为谁培养人?为千百个百姓家庭培养人,也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養人。

其二,对教育熟词进行校本化诠释。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语词狂欢的时代,很多词句在不同的场景和语境中被过度使用,其本义被减轻、泛化,甚至异化,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在一项研究中将之称为“语义夸张”。江都实验初中在界定有关教育熟词的内涵过程中,自觉地规避这个“陷阱”,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和改革愿景,做好校本化阐释。如将“教、学、做、启”互为一体来诠释,“少教”成就“多练”,“多练”讲求“学做统一”,“启发”成为“少教”和“多练”的媒介。用“一体两翼”的结构决定教学改革的守常,用守常推动学校全纳教育的普惠功用。

其三,推动实践原则走向实施路径。文字是静默的,但文字背后站立的教师和学生群体却是喧腾的。在将“一体两翼”原则变成行动的过程中,师生站到了一起,以课堂为主阵地,突出问题导向,串联“愤悱”和“启发”;坚持知行统一,通过编写教学做讲义,内化少教多学的要求。以校本研究为内驱力,借助课题引领和校本教材编撰,把课题和论文写在课堂上。以搭建平台为支撑点,用成果来检视实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可以这样说,江都实验初中是立足于改变结果,从而积极寻求改变原因,最终引导改变思维模型的。

当然,有锐度的改革,不必全面强调理念先行和逻辑自洽,需在捍卫教育常识的同时,留出一定的实践先行的时空,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新理念,不断丰富和校准实践,真切提高师生和家长的教育获得感。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校本化
深研学生实情精选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校本化”使用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
初中数学学案教学的校本实践研究
校本化视角下初中“阳光体育”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英语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