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如一日 照亮我一生

2020-08-06 15:13梁利华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名师师傅专业

匆匆的脚步徘徊在月牙塘的柳荫下,

修长的影子摇曳在西子湖的夜光中,

甜蜜的味道回旋在广佛山的甜筒里,

灿烂的笑容融化在鼓浪屿的光影中……

身教还在眼前,言传仍在耳边,闭上双眸,相聚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在昆明市小学数学窦艳波名师工作室学习的三年时光里,一切最美的印迹都深深烙在我的心里!蓦然回首,这三年俨然成为人生中最为波澜壮阔的三年!跟随师傅前行的三年,有小伙伴们陪伴的三年,我们用坚定的信念诠释了对教育的热爱,用真摯的情谊缩短了时间的长度,用专业的教研拉近了空间的距离,用明确的目标指引着小学数学专业研学之路!

三年,原来只是一瞬,三年,原来只是一隙!三年,我想用一个“一”来表达!可三年,促成了我教学专业的改变,使我教学专业更加自信;三年,坚定了我励精图教的信念,让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此刻,我想把从教的前二十年揉碎了,打包装在工作室的三年里,寄给未来的自己;我更想用未来更多的三年,来装点这弥足珍贵的三年,以后的每一个三年,都会闪耀着窦艳波名师工作室的烙印!

三年时光重启蒙,如今而立行匆匆。

试问天下哪样重?师傅教化当尊崇。

千锤百炼铸名师,人格专业样样红。

谨记教诲慎言行,不负师傅情义浓。

2016年3月,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迈着迟疑的脚步怯怯地走进了昆明市小学数学窦艳波名师工作室,成为工作室的一名学员,成为窦老师的一名弟子。作为禄劝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数学教师,能享此殊荣,甚感无比幸运。但那些日子,我总是弱弱地问自己“你能行吗?”。

在那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第一次在月牙塘校区观摩云南省窦艳波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汇报课,我惊呆了!窦老师带领的精兵强将把一节节枯燥乏味的数学课演绎得如此精彩绝伦!我纳闷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那两个晚间休息,我在月牙潭公园里不停地走,不停地反思,不停地回味……第一次见到云南省小学数学教研员管尤跃老师,他所作的“名师之路,风景一路”的讲座以及关于“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的论断至今仍在审问着我每一天的教学设计……

在云南大课堂的讲台上,窦老师亲自完美演绎“圆锥的体积”,又是一次云南大课堂,窦老师精彩独到地点评“平均分”,赢得了所有参会教师的赞许。在这些活动中,我深深被窦老师以及各位数学专业大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教学技艺所折服。我明白一个道理——精彩来自精心,精品出自精湛。正验证了那句古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于是,我坚定了一个信念:听师傅的话,跟着师傅走,在小学数学的专业成长的路上砥砺前行!

师傅很忙,特别是在担任师专附小海岸城分校的校长之后,她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用她前沿的教育思想和炽热的教育情怀一手促成了师专附小海岸城分校在呈贡的崛起!新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日理万机,很多时候不停地奔忙往返于各个会场,料理诸多繁杂的工作。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巾帼虽柔,为师则强!作为一个女性,窦老师把家庭、学校、工作、生活管理得井井有条,她确实不一般。每一次上公开课,师傅都会亲自打电话做指点,提出建议促使我的教学顺畅;每一次出行,滚动的轮胎上,都会有师傅的叮嘱陪伴以得平安……窦老师不仅用她的专业引领我成长,更用她的人格魅力感召着我们,我的心中弥漫着学习的幸福感,渐渐滋生出一种愿望——多么希望能成为像窦老师一样的小学老师!

人的一生之中,启蒙教育尤为重要,它决定着一个人能激发多少潜能,决定一个人向哪儿走,怎么走,走多远。刚进入工作室,我对诸如“抽象”“推理”“建模”“数学思想”等专业词语的理解是模糊的,教学设计思路不明确,无法渗透数学思想,教学组织实施低效!在师傅的点化下,我渐渐感悟了数学教学之道,领略了数学教学之法,掌握了数学教学之术!这无异于教学生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启蒙!是师傅的专业引领,让我渐渐走出山重水复,慢慢步入柳暗花明!

前行的路上,窦老师就是一面旗帜,引领我们不断向前;窦老师就是一束光,散发出光和热,给予我们不竭的动力源泉……三年来,我们的专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让我们更热恋于小学数学课堂,更热衷于专业学习与成长,更热爱于数学的思考,更热心于数学专业研讨。坚定于我们的信念,执着于我们的使命!

