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嘉陵江

2020-08-06 14:52邹安音
四川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熊猫南充嘉陵江

邹安音

清晨,是窗外的一声鸟鸣让我睁开了眼睛。“叽叽、叽叽”,声音清脆空灵,像玉石般不含丝毫杂质,露珠儿般滚落心底。我立即探出头去,发现在庭院的围墙根下,一株数年的桑树开始发芽。在这个病毒正肆虐横行的公元2020庚子年,那只鸟儿却旁若无人梳理着羽毛呢。

这个春节,“武汉”两个字,变得像巨石一样沉重,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一场史无前例的流行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武汉发端,正在人间肆虐。从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的那天始,我的心就始终没有从这个城市落下,脑海里一直盘旋着的画面,是每天从报纸、电视里得来的有关它的人和事。

面对疫情,封闭城市所有通道,这是一个英雄城市的断腕之举。看着镜头前空荡荡的东湖、黄鹤楼,看着无言诉说的一栋栋楼宇,看着肃穆寂静延伸到远方的武汉长江大桥,“我们的城市生病了!”武汉这只腾飞的鸟儿,翅膀被病魔折断了。听着苦难中人们的哀吟,我不禁黯然泪下,心也在跟着哭泣。

但春天似乎来了。爆吐的桑芽告诉我。它们鹅黄般的牙尖很快就会舒展开去,变绿、变阔,然后蚕们就会被喂得肥美滚圆,吐出一根根洁白的丝。这真是一个神奇的过程。而这个城市——四川南充,毗邻嘉陵江中游,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它周围栽种着很多桑树、果树,或从“有果氏”之国算起,自古以来人们就缫丝养蚕,至今有两千三百年的历史了,城市因此有了一个很动听的名字:“丝绸之都”,或者“果城”。据专家考证,它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因此又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丝路源点”的美名。

嘉陵江全长一千三百多公里,却把三百多公里曼妙的身姿留在了南充,“丝绸之都”因此成了嘉陵江畔最美的记忆。或许也是鸟儿们的天堂呢。此时,更多的鸟儿在庭院外鸣叫,那里有一排排的小叶榕,高大茂密。我的眼光游走在街道,不经意间,发现一种叫红叶李的行道树上,竟然密密地筑着鸟巢,一個、两个、三个……不到十米,每一棵树上都有,有的鸟巢居然低到伸手可触。红叶李树叶子已经掉光,在静静等待今年春天的花蕾绽放。而鸟巢还裸露在外,不知道是去年遗留的,还是新年筑就的,但是没有人去打扰它们。这些鸟儿们,把“家”安在高大繁茂的小叶榕上面也就罢了,还敢“大张旗鼓”地在低矮的红叶李树上生儿育女,胆子可真够大!平时从树下经过,即使车流声如雷,也压不住它们群集的欢鸣声。

还在正月,这场看不见的阴霾笼罩着果城,新型冠状病毒正肆虐着中华大地,人们正在同一场看不见的战斗做斗争。看着那个在镜头前大步流星走进武汉病房的老人,那个给武汉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都带来温暖和感动的老人——他的名字叫钟南山,我的心踏实了;看着镜头前一张张被防护镜勒出印痕的脸庞,看着他们请愿上“战场”的宣示书,看着他们身上穿着的白大褂——他们的名字叫医生,或者护士,我的心也踏实了;看着镜头前一排排整齐的队伍,一个个矫健的身姿,看着他们身上穿的迷彩服——他们的名字叫军人,我的心更加踏实了。

大家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待在家里静静隔离。庭院冷清,街道冷清。天地之间,鸟儿们依然还在飞翔。它们叽叽喳喳飞过窗户和屋顶,在蓝空留下清晰的音迹和旋律,谁说不是在歌唱春天的到来呢?

我羡慕地看着鸟儿们从窗户外飞过、飞远,突然想起了一只叫“小熊猫”的鸟儿,此时它是不是也待在楼房里,和主人们一起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小熊猫”现在是南充摄影家赵冰一家的心肝宝贝,我还记得他给我讲救助“小熊猫”的每个细节和情境。

翻开赵冰的微信,不停地往上翻,终于搜索到“小熊猫”的视频。与树枝上跳跃的鸟儿相比,它的胆子更大。但见它旁若无人地飞落于一个人的掌心,然后侧转过毛茸茸的小脑袋,从手机视频里往外看我。它黑白相间的羽毛非常显眼,一双机灵的小眼睛滴溜溜地转动着,充满着无邪与天真的神情,像个婴儿般稚嫩和可爱。把温暖掌心给予山雀的赵冰,是南充市一名观鸟摄影爱好者。至今他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是春末夏初的一个日子,大风暴雨过后,天空放晴。他扛着摄影器材走出家门,想开车到嘉陵江边去拍摄鸟儿的踪影,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和爱好,也是他认为很幸福的一件事儿。

