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

2020-08-04 11:11练洁
家长·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德育策略小学语文

练洁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课堂当中要适当地渗透德育的相关内容,然而德育和语文课堂却是相对独立且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就需要采取一些策略,作者就如何从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教学、课文文本教学以及课后作业教学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德育;策略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是我们培育学生的宗旨,德育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根本。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如何做事、做人。语文重在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德育渗透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不仅包括在语文课堂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德育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通过德育知识更好地理解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其实,语文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方式,很多语文课文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知识,所以在语文课本中渗透德育教学是一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事情。

一、从基础知识教学中展现中国文明的优美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生从小就浸入在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之中。语文是传递文化,传递高尚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字、词、句一直都是基础知识关注的焦点,教师应该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情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文明的优美。在写字教学当中,依据中国传统汉字的构词规律,运用美育教学的原则,有机渗透德育,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探索汉字,观察每一个汉字构成的奇妙,让学生能够通过汉字与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从小小的汉字当中学到日常为人处事的道理。

例如,在《草原》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对生字生词的分析理解将德育知识贯穿其中。“渲染”这个词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这个词说的是用水墨或者色彩涂抹画面,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而“渲”则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左边的三点水表示利用水墨或者色彩等液体进行画画,而宣字则是它的读音。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不仅可以告诉学生“渲”这个字的结构和意思,还可以教授学生,艺术家们是如何利用色彩将原本平淡的画布变得丰富起来的,从而引申到学生要用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文明道德将自己的人生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基础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之一,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根基,从基础中浸入思想,从根基中渗透精神文化,借助教师富有内涵的教学,能让学生学到除基础知识以外的德育知识,从而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

二、从课文文本教学中挖掘德育的基础

德育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一言一行兼德育,而对于语文教学,德育文化更是无所不在。课文文本教学是一切教学的基础,应深层挖掘教学内容,把语文课本中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奉献精神等德育内容都挖掘出来。教师通过对课文文本的教学,譬如一些典型人物,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他们可歌可泣的性格特点和光辉事迹,感受到自然的美妙,由内而外地感受到人文风情,从而能够培养出学生博大的情怀,让学生能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例如,在《草原》这篇课文,它是一篇对大自然歌颂的课文。从一开始课文就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草原的美妙。“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草也是绿的。”教师可以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生活的广阔与美妙,从而激发出学生对草原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现草原上的风土人情,感受草原人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感受蒙古人的热情豪迈,进而让学生开阔视野,获得人生洗礼。

课文中的德育元素很多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因素,将这些与学生的生活构建链接,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善于从课文文本中挖掘出德育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语言美妙的表述当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大自然的奇妙。

三、从课后练习教学中践行德育理解的阐述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习文写作是课后练习的内容之一,而阅读写作的能力提升则来源于生活。德育通过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将阅读、习作与德育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在阅读和写作课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透彻分析事物以及客观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运用语言技巧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写作,从而获得更加强大的写作技能,让学生在观察感悟和分析能力的过程当中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也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

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而多样,不同的节日寓意不同,而这些节日却蕴藏着深厚的德育内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让学生描写自己经历过的传统节日,以及在节日当中发生的事情。而这些课后作业能够成为激发学生感受日常节日当中的家庭氛围,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传统节日所蕴藏的文化知识和传统知识的动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去了解传统文化、欣赏传统文化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而学生在将传统文化内容变成习作的过程当中,则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自觉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对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夠更加自觉地感受德育,从而将德育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

四、结语

总之,在语文课堂当中渗透德育教学,不仅要从单一的某个方面出发,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进行。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课文文本以及课后习作的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感悟德育的精髓。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将德育逐渐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从而让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生年.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3).

[2]何书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学周刊,2020(6).

(责编 侯芳)上接32页到何为“立德树人”。

(三)因材施教,探索教材中的优秀教育资源

基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而言,思政课中存在着诸多内容较为复杂、不贴近实际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因此要做到适量、适当、难易适中,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教师应当突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思维,对于新课改要有新的、系统性的认识,不断探索和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深刻精神主旨,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年龄阶段与个性特征,以及当下的社会大环境,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其次,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义务教育小学思政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落实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学生实际生活构建课程内容,提出了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教师应当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地探索和挖掘教材中的优秀教育资源,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例如,教材中的提出小学生应当尊老爱幼,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后,对学生发起提问“生活哪些行为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精神?”“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如果是你,会怎么做?”由于要落实小学生“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教师应当从“立德”与“树人”的角度分别挖掘出教材中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明确正确的道德观念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三、结语

结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将“立德树人”理念与小学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彰显思想政治课的宝贵价值。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根本任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开展具备开放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然后将正确的道德观念逐步转换成为学生需要的精神财富,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纪立建.立德树人: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应有之义[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1).

[2]韦健.新建城市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J].广西教育,2019(21).

作者简介:李拾金(1963.9-),男,汉族,福建将乐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研究。

(责编 侯芳)

猜你喜欢
德育策略小学语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Passage Four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