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8-07 05:32张芙蓉王柳
山西农经 2020年14期
关键词:空间分布山西省影响因素

张芙蓉 王柳

摘 要:选取山西省100个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研究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呈现集聚型分布,省域内分布不均衡,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发现,影响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水文、交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及政策等。建议通过与中心城市联动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強旅游就业人员培训等措施,实现山西乡村旅游示范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山西省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4-0001-06         中国图书分类号:K901.2;F592        文献标志码:A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成为党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旅游是农村非农产业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步。空间分布特征作为地理学的传统命题,对空间优化布局、推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发现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为优化乡村旅游业空间布局、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乡村旅游研究已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涉及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空间结构等方面。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较早,研究方法较成熟;国内的研究相对较晚,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的研究大多以省域为研究尺度。余瑞林等(2018)[1]对湖北省342家星级农家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地形、交通、客源市场3个因素对空间分布的影响。曹哲等(2019)[2]利用ArcGis软件,对山西省182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地进行了空间格局的分析。姜山等(2017)[3]利用可视化、最邻近指数等方法,研究了福建169个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乡村旅游示范村是指依托乡村特色资源,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或特色产业并已形成一定规模,给全体村民以及乡村经济带来效益,在全省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旅游乡村[4-6]。乡村旅游示范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行性[7]。目前对山西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的研究还未涉及到乡村旅游示范村这一角度[8-10]。

以山西省域为研究尺度,以山西省首批100家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数据来源,结合研究区的资源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特征,对山西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与对策。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研究以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为原则,考虑乡村旅游的规模性和特色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收集整理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山西省首批100家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相关数据,采用Google Earth收集到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经纬度坐标,依据山西省2018年统计年鉴中11个地级市的GDP、人口数量等数据进行研究[11]。

2.2  研究方法

2.2.1  最邻近点指数法

在山西省区域内,将100个乡村旅游景点抽象地看作是区域中的100个点。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即对100个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进行分析,可用最邻近点指数R来描述点状要素的分布情况。其计算方法是实际最邻近距离比理论最邻近距离[12]。

式中:A为山西省域面积,n为研究分析对象的数目,即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2.2.2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用来描述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分布集中度[13],计算方法见下式。

式中:G为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市的示范村数目;T为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总数量;n为山西省地级市数量,即n=11。

G取值范围为0~100,若G越大则示范村分布越集聚,G越小则示范村分布越分散。

2.2.3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可以计算每个输出网格像素周围的点元素密度,直观反应出点要素的分布重心[14],计算方法见下式。

式中:k为核函数;x为区域内乡村旅游示范村的位置;xi为所在以x为圆心的区域内乡村旅游示范村;h为半径空间范围内第i处乡村旅游示范村的位置。

3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1  空间分布类型:省域整体凝聚分布,市域内均匀分布

利用ArcGis软件中的最邻近距离分析工具,计算山西省100个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最邻近距离,见表1。结果表明,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最邻近指数为0.854 135,省域尺度上乡村旅游示范村为凝聚型分布。由图1可知,山西省范围内乡村旅游示范村大多形成环城市聚集分布状态,说明其在发展过程中,除受自身资源和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交通区位条件的影响。交通便捷方面,区位适中的乡村旅游地成为游客休闲娱乐的理想目的地。就各地市而言,山西省11个市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最邻近指数在0.939 614~1.800 262之间,大多数为均匀型,仅临汾市为集聚型,说明100个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广泛分布于山西省各市内。

通过计算地理集中指数,得出乡村旅游示范村在山西省各地市的集中程度。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共100个,式中T=100,山西省共11个地级市,n=11,通过公式计算实际地理集中指数G=30.629 071。倘若100处山西乡村旅游示范村平均分布于各市,即每个市的示范村数量100/11=9.09个,则此时的地理集中指数G=19.859 5<30.629 071。从省域角度来看,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分布较为集中。

3.2  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多个核心区,集中分布于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地区

由于最邻近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仅能反映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分布形态与特征,无法说明具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因此引入核密度分析,对山西省内乡村旅游示范村具体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15]。

