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弃疾,或能去病

2020-08-06 14:52周伟
四川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抗疫武汉奶奶

周伟

在这些沉重的日子里,老是梦到奶奶。她尽管多少有些忧虑,但她还是那样慈祥安然,双手合十,护在胸前。我知道,这是奶奶在为我们祈福!

有人形容新冠肺炎就像过去的“黑死病”一样可怕,给人恐惧、无助,好在全国各地有那么多医护科技人员一批一批奔赴武汉。他们义无反顾,与死神决战,给求生者带去生的希望,让心安住。往往,医护科技人员的一句话,哪怕是一个眼神,都是一服镇静剂,一束光亮。钟南山的形象在世人的心里就像一个打鬼的钟馗,他性格耿直,眼神坚毅,语气坚定。战胜非典,阻击新冠肺炎,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勇往直前、无私无畏。更多的人,也都在默默地抗击这场可怕的疫情。封门闭城,也是一种孤绝的战斗,他们需要内心的坚定和坚韧,也需要内心的安抚和宣泄,更需要内心的强大。

一位被关在家里15天的武汉作家写道:这段时间,在外地的朋友,经常发信息说:“我们一样,也困在家里啊。”可是,我真的想告诉你们:你们的困,和我们的困,不一样;你们的封,和我们也不一样。我们每个小区,甚至每个楼栋,都有确诊的患者。没有人知道,下一个是谁……我们每个困在家里的武汉人,在不停地担心和害怕,不停地刷新闻,希望岀现一点好转,希望疫情早一点拐头……

好在,全国各地,万众一心,都在驰援武汉,都在救急,都在和死神抢时间,都在想着为武汉做点什么,为湖北做点什么,为疫区做点什么,源源不断的物资运抵,一批批医护科技人员在赶赴途中,一个个研究抗疫药物和疫苗的好消息,中央和地方在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全国人民心系疫情,风雪同行,众志成城。这不啻是一剂剂强心针,注入我们不安和恐惧的心——

除夕夜,一声令下,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紧急出征,雨夜驰援武汉,抗击疫情。“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关键时刻,人民子弟兵浇铸人民心中的钢铁长城。

1月28日晚,湖南再次派出13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省长特意前往长沙火车南站站台为医疗队壮行。在长长的出征名单中,省长记住了一个20岁姑娘的名字——陈琳琳,她来自隆回县人民医院。她是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她也是父母眼里的乖女儿。父母说:“直到出发前一天,她才告诉我们。那晚,她好像没怎么睡觉似的,不时听她房子有动静,不到凌晨5时,就听见她起床了,吃完早餐就去单位了……”

2月1日,火神山医院火速建成。从1月25日动工到2月2日完工交付,只有短短8天时间,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这就是“中国速度”,和死神赛跑,我们一定能赢!

2月2日,杭州建兰中学804班班主任郭简给自己的学生们写了一封信。郭简老师在信中写道:“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打破了常规,我们都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在家,不出门,就是保护自己,保卫家园!”“我最亲爱的孩子们!他日,你长大,如果你愿意学医,请你做像这些冲上一线的医护人员那样的勇者,用自己的身躯,扛起万重大山。”

2月8日,湖北咸宁一位特警爸爸抗疫十几天,抽空回家,怕有感染风险,只能在门口看着儿子。儿子递上一袋零食,分别时笑着连喊多声“加油”为爸爸打气。爸爸关门离开后,下一秒,儿子转身泣不成声,哭着说“爸爸还要多久才回来,我好想你”。

2月9日,杭州萧山机场,576名医务人员飞往目的地湖北。打开舱门,每个座位上都摆放着一个玩偶和一条围巾。“我们是为了让即将奔赴武汉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们带着暖意踏上征程。”执行飞行任务的长龙航空GJ8761航班机长王宏说。

2月11日下午,火神山医院护士吴亚玲的母亲突发主动脉夹层破裂在云南昆明过世。得知这个消息,吴亚玲泪如雨下。可是,她身在最前方,没有办法,她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悼念去世的母亲……稍微平复心情后,吴亚玲继续投入工作。此时,我正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一幕,喉咙哽咽,心碎了一般。这就是我们的医护人员,这就是他们的担当和忠诚。自古忠孝难两全,愿逝者安息,生者平安,疫情早些结束。

……

是的,大家都在想为抗疫做点什么,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我们竭尽所能。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也一样。我的同事和朋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着前方,关爱着我们一个个生命。

我家乡洞口籍歌手王馨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平生第一次用手机在自己的小车上录制歌曲《红手印》,反反复复地录唱,唱得热血沸腾,唱得淚如雨下,自己一次次被感动,自己的手机也三次被提示过热。王馨说,她不能不录,她不得不录,她录好了才能心安。那天录完,她从车中走出来,看到外面久违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美好!

