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与想象中提高习作能力

2020-08-06 15:13周宏忠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火烧云云彩大熊猫

周宏忠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天空、大地、云彩、海底等大自然奇妙多彩的景物文章。作者凭借细致的观察,布局谋篇,周密思考,合理想象,以热情酣畅的笔墨勾勒了一幅幅奇妙多彩的画面,凸显出观察美、想象美、语言文字美、写作技巧美、感情美的特点,对启发学生合理想象,学习作者写作技巧与方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在观察与想象中展示“奇妙”

“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由此可见,作者只要通过多次观察天地、云彩、动植物,加上构思、想象,就能把大自然的奥秘写岀来。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通过描绘天地中的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奇妙世界的喜爱之情。那么,作者是怎样描绘奇妙的世界?1.开门见山,紧扣文题。全文围绕“我们奇妙的世界”题目,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写发现天空和大地的奇妙,对全文起了统领作用。2.具体描写天空和大地奇妙在何处。一是写天空主要是通过对太阳、云彩、雨水、群星等事物的描写来展现;二是写大地则主要聚焦于植物的生长、冬天的冰雪等事物的描写来展现大地的生命力。3.描写天空和大地的相似之处。相似之处有:两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你看天空的珍藏——”“再看大地的珍藏——”;两个部分都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来写的。4.以时间为钱索来描写天空和大地。“天空”是按照“清晨——落日——黑夜”;“大地”则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5.语言生动,充满诗情画意。课文每一段都很简短,大多数段落只有一句话,但却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画面感。比如,雨后一个个小水洼,却成了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6.描绘多姿多彩的色彩。写清晨天空,用了“鲜红色”“蔚蓝色”;写夕阳西下的天空用了“金色”“红色”和“紫色”;写水果用了“鲜红色”“深紫色”和“浅黄色”。把景物描绘得如诗如画。7.把静态事物描绘成动态,生动有趣。如用“升起落下”“飞行”“降落”“翩翩起舞”“颤动”“飘落”等词语把太阳、云彩、雨点、蝴蝶、树枝、树叶等物体由静到动,让事物充满活力。8.巧用对比,描写同一事物一天中的变化。比如,“太阳升起”和“日落”,“晴空的云彩”和“下雨前的云彩”,通过对比,让读者了解了太阳、云彩、雨点,这些魔术师不断地变换着戏法充满了神奇。通过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变换、比较来展现大地和奇妙与生命力。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跟随着父母、亲友去春游,到公园、花园观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草长莺飞的美景,然后让学生写一篇赞美春天的公园或花园的短文,写出自己爱春天、爱花园的喜爱之情。

二、在探索与描述中凸显“奥秘”

海底世界,神奇奥秘,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文,用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都用了什么写作技巧呢?1.巧用总分总的方式写,重点突出,让读者一目了然。开头用“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以问句为开头吸引读者;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紧扣第一自然段提岀的问题,分别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大特点;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用“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总结全文。2.围绕“海底光线的变化”来写。海面上是“波涛澎湃”,而海底光线“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深海里只有“像闪烁的星星”的深水鱼在游动。并从侧面衬托海底世界的宁静。3.巧用摹声词使描写逼真。第三自然段用“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来设问,然后用“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还好像在打鼾……”一连串的排比和比喻,并用“嗡嗡”“啾啾”“汪汪”的象声词把海底多种动物的响声描写得生动逼真。4.围绕一件事把内容写清楚。用“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为第四自然段的开头,然后具体写活动形式:有速度极快,像梭子一样穿梭前行;有速度极慢,每小时只能前行四米;有的利用反推力。如乌贼和章鱼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5.巧用色彩和大小描写海底植物的差异。从色彩上有多种多样,巧用“有……还有……”的排比,并用“褐色”“紫色”“红色”的色彩词来说明颜色的差异;还用“最小的单细胞海藻”和“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作比较。通过列举事例,用对比的写法,说明海底植物的色彩和大小差异极大,让读者一目了然。6.详略得当,重点突岀。第六自然段用“海底蕴藏……还有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简略地写海底物产丰富。这段话与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写海底的光线、响声、活动方法、色彩和大小进行对比,详细描写景色奇异,略写了物产丰富,做到重点突岀,详略得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嗡嗡”“啾啾”“汪汪”“叽叽喳喳”“哗啦啦”等象声词写一篇树林响声美景的短文,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在变化与渲染中突出“神奇”

