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结构及其培养策略

2020-08-05 08:05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南孟镇贤庄小学王振宏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9期
关键词:小格轴对称平面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南孟镇贤庄小学 王振宏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具备的能力结构。小学生只有具有这样的能力结构,才能学好小学数学知识。

一、在明晰算术与法则规则基础上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运算的能力,才能够应用数学运算规则来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

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抽取数学材料。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1 中哪幅图的面积最大,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一个小格的面积视为1,之后计算这四幅图中哪个小格最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具象化的情境中抽取数量信息。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规则,比如在图1 中,运算的规则就是小格数越多,面积便越大,于是学生便可以应用数量多和少这一规则来处理数学问题。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运算的需求,比如在这个数学问题中,学生的运算需求是了解哪个图中小格数最多,那么学生不需要仔细数完每一幅图形的小格。学生对比A和C,很明显的,A 比较少,那么A 就可以直接排除在运算范围以外。通过明晰运算的需求,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应用估算或精确计算的方法来处理问题。第四,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训练,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数感,方便后续学习。

图1

二、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越强,就越能够应用数学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图2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等的应用方式。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应用自己擅长的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学生学习了方程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建立方程式的方法分析问题,擅长具象化思维的学生便可以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类似的问题,而擅长抽象思维的学生便可以应用方程思想,用建立未知元的方式建立方程来解决问题。

三、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形成空间意识。这是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学习几个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学生只有具备了空间意识,他们才能够学会建构平面几何图形,进而在空间中处理平面几何图形的问题。

图3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3 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抽象的视角来处理空间中的图形。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几何图形,就是要分析平面中一幅图形的空间结构,而在平面中,学生只需要分析点、线、面构成的几何图形,分析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问题。在处理几何图形时,只需要分析平面中几何图形中与数量关系有关的空间问题,而与数量关系无关的数学材料可以不必思考。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探讨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问题,比如,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那么学生就要严格地按照概念来分析问题。学生通过分析,能看到在图3 中,严格符合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即为图中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角星,其他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实践的方法来建立空间意识。比如很多学生刚开始在看到图3 中的图形时,不应用判断概念的方法来判断轴对称图形,就会判断错误。这是因为学生的空间意识还不强,不能把空间中的图形与抽象的概念结合起来。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应用画、折、剪拼切割,甚至应用计算机,在计算机上重合、旋转几何图形的方法,把对图形的体验与几何图形的概念结合起来,慢慢地,学生就能把几何概念与几何图形一一对应上。

小学生的知识积累还不足,他们的学习经验还不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勤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和实践中深入理解概念知识,最后慢慢建立空间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意识能力。小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结构,才能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猜你喜欢
小格轴对称平面
玩转高考真题——平面解析几何篇
《轴对称》巩固练习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轴对称”复习点睛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参考答案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安小格的夏天
在篱笆外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