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能力立意 凸显学科素养

2020-08-09 08:53焦健生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模型建构学科素养

[摘要]2020年江苏高考物理卷难度适中,稳中有变,注重双基,突出能力,聚焦素养。全卷贴近教材和切合教学实际,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与社会、生活和科技相联系,突出考查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立足基础;能力立意;模型建构;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23-0035-04

2020年江苏高考物理卷难度适中,稳中有变,注重双基,突出能力,聚焦素养。试卷无偏题、怪题,所涉及的物理模型很典型,也很常规,物理模型在试题中依托于新素材和新情境。为了达到育人的目的,试题在选材上融入了中国力量、中国信心、中国自强等信息,如中欧班列运送抗疫物资,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如以“停课不停学”为背景的力学实验题,倡导了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学习精神。再如,“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人题,彰显了中国智慧、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测温仪、紫外灯、X光机、超声雾化器、“彩超”等医疗器械人题,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建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高考核心功能的要求,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下面按试题类型分别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教学建议。

一、选择题立足基础和重点,模型常规,贴近教材

5道单项选择题和4道多项选择题涉及的知识面广,基础性强。表1列出了考题所涉及的考点或模型,以及所考查的能力和素养。从表1可以看出,试题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基本方法的应用,试题都是源于教材,源于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例如,汽车行驶的实际功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测量,合磁通产生感应电流的判断,中欧班列(连接体问题),卫星运行物理量的比较,平抛运动,斜面上物块的滑动,非纯电阻电路计算,电场中一杆连两个异种电荷小球运动(电场力做功、电场能的性质)等。这些都突出物理学科的基础性,突出物理核心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性。

[例1](試卷第9题)如图1所示,绝缘轻杆的两端固定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小球(不计重力)。开始时,两小球分别静止在A、B位置。现外加一匀强电场E,在静电力作用下,小球绕轻杆中点O转到水平位置。取O点的电势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电场E中A点电势低于B点

B.转动中两小球的电势能始终相等

C.该过程静电力对两小球均做负功

D.该过程两小球的总电势能增加

分析:本题是选择题中的压轴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虽然有两个小球置于匀强电场中,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基础知识牢靠,基本方法熟练,本题并不难。

试题考查的基础知识:电势高低的判断;电荷电势能如何变化;电场力做功的正负;能量变化。

试题考查的基本方法: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Ep=qφ;受力分析,动力做正功,阻力做负功;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试题体现的学科素养:分析综合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这是学生的两个必备学科思维)。

本题答案是:AB。

二、实验题考查原理和技能,情境求真,注重探究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物理科)对考生实验能力要求是“六能三会”。“六能”是: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能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制定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实验方法和所给的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三会”是: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今年高考的实验题依然是一力一电两个实验,表2列出了实验题所涉及的考点或模型以及所考查的能力和素养。其中电学实验题源自学生实验,用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及电路来研究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非常熟悉,容易上手。力学实验题则创设了一个真实情境,考查了实验方案设计、器材选择、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交流评估等五个环节,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科学探究的要素有机融人试题,这种能力立意和突出素养的实验考查,对中学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例2](试卷第11题)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明同学在家自主开展实验探究。用手机拍摄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得到分帧图片,利用图片中小球的位置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家中有乒乓球、小塑料球和小钢球,其中最适合用作实验中下落物体的是一____一。

(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一____一。(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

①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

②捏住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

③手机固定在三脚架上,调整好手机镜头的位置

④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开始摄像

(3)停止摄像,从视频中截取三帧图片,图片中的小球和刻度如图3所示。已知所截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6s,刻度尺的分度值是Imm,由此测得重力加速度为___m/s2。

(4)在某次实验中,小明释放小球时手稍有晃动,视频显示小球下落时偏离了竖直方向。从该视频中截取图片,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用(3)问中的方法测出重力加速度。

分析:本题源于教材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个学生实验。摄像的图片处理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处理类似。

试题考查的基础知识: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刻度尺的使用。

试题考查的基本方法:仪器选择,实验条件控制;落体法,逐差法。

试题体现的学科素养:创新设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学习迁移能力,探究能力,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评价能力。

本题答案:(1)小钢球(2)①③④②(3)9.6(9.5-9.7都算对) (4)仍能

三、选修题关注科技和生活,试题较易,贴近实际

高考选修模块的试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基本规律的简单运用,试题一般比较容易,但贴近实际,表3列出了选修模块所涉及的考点或模型以及所考查的能力和素养。今年的选修试题素材依然沿袭往年试题的特点,即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科技发展,关注社会热点,走近生活实际。将这些素材或情境融入试题,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抗疫期间测温枪(红外线辐射测量仪)的使用;光纤;紫外灯、X光机、超声雾化器、“彩超”等医疗器械人题。

