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2020-08-07 05:33原春芬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郑州市发展模式

原春芬

摘 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总结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园区带动型模式、区位导向型模式和农业产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对三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县域经济发展助力。

关键词: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7-0060-03

一、背景

2019年12月24日召开的河南省委经济会议指出,“要夯实县域经济支撑,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激发活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制约,打造新时期县域经济竞相出彩的新局面。”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层次,是城乡结合的纽带,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环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截至2017年,郑州市下辖6个县(市),全市总面积7 446平方公里,6个县(市)占地面积6 48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87%,人口占全市的41.69%,GDP占全市的41.43%。由此看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整个郑州市经济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壮大县域经济的实力,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依托中心城市,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又因为县域有自身的特点,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历史条件等外部环境的不同,使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郑州市下辖的6个县(市)就因其外部条件的不同,造就了发展水平的不同。本文选取人均GDP、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及城镇化水平7项指标来对郑州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看出,郑州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经济实力、农民总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化水平和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上存在较大差距。荥阳市和新郑市的人均GDP高于郑州市的人均GDP水平93 048元,人均GDP最低的是中牟县为61 801元。此项指标说明,6个县(市)中经济实力较强的为新郑市,而中牟县经济实力较弱;巩义市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郑州市的平均水平,比郑州市高1 19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是登封市,比郑州市的平均水平低2 911元。此项指标说明,6个县(市)人民富裕程度方面,新郑市和登封市分别处于富裕和不富裕的两极,贫富程度差距较大;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较高的是新郑市和中牟县,较低的是新密市和登封市;6个县(市)的城镇化水平均达到了50%,城镇化水平最低的是中牟县为51.33%,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则为新郑市为58.12%,城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向二三产业发展。

从2017年的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看,6个县(市)中中牟县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61.64%,第一产业比重对GDP贡献为8.08%,在郑州市六县市中居首位,说明中牟县经济为第三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这基于中牟县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巩义市、荥阳市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分别为58.71%和57.70%,说明两市的经济发展为第二产业主导型模式,即两市工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困难;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第一产业比重低,第二三产业对GDP贡献较大,说明这三市经济发展为二三产业主导型模式,即此三市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第三产业发展较慢。

三、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一)产业园区带动型模式

产业园区模式是指利用县域区位、优势资源、环境等发挥产业园区对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借助科研机构、高校、中介组织等力量,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例如,巩义形成了“两区、四园、五片”的空间格局,两区即豫联产业集聚区和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巩义市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和产业片区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在产业园区模式的驱动下取得显著成绩。巩义市2018年两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增长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耐火材料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铝加工业增加值增长9.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荥阳是全国百强县,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县域经济的前列。近年来荥阳新材料产业园、五龙产业集聚区分别建成投产,进一步调动产业园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二)区位导向型模式

区位导向型模式是指依据县域的区位优势发展相关产业的模式。比如,中牟县充分发挥便利的立体交通优势,运用好国际机场、郑州客运东站、郑州高铁站20分钟交通圈,依托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文化创意、时尚旅游、高端商务类产业,加强华强方特旅游度假村、建业华谊兄弟小镇、绿博园等旅游产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郑市利用高速、新郑机场等便利的交通优势及新郑机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并发挥中部最大的商贸物流市场群的促进作用,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新密市地处中原经济区、郑州市都市区中心地带和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经济圈,依托便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新型耐材、煤炭、造纸、建材等传统特色产业及环保装备、品牌服装、电力、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

(三)农业产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

以农业产业为依托的特色經济发展模式,是指以农业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为依托,通过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特色化生产,推动县域农业产业化、集群化,最终推动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以政府推动下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集群为载体,因地制宜地促进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例如,巩义市集中布局四大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即“西芝回鲁”优质粮生产基地、百里邙岭林果种植基地、黄河滩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和南部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荥阳市在农业方面大力开展“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行动,并根据自身特点培育出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如“博大”牌面条、“天地人”面粉、“河阴牌”石榴、“芽状元”新农村豆芽、“豆状元”新农源豆腐等,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指导下,发展了环城都市生态农业、黄河滩区种养结合型湿地农业,建成了集生产、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最终创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家、产业化集群3个,形成了荥阳市的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新郑市形成以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和农业特色创业园为载体,产业互补联动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综合生产力的稳步提高,加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诞生了中国红枣综合产业园、优质大樱桃基地等10多家特色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初具规模。

四、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增强中心城区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整合发展;发挥中心城区的乘数效应,促进县域经济各要素合理流动、良性循环,促进中心城区产业升级,着力于工业强市、服务优先、都市农业提升的产业升级战略,加快现代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建设。县域的经济结构、产业化程度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极其明显。一方面,郑州市各县市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将县域的工业做强做大,以工业来带动产业化,各县市可以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集聚区、产业园区、专业园区等模式为载体,促进县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企业向集聚区、产业园区、专业园区集中的规模经营模式,进一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和土地规模化;另一方面,政府做好引导和规划,推动农业产业化,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速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同时政府也要通过对龙头企业给与政策倾斜,加速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改造,实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助力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发挥政府对县域经济的引导作用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一项长效、持续的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政策扶持,以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实施差异化发展政策,形成特色乡镇产业经济。乡镇在区位、资源、文化和风情上特色型较强,有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县域以现有特色为依托,引进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县域特色镇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地高档次开发,实现资源与产业的有效融合。首先,县域政府要贯彻落实国家对县域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专项规划建设中要纳入县域企业的发展,给县域经济一定的优惠政策,如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以给予县域企业财政支持,降低县域企业发展成本、减少县域企业发展阻力。其次,在政府支持下,构建和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县域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最后,政府要简政放权,着力构建完善的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最多跑一次”的目标。积极推进交易平台的规范化、信息化、精准化,真正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融合,为县域企业进而为县域经济发展助力。

(三)以新型工业化带动产业化,推动县域发展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优势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挖掘县域经济潜力的重中之重。以产业集聚区模式对接园区经济与地方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加速发展;依托县域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发展特色规模经济,发挥产业集聚、园区经济集群效应,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产业是强县富民的载体。郑州市各个县市要做好产业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扶植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而发挥特色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充分认识和分析各个县市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加强创新发展、技术改造。比如,中牟县立足于文化创意、高端商务和旅游产业,新郑市依托商贸物流发展工业,巩义、荥阳二市立足矿产资源,以制造和工业为主,发展特色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此外,为推进县域城镇化水平,各个县市可以挖掘自身文化底蕴,借鉴全国特色小镇的经验,培育特色小镇;明确产业定位,利用各方资金做好产业配套,实现以城镇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互动,实现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向城市集聚,盘活乡镇经济,推动乡镇经济的产业化,进而实现县域经济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參考文献:

[1]  杨弘毅,李涛明.2019重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250.

[2]  吴宗杰,刘帅,董会忠,刘明睿.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J].统计与决策,2019,(21):126-130.

[3]  罗梓洋.重庆市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2):8-10.

[4]  吕万美.长江经济带建设下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D].昆明:云南民族大学,2017:23-30.

[5]  张理娟.中国面向“一带一路”产业转移的国别选择及效应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35-41.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郑州市发展模式
贠红松作品选
郑州市发展战略创新与重构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