这些年,这个城市一直在变化,街道在变宽,行道树在长高,湿地公园在增多。城市之边的西山也越来越葱绿,西河水清澈了许多,嘉陵江碧蓝如玉。“原始生态”的观念,像鸟儿一样飞进了人们的心中,扎根下来。沿着嘉陵江,是一条坚固的防洪大堤,堤外是绿意氤氲的湿地公园,红的花绿的草,还有嘉陵江上空翩翩而来的各种鸟儿,成了南充不可多得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南充人们惊喜地发现,从去年11月份起,不知不觉间,南充境内候鸟渐多。它们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也陆续加入这个城市大家庭,在嘉陵江上空展翅翱翔。只要天气放晴,在明亮的阳光下,那些肉眼可见的红嘴鸥、野鸭等就会群集起来,在碧蓝的江水上浅翔、追逐、嬉戏,为冬天的果城带来一抹亮色,也给这个城市带来勃勃生机。其中在下中坝嘉陵江大桥下的湿地公园内,候鸟数量最为密集,成为摄影家们竞相追逐的对象。

嘉陵江流经的南北走向,成为候鸟越冬的绝佳迁徙路线。再加上嘉陵江优质的水源,以及沿江梯级水电站放缓水流,给候鸟越冬带来便利条件,成就南充嘉陵江段候鸟翩飞的壮美景象。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胡杰教授通过多年的跟踪观察发现:每到11月中下旬,候鸟们便飞越秦岭,千里迢迢来到嘉陵江南充段上“做客”,为市民们带来一年一度的观鸟季。到第二年3、4月份时,它们才会陆续离去。在他的监测记录中,其中有26种冬季迁徙水鸟(针尾鸭除外),包括红嘴鸥、大白鹭、普通鸬鹚、白骨顶以及各种野鸭等。

初到南充时,大量候鸟与人一样,对陌生地充满警觉,只要有人靠近,它们便会展翅离去。渐渐地,或许是孩子们纯净的笑容,抑或是他们手中的食物,打动了这些自然界的精灵们,鸟儿们不再拒绝与人共融共生。它们一边啄着美食,一边打量着这个城市,演绎出一幅和谐生动的美丽画卷。

这样的场景,让镜头前的赵冰感慨不已。他觉得眼前的每一只鸟儿,都像自家的“小熊猫”,那是一只鸟儿与一家人的血脉之情。还记得那天早上,暴雨后的果城空气格外清新,当他正要打开车门时,却发现挡风玻璃上有一个小东西在蠕动。这是一只从小叶榕树上被吹落的鸟儿,周围已经没有了它的家园。他赶紧将其捧在手心,并小心翼翼带回了家。通过百度查询,得知鸟儿种类为小熊猫山雀,于是一家人亲切地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小熊猫”。

带回家的“小熊猫”生命微弱,头无力地耷拉着,但它还是在努力叫唤。赵冰赶紧买来小鸡饲料,找来小纸杯,以温开水调和后,把“小熊猫”放在一张干净的纸上,然后用牙签挑起一粒一粒地送到它嘴里。前几日,他哪里都不敢走,专心待在家里喂养“小熊猫”,每十五分钟一次。一周后,“小熊猫”眼睛灵活生动起来,赵冰出门办事,便把它兜在怀里,随身携带着它的食物。“小熊猫”长出羽毛后,赵冰改喂了它喜欢吃的面包虫,并用镊子夹到它嘴里。但淘气的“小熊猫”常常主动跳到他掌心,自己啄食面包虫。它俨然成了这个家庭不可分割的一位成员。

“小寒”是另一只鸟儿的名字,它遭遇意外时,境遇与“小熊猫”不同,它受到了重创,险些丧命。幸好它掉进了一个医生的家里。2020年1月5日那天晚上,南充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生王军下班回家,她钻进厨房正要做晚饭,窗外突然扑腾进一只受伤的鸟。王军立即接在手心,仔细检查它的身体,发现它右半身被什么东西粘住了,嘴紧闭,右眼睁不开,右翅耷拉着,双脚也被一种黏糊糊的胶状物固着……不知它在外究竟扑腾了多久,进屋后就蜷缩在地板上,了无生息。王军立刻戴上手套,剪去粘住鸟儿的羽毛,再仔细地为它清洗干净,然后用棉签为它洗净眼睛,吹干羽毛。终于,鸟儿开始动了,右眼也睁开了,还在地板上跳来跳去。“明天如果你恢复得好我就放飞你!你叫小寒吧!”王军这样发了一组微信,同时配上在嘉陵江边和鸟儿们一起的合影照。