罗丹曾经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见,我们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观察到大自然的神奇事物。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文,作者萧红凭借细致的观察,布局谋篇,周密思考,合理想象,以妙笔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的画面,突出了火烧云这个自然景象的奇特美丽。1.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变化多端。描写火烧云傍晚时分,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重点写火烧云的变化极多、极快,在短暂的时间里,把天空中云彩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写得生动逼真。2.描写火烧云的“三变化”。①描绘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文章先写了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柔和明亮的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来的颜色。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四个“变成”,写了“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老头儿、小白猪”都改变了原来的颜色。不仅展现了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②描绘火烧云颜色的变化。用一个“烧”字极其形象地描写了火烧云的特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以“着火”作比喻,语言极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再用四个“一会儿……”的排比句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③描绘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第三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用“一会儿”“忽然”“接着”的顺序词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状,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变大、由清楚变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3.用词生动形象,突岀变化的画面。①用时间的词语,突岀变化极快。比如“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等表示时间的词语,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的形态变化之快。②巧用动词,描写火烧云的变幻动态美。如描写火烧云出现的一匹马,用“跪、骑、站、伸开、变”等一连串动词写马由清楚到模糊的变幻动态画面。③巧用形容词,彰显动物的本来外貌形象。如用“凶猛”“威武”“镇静”分别写了大狗、大狮子的外貌形象。4.描写颜色变化极多。用四个“一会儿……”的排比句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填写词语练习:①用“跪、骑、站、伸开、变”的动词填写马由清楚到模糊的动态画面。马是    着的,像等人_____上它的背上,它才_____起来似的……腿_____了……那匹马_____模糊了。②巧填动物的形象。文章中描写了_____的马、_____的狗、_____的狮子。通过词语填写,增強学生对火烧云形态变化的感悟,提高语用能力。

四、在积累与创作中彰显“可爱”

唐代诗人杜甫曾经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与动植物有关的书籍,多查找资料,积累素材,让学生笔端流淌涓涓细流。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7的要求是:写“国宝大熊猫”,大熊猫人见人爱……也可以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按习作要求来写呢?1.明确习作要求。①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3个问题;②了解习作要求:围绕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可以查找资料。③可以写记叙文,介绍大熊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同时要表达出对它的喜爱之情;还可以用拟人自述的手法写大熊猫。2.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来介绍大熊猫,如介绍大熊猫的名称、类别、食物、分布地区等。3.用多媒体介绍大熊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外形可以从它的头、眼睛、耳朵、嘴巴、爪子、身体等部位的形状、颜色进行细致观察,抓住重点介绍;写生活习性可以从吃食、玩耍、睡觉等方面介绍。4.表达自己对大熊貓的喜爱感情。大熊猫是国宝,只有我国的四川、甘肃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才有,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所以,大熊猫非常珍贵,是国宝。学生在习作中要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的喜爱感情。如一位学生的习作《我喜爱的大熊猫》一文是这样介绍大熊猫的:“世界上有许多珍贵而又稀少的动物。其中,最可爱的是我国的大熊猫。大熊猫有一个胖乎乎黑白相间的身子,圆圆的脑袋上长有一对小小的黑耳朵,水汪汪的眼睛上像戴着一副墨镜似的,又圆又黑的鼻子下长着一张大嘴巴。它最爱吃竹子了。只见它的手紧紧地握着竹子,把新鲜的竹子放在嘴巴里又是啃又是咬,美滋滋地吃了起来,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吃完竹子后,它爬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去睡觉了。可是,有几个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说话声,把大熊猫弄醒了。大熊猫站了起来,爬上一棵参天大树上边打呼噜边做美梦。大熊猫是多么可爱啊!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大熊猫,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火烧云云彩大熊猫
神奇云彩:大自然的画作
春天的云彩
《火烧云》的“变”
寻找大熊猫
美丽的火烧云
火烧云
遗憾的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云彩的秘密
云彩大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