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古代议论性散文帮助高中学生发展、提升思维能力和品质

2020-08-09 08:45袁莲君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品质思维导图思维能力

袁莲君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议论性散文是将文化内质与思维逻辑熔为一炉的经典文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篇目,通过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迁移拓展论证方法、开展语文活动、读写共生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能力;品质;思维导图;论证方法迁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谈到“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时”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所谓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根据课标要求,高中语文学科应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教材,帮助学生发展、提升思维能力和品质。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阅读教学篇目,在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方面,都有可以挖掘的内容。其中,古代议论性散文更是将文化内质与思维逻辑熔为一炉的经典文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篇目,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的四篇古代议论性散文(《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为例,结合教学实际经验来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

一、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发展归纳思维、分析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型连接所有的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有效方法。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的四篇古代议论性散文都是围绕中心主题展开的典范文章,特别适合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来帮助理解文意、训练思维。

以《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为例,文章围绕“民加多”的核心内容,先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然后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最后阐述“使民加多”的措施。在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时,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发散联想;在阐述“使民加多”的措施时,又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个方面层层深入。这篇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整,内容发散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画出课文的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就自己画出的思维导图进行小组交流和课堂展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归纳思维、分析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对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拓展迁移,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论证方法是证实观点的方法,要准确使用一定的论证方法,需要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古代议论性散文旁征博引、逻辑严密,在说理的过程中使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增强表达效果。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寡人之于国也》用到比喻论证,《劝学》用到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过秦论》用到对比论证,《师说》用到下定义、对比、引用、举例、推理等多种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切实掌握这些论证方法的概念、使用方式及其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设计一定的练習题,拓展迁移,通过这些论证方法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寡人之于国也》中有两处比喻论证:(1)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来比喻论证梁惠王表面虽尽心治国,但本质与施暴政的统治者并无区别的观点。(2)以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来比喻论证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推脱责任的观点。引导学生分析清楚之后,可以拓展迁移,要求学生改换喻体重新论证以上两个观点。通过变换喻体的论证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

再比如《劝学》中谈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时候,用到大量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我们可以设计思维训练习题,把两种论证方法结合到一起进行拓展理解。笔者曾通过改编电影《流浪地球》中的流行语“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设计过下面的仿写题:

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谈谈你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例句:

学习千万法,思考是一法。学习需思考,恰如柴需火。火种可燃柴,光热散无穷。柴若不能燃,腐朽化泥尘。

学习千万法,   是一法。学习需   ,     

   ,     。     ,     

这个仿写练习,既有对学习方法的再思考,又有对某一学习方法的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以教材内容为触发点,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升

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创造性、实践性的体现;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深化语文学习内容的有效形式;也是让学生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可以以教材内容为触发点,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升。

比如《寡人之于国也》和《劝学》,分别为孟子和荀子的作品。在“人性论”上,孟子持“性善”论,荀子持“性恶”论,这两篇文章与他们的“人性论”主张也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进行介绍。学习完这两篇文章之后,可以就“人性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辩论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寻找论据,引导学生使用课文中学习过的方法进行论证,力争做到立论准确、论据翔实、论证有力。辩论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思辨性。

猜你喜欢
品质思维导图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