博学审问强理论,慎思明辨化笃行。

教育思想要领先,观念技法走前沿。

倾听表达促灵动,强化质疑和思辨。

团队学员展智慧,启迪思维润童心。

工作室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专业化平台。窦艳波名师工作室以学习强理论,以反思引行动,以实践提素养,以成果促成长。在“学”“思”“行”“著”四位一体的专业培养模式中强化学员的数学专业素养,促进教学专业成长。

强硬的理论基础是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进入工作室,窦老师带领我们博览群书,深读教育经典和专著。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国家教育督学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基本概念解读》,“小数王子”张齐华的《审视课堂—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特级教师曹培英《跨越断层·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一本本数学专业书籍丰富着我们的教育思想,滋养着我们的教学神经,引发我们不断反思,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让我们的教学思想中涌动着不竭的、鲜活的、灵动的源泉……我明白了,打造学习共同体,让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建设学习型团队是当下教师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最为有效的方略。

观摩学习活动是工作室学员乐此不疲享用的专业盛宴!三年来,每学期两次大型观摩活动已是工作室的常态化研修活动。2016年11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千多名教师齐聚杭州共享“千课万人·构建发展性课堂”。这一次活动彻底刷新了我对数学课堂及数学研究的认知,感悟到全国最为前沿的数学教学改革浪潮,内心尽是巨浪滚滚袭来的震撼!原来只能通过屏幕观摩的吴正宪、张齐华……还有闻所未闻的徐长青、华应龙、黄爱华、刘德武、俞正强、罗鸣亮、朱国荣、唐彩斌等诸多特级轮番上阵,我不敢相信我就在现场!“我想听,我还想再听,我听不够!”这是我内心最大的渴望。因为一门课程,我们爱上了一群人,因为一场盛宴,我们爱上了一座城!

课例研修,是我们工作室最津津乐道的家常宴。每一次课例研讨,小伙伴们都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艺和风格,每一次讲座和交流,都会引发我们对数学教学的切身思考。三年过去了,小伙伴们在课堂上展现的教学风格和课堂魅力是我一直学习的榜样。

丰富的教学研讨活动见证了工作室的专业化培养之路,是工作室学员成长的沃土,厚积方可薄发,博观只为约取!我在工作室的成长充分体现了昆明市小学数学窦艳波名师工作室培养教师的专业化、科学性、规范化、有效性。

三年时光不为长,学习研究不叫忙。

不因名利而努力,羽翼渐丰夯课堂。

论文课题与优课,硕果累累装满仓。

灵动案例有精選,励精图治美名扬。

三年来,我尽量不缺席工作室的研修活动,工作室的活动就是我汲取营养的盛宴。因为热爱,所以披星戴月;因为需要,所以无惧艰难!在师傅的引领、指导和学员们的帮助下,我个人专业得到了较大地发展,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无论是在数学教学的理论,还是课堂教学和写作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更大的收获在于我学会了对教学的深度思考,对教材的解读和使用,我的课堂真实地改变了!我更加关注知识本质和形成过程,更加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和教学创新!这一路,是学习之路,这一路,是成长之路,这一路,也是收获之路。2018年,禄劝县小学数学梁利华名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在师傅的引领下,我将沿着师傅指引的道路带领我县优秀教师奔赴崭新的研学征程,扬工作室美名,为我县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效力。

豆团成员抱成团,心在一起就是家。

师傅恩情永不忘,聚散仅是一句话。

师兄弟妹情谊好,幸福满满乐开花。

成长之路仍漫长,未来一起来谋划。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恍如昨日,已是三秋……

在窦艳波名师工作室学习,我们是幸福的!作为“豆团”的一员,我们是骄傲的!

“你们好好听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好好思考!”简单的话语中全是期许,满是期盼!我们只管听课,只管学习……风来了,有人为我们遮挡;雨来了,有人为我们撑伞!

公开课上,大家张前顾后互相帮忙,互相鼓励!一句“加油”,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带着能量赋予期望,让我不再慌张!你们在,就是最大的力量!岁月如此静好,原来有你们在为我分担!

相聚的时光虽然短暂,却幸福满满,三年时光里收获的何止是专业成长,更是情谊共长!感动的何止是精彩课堂,更是恩情难忘!三年的时光,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三年的努力,我得以绽放……

三年如一日,照亮我一生!聚在一起是豆团,分散开来是团豆!“豆团”的每一颗豆子,到哪里都带着豆团的使命,都带着豆团的气质,都有着豆团的风格,都带着豆团的灵气……生根,发芽,长叶,开枝,绽放!

猜你喜欢
名师师傅专业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浅议"名师"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