“小熊猫”一天天在长大,羽翼渐丰。赵冰和它的感情也越来越浓厚。但每次打开鸟笼子,他都有一股淡淡的忧伤:“小熊猫”的父母在哪儿?它的族群在什么地方?“人的离世,就是生命最完美的释放。尤其是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非常时期,我更加体会到生命的重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赵冰的话撞击了我的心灵: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一些这样和那样的事情。正如此时我手中捧读的《世界简史》。纵观人类文明史,生命的出现是从海洋到陆地,它的发展和进程又是多么的不易。这当中有自然界无情的摧毁,也有战争和疾病的残酷掠夺。但是,一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就像中国英雄机长刘传健那样,在天地间谱写的那一个新传奇。

我和英雄机长的相识,源于今年除夕之夜前的一次空军飞行员们家庭聚餐。拨通他电话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他的仰望和敬畏。“这就是一次正常的飞行任务,没有啥。”电话那头,刘传健轻描淡写地说。虽然极其普通的一句话,却把浓浓的真情散播到了天宇间。“谢谢大家的支持、关心和点赞,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大家齐努力,一定会迎来更好的春天。”他在微信上如是说,在他身后,是医务工作者们坚毅的眼神。

“虽然都戴着口罩,眼神里却有歼灭病毒的狠劲,有控制疫情的决心,有临危不惧的勇气,有爱国爱民的柔情,这就是最美逆行者——四川去武汉的医护人员们。向他们致敬!武汉加油!加油!”打开微信朋友圈,看见英雄机长刘传健发的这条微信,我的眼眶一下湿润了,时间显示是2月2日晚上9时48分。就在当天,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和物资乘坐3U8101次航班奔赴武汉。此次运输任务由四川航空承运,执飞机长正是主动请缨执飞运输任务的“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

同在当天上午,空军出动8架大型运输机,从沈阳、兰州、南京、廣州四地出发,空运医疗队队员和医疗物资飞赴武汉。8架飞机依次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第一时间将医务人员和医疗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这是继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之后,空军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同时出动大型运输机数量最多的一次。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小熊猫,它的归宿,它的未来。”这是一个男子以“父亲”的身份,对“孩子”——一只普通鸟儿的真情告白。2020年初,赵冰惊喜地发现自家楼顶飞来了一群小熊猫山雀,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鸟笼子,毫不犹豫地放飞了“小熊猫”。看着“小熊猫”远去的身影,泪水在他眼眶里打了好久的转。

从大年三十就一直坚守在防疫救治工作岗位的王军说,“小寒”在第二天也回到了蓝天。也许此时它正飞过嘉陵江。也许它还会知道:救助自己的主人,此时正在一个看不见的战场,和南充那些摁下手印、剃光头发的医护工作者们,还有中华大地千千万万的勇士们一起,要去打赢一场攻坚战。

武汉,成了全国人民共同的痛。他人的命运,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命运。在苦难面前,中华民族就从来没有屈服过。我身边的人表现得如此悲壮而刚烈。川北医学院第一批、第二批医疗援助小组成员写下誓愿书,摁上血指印,踏上了武汉的征程;微信朋友圈中一个叫蒋莹的女医生,当所在单位南充市中医院通知她备选入武汉医疗援助队后,为上“前线”减少感染和麻烦,当天她就毫不犹豫剃光了自己的一头秀发;民建南充市委副主委张宏标立即捐资现金10万元和其他一些医疗物质;西充县调拨十吨有机蔬菜,火速送往武汉……因为,这是人们共同的家园,是自然和万物共融共生的地方。当春天的鲜花开满大地,桑叶铺绿树枝,这个有着两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城市——南充,也一定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崭新的起点。

责任编辑 贾飞

猜你喜欢
小熊猫南充嘉陵江
嘉陵江边是我家
联通大西北 畅通内循环 加快推动嘉陵江全线通航的建议
印象嘉陵江
儿歌作品:姊妹节里等你来
Red Panda小熊猫
TheDifferencebetweenOrientalandOccidentalThinking PatternsinTranslation
纪录片《嘉陵江》及系列跨媒体行动在京启动
萌萌哒小熊猫
小熊猫染色记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南充旅游业创新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