我的同事,一位市书协主席,他带领全市书法家队伍也和新冠肺炎杠上了。每天清晨,他总是早早地起床在微信群第一个推出文艺战“疫”主题书法作品网络展,市县联动,书法家一个个披挂上阵,几天来共推出300多名书法家近千幅抗疫作品。我想,这一个个方块字就是一颗颗火热的红心,在跳动。

我记起小时候老家下坡园里的那口深塘,每到夏天总有落水鬼作怪,让人害怕却又不舍。好在每次总是有人敢去那口深塘中央救生,使得我们好几次有惊无险,最后总算安然无事。奶奶说:人鬼同理,殊途同归;你们只要不信鬼,不怕鬼,最后鬼也不敢来缠你,鬼也会怕你!多年以后,那口深塘慢慢地变浅了,干了,塘中央长出一棵大树,树木抽枝发芽,四周长出了鲜花和野草。但我还是清楚地记得,曾经有一次是救生人的勇敢和无私无畏,拯救了我们。可是,这个救生的人曾经就立在这棵树的中央,再也上不了岸,永远地回不来了!

在网上看到武汉协和医院小儿内分泌科林医生发的一条微博,忽然像被针扎了一下。他说,一位90岁的老奶奶来找他体检,他问老奶奶怎么没有人陪她一起来?老人说,她64岁的儿子被感染新冠肺炎住在重症监护室,但她已经90岁了,她不怕,她要陪着儿子。林医生说,老人后来还找他们的护士借了笔和纸,给儿子留言:要活下来!

是的,一定要活下来!活下来,才是最好的!活下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突然想起,有一次去一家叫魏源医院的康复医院。一进门,一块硕大的石头上刻有两个硕大的字——生活。没错,是“生活”二字。听医院创办者的解释,他说就是让每个病人都要时刻记住这两个字。就是要——生下来,活下去!呵,生活——生下来,活下去。我一字一字地反复地念叨,不禁若有所思。有人说,勇者生存在敌人的恐惧懦弱之中,弱者生存在敌人的疏忽藐视之中。那么,病人的生存最紧要的是在自己的自救中。

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的故事,是个悲痛悲叹悲愤却又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他“因言获罪”,受到责罚,还丢了性命。这几日在网上持续发酵,“吹哨者”的标识,铺天盖地的悼亡诗,放大到无边的尊崇和荣誉……李文亮尽管向世人展示了勇气和希望,尽管他不灭的烛火还在许多人的心里燃烧。这些天,武汉为李文亮哭泣,全国为李文亮哭泣,哭成了河,哭成了海。很多人问苍天,为何要带走他?也许,他奔赴天堂只是为了寻求解药。

只是,这一切现在都与他无关了,他是真真切切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其实,对于李文亮自己来说,要知道保护好自己,他自己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对于家人来说,他保护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可是,他却像居里夫人一样,发现了镭,却中了镭毒。

此时,我却无由地记起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写的一个小故事:有个叫克罗诺皮奥的人开了一家诊所,刚开业就来了一个病人,病人说他身上痛,白天吃不下,夜里睡不着。克罗诺皮奥对他说:“去买一大束玫瑰花。”病人感到很惊奇,但还是将信疑地去买了一大束玫瑰花,想不到病立刻就好了。他满怀感激地回到医生那里,付了诊费之外还送上一大束美丽的玫瑰花作为感谢。病人刚走,克罗诺皮奥就病了,他浑身痛,白天吃不下,夜里睡不着……

相传,在古代,蚂蚁吞噬了强大的罗马。今天,蝙蝠掀起了病毒的狂流,暗涌环生,猝不及防。平心而论,人类可以征服世界,人类也要顺应世界。殊不知,征服是一种强大,顺应也是一种强大。安心过往,公正地对待每一粒尘埃。其实,尘埃也是有生命的。在你享受着野生动物的美味时,可曾想过?它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也有一家老少,它也有七情六欲、受恨情仇。你把它关进笼子,视若无物。同样,这个春天,他也把你关进了笼子,让你举步维艰。我们应该懂得,世界给万生万物以空间,老天给冬天以雪白给春天以花开,都是她的爱,都是她无私的馈赠,都是合情合理的,都是平等均衡的。常言道:万生万物,相生相克;阴阳互转,生生不息。要不然,蜘蛛尽管渺小,趁着夜静,也能拦路结网,阻断你归家的路。

奶奶常说:平常日子家常饭,知冷知暖、贴心贴胃,最好!奶奶也在我们有了好日子时却不知天高地厚,告诫我们:不要折腾!“不折腾”,这是奶奶她老人家对我们的忠告和劝诫。后来,竟和一位大人物治国理政的名言如出一辙。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和为人做事也是一样,不能折腾。是的,不应该折腾!我们吃折腾的亏还少吗?上次的非典,這次的新冠肺炎,都在显现,都在昭示着我们在环保生态上折腾的问题。

奶奶远去,她的话犹在耳边回响。我立在高楼的窗前,放眼望去:田地静卧,阳光照在树枝上,山那边升起袅袅炊烟,还有一星忽明忽暗的火光。是啊,我心安处即家乡!由此,我行我路,我写我心。

责任编辑 贾飞

猜你喜欢
抗疫武汉奶奶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给奶奶按摩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奶奶喊你吃饭啦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