通过ArcGis核密度分析工具绘制出核密度分布图,见图2。从省域视角来看,山西乡村旅游示范村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布不均衡性,多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北部多为低值区,乡村旅游示范村零星分布。在东西方向上,东部多高值区,表现出明显的东部密集西部稀疏。阳泉市、晋城市颜色最深,呈现高密度集聚分布的核心区;长治市、临汾市与运城市交界处、太原市与晋中市交界处颜色较深,形成较高密度的集聚分布区;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颜色浅,集聚分布不显著。这一结果进一步反映了山西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集聚性和不均衡性。

4  影响因素分析

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聚性和不均衡性,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提供了基础,而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16-17]。通过ArcGis中的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探讨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

4.1  地形

山西省地形复杂,类型丰富。利用ArcGis软件将山西省地貌图与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图进行叠置,见图3,可明显看出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大多分布在地势较为平缓的盆地和谷地区域,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少数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在高山区也有乡村旅游示范村分布,原因在于高山区形成独特的山地景观和人居环境,如长治乡村旅游示范村岳家寨村,平均海拔为1 200 m,拥有独特的石房民居建筑,原生态的乡村资源成为众多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优选之地。

为了进一步明确地形对山西乡村旅游景点分布的影响程度,对山西省地形高程数据进行Extract Values to point处理,将数据划分为0~500 m、500~1 000 m、1 000~2 000 m、2 000~3 000 m 4个地形高程值段,并对不同值段內的旅游景点分布数量在直方图中表示,见图4。结果显示,分布在500 m以下地区的示范村占8%,分布在500~1 000 m地区的示范村达45%,分布在1 000~2 000 m地区的示范村高达46%。山西省平均海拔约为1 000 m,可见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受地形的影响大,地势相对平缓、海拔适中的地区示范村分布数量多。

4.2  水文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将山西省水系分布图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见图5,可以发现示范村大多沿河流分布。分布在水系3 km范围内的示范村有74处,占比74%。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地居民生产生活受制于水资源,水资源为旅游地形成独特的地文景观。亲水项目的建设满足了游客需求,使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增强,充分体现出水文条件对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

4.3  交通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交通便捷程度对吸引游客具有重要影响。以山西省内国道、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与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叠置,见图6,可以看出高速路与铁路附近示范村分布密集,在交通路线少且稀疏的地区示范村零星分布。通过计算得出100处示范点中,距临近交通干线的直线间距在0~30 km内分布了9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占总比重的90%。乡村旅游具有客源地在邻近城市的特点,交通对连接客源地与乡村旅游地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乡村旅游地多分布在交通便捷地区。

4.4  人口

将2018年山西省各市常住人口数量与100个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叠置分析,见图7。可以看出在整个省域视角下,山西省各市景点数目与人口数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人口多的地区,乡村旅游地分布多且较密集;人口少的地区,乡村旅游地分布也相对较少且稀疏。山西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地区主要是运城市、临汾市及太原市。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工商业集中,吸引了大量劳动力与人才,2018年太原市常住人口突破440万。运城市、临汾市、太原市周边乡村旅游地数量多且比较集聚,原因在于人口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推动作用。旅游地人口多,为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从而促进地区特色资源和民俗风情的形成,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建成与发展。同时人口也为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客源市场,成为旅游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4.5  经济

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经济水平有密切联系。将山西省各市GDP数据添加至图层中,绘制出各市经济水平分布图,与示范村分布图叠置,见图8。图中颜色越深表示当地经济水平越高,颜色越浅则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太原市经济发达,旅游业发展较好,在全省占前列,示范村较密集;忻州市、朔州市经济水平相对较低,旅游业发展缓慢,示范村分布较分散且数量较少。经济发达的地区,居民平均收入高,居民对生活的质量追求高,旅游动机与需求则会随经济收入的增高而增高。因此,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也较快,乡村旅游地数量多[18]。值得探讨的是,随着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深入,一些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业也得到了有效发展,例如长治市西部地区和忻州市西南部地区贫困县较多,旅游扶贫措施实施有力,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

4.6  中心城市辐射效应

以山西省各地级市行政中心点作为圆心创立缓冲区。由于太原市为山西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其以100 km为半径创立缓冲区,其余各市以50 km为半径创立缓冲区,见图9。研究可知,100 km缓冲区范围内的示范村共26个,占比为26%。各市50 km缓冲区范围内的示范村共62个,占比为62%。表明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受到中心城市的影响。中心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完善的交通体系,经济水平高,客源市场广,对其附近的乡村旅游地产生辐射效应,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因素[19]。

4.7  政策因素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解“三农”问题、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方式之一[20]。2016年国务院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采取财政补贴专项基金等一系列措施扶持乡村旅游发展。

2018年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乡村旅游发展任务,从多方面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2019年6月24日,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命名暨推进大会评选了首批100家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创建,对于加快乡村旅游地的建设与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市旅游局根据政策指示,举办了各类旅游节事特色活动等,在政策推动下,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日渐形成当下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格局。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运用ArcGIS软件,通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3个空间分析方法,得到山西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步特征,即总体凝聚分布,市域内均匀分布;形成多个核心区,集中分布于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地区。

(2)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研究得到影响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要素有地形、水文,社会经济要素有交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及政策影响。自然地理要素奠定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地理基础,社会经济要素决定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3)研究山西省域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山西省首批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数据来源,研究区的数据量相对较少,是研究的不足之处。同时,由于目前在全国对乡村旅游地的认定标准尚未统一,乡村旅游地发展较快,今后在数据选取上还需进一步探讨。

5.2  建议

山西省乡村旅游虽然具备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但从其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应充分利用其所占优势,通过与中心城市联动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就业人员培训等,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

(1)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其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圈层发展,在中心城市周围发展中高档次的休闲娱乐区,如郊区发展农家乐、水果采摘等居民参与度高的项目,在距离城市较远处可发展独具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如民俗旅游、休闲庄园旅游等项目。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省内交通、通讯、水電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增强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在食宿方面,应提升乡村环境卫生标准,注重旅游接待设施及公共娱乐活动场所的卫生安全。在通讯方面,目前山西省内乡村旅游示范村多数信息系统较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受欢迎度和游客体验感。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完善乡村旅游信息系统,保证旅游信息畅通。

(3)培养乡村旅游人才。高素质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可邀请旅游管理、旅游规划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对就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4)山西省乡村旅游多以自然风光类资源为依托,在未来发展中应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各地区独特旅游资源,形成旅游特色。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开发具有独特生活体验性的旅游项目。依托神话典故、优秀历史人物等资源,发展历史文化名村。依托革命遗迹、革命纪念馆等发展红色文化型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余瑞林,陈慧媛,陈广平,等.湖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高星级农家乐为例[J].经济地理,2018,38(6):210-217.

[2]曹哲,邵秀英.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地空间格局及优化路径[J].世界地理研究,2019,28(1):208-213.

[3]姜山,吴银鸿,李洪波.福建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4):67-74.

[4]刘敏,郝炜.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学报,2020,75(4):878-888.

[5]冯喆,田至美.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3):80-89.

[6]李政欣,包亚芳,孙治.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36(6):1096-1106.

[7]刘晓英.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0):262-268.

[8]刘洁卉.河北省农业生态旅游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7):227-232.

[9]方莉莉,苏勤.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9,31(3):8-15.

[10]张瑜,王鹏飞,童昀.陕西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视界,2018(23):97-98,106.

[11]王铁,邰鹏飞.山东省国家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6,36(11):161-168.

[12]王洪桥,袁家冬,孟祥君.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17,37(6):895-903.

[13]孙盼.湖南省乡村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14]曹兆昆,吴小根,穆小雨,等.南京市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8,30(8):136-143.

[15]杨秀成,宋立中,钟姚越,等.福建省康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5):106-116.

[16]李强,章天成,杨立国.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11):36-43.

[17]赵永青.重庆市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7):216-220.

[18]李淑娟,高琳.山东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10):1492-1501.

[19]郁琦,李山.上海市乡村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及可达性研究[J].旅游科学,2018,32(3):51-62.

[20]张鲜鲜,李婧晗,左颖,等.安徽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8,20(5):1-6.

(编辑:季  鑫)

猜你喜欢
空间分布山西省影响因素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