[例3](试题选修3-4)(1)电磁波广泛应用在现代医疗中。下列属于电磁波应用的医用器械有 。

A.杀菌用的紫外灯

B.拍胸片的X光机

C.治疗咽喉炎的超声波雾化器

D.检查血流情况的“彩超”机

(2)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光纤内芯(内层玻璃)的折射率比外套(外层玻璃)的

(选填“大”或“小”)。某种光纤的内芯在空气中全反射的临界角为43。,则该内芯的折射率为

。(取sin 43°=0.68°cos 43°=0.73,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国际宇航联合会将2020年度“世界航天奖”授予我国“嫦娥四号”任务团队。“嫦娥四号”任务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在探月任务中,“玉兔二号”月球车朝正下方发射一束频率为f的电磁波,该电磁波分别在月壤层的上、下表面被反射回来,反射波回到“玉兔二号”的时间差为△t。已知电磁波在月壤层中传播的波长为A,求该月壤层的厚度d。

分析:本题的素材丰富,应用性强,涉及科技、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但学生容易建模,易于求解。

试题考查的基础知识:电磁波的特点,折射率,波长、波速、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试题考查的基本方法:直接判断法,公式法,概念辨析法。

试题体现的学科素养:对信息的提取、整理并转化成物理模型,再应用基本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的答案是:(1)AB(2)大1.5(3)电磁波的传播速度v=fλ,根据题意2d=v△t,解得d=fλ△t/2

四、计算题突出推理和分析,考查能力,聚焦素养

今年高考的计算题依然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持了三类题型,即电磁感应、力学综合、有界磁场综合性问题,每题三个小问,难度遞进,有很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第一道计算题为线框进出磁场过程中的电磁感应问题,试题贴近教材,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可以在人教版选修3-2中《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一节后的“问题与习题”中找到原型,试题难度较小。

第二道计算题为鼓形轮转动的圆周运动问题,涉及圆周运动和能量转化与守恒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模型建构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

第三道计算题为带电粒子在两个有界磁场组合中运动的问题,今年的这道压轴题降低对数学计算的要求,但突出物理过程推理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例4](试卷第16题)空间存在两个垂直于Oxy平面的匀强磁场,y轴为两磁场的边界,磁感应强度分别为2B0、3B0。甲、乙两种比荷不同的粒子同时从原点O沿x轴正向射人磁场,速度均为v。甲第1次、第2次经过y轴的位置分别为P、Q,其轨迹如图4所示。甲经过Q时,乙也恰好同时经过该点。已知甲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重力影响。求:

(I)Q到O的距离d;

(2)甲两次经过P点的时间间隔△t;

(3)乙的比荷q'/m'可能的最小值。

分析:本题作为压轴题,是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涉及几何画图和数学运算,有一定的难度,但有梯度,考生容易建立模型进行求解。

试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洛伦兹力,圆周运动。

试题考查的基本方法:临界分析法,数学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试题体现的学科素养:物理建模、科学推理和综合分析的科学思维素养,物理观念。

本题的答案是:(1)mn/3qb0(2)2πm/qb0(3)2q/m

五、教学建议

今年的江苏高考,面临了新冠疫情的挑战,还将面临新高考方案的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高考,我们的教学怎样做?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1.特殊时期,教师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今年因为新冠疫情,学生开学和高考都推迟了一个月,我们在开学前一个月时间内,建立了班级家长群和学生群,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传递温情和规范,做到停课不停育。我们按课表有计划地进行网上授课,在授课中专人监控学生的在线状态。我们以备课组长为核心,定期进行网上教研,研究教材教法、教情学情,有针对性地制订合理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这样,每一位教师在上网课时一定会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还可以怎样教。

我们在班级建立学生网络学习小组,通过小组长,提醒督促和帮助后进生。教师通过网络点对点地辅导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求家长配合,定期进行网上学习测试。

2.面对新高考,升级教学要求和做法。今年的高考物理是最后一次以等级记人成绩,即将来临的新高考物理作为必选,选修3-3、3-4、3-5将不再3选2,均列入考试要求,最大的变化是将以原始分数记人总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等都需要更新升级。由于试卷仍然是江苏自主命题,我们认为新高考仍将沿袭以往的命题思想和育人导向,所以紧抓物理主干知识和方法不动摇,认真研究新课标,认真比照新旧教材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狠抓基础,提升能力,聚焦素养依然是今后教学的主旋律。

3.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两手抓,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每年的高考,基础题均占较大比例,这就要求我们要夯实学生的“双基”,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紧紧围绕“抓课堂、抓过程、抓细节、促质量”的工作思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多让学生“说说、练练、谈谈”,把时间还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评价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大声、大气地对话,让学生有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有产生思想的可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内驱力和兴趣得到了发展和巩固,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物理,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益。

教研上,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课、摩课、改课的教研活动,教师在充分交流、思维碰撞的基础上,达成教与学的共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EB/OL].(2020-7-17)[2020-01-07].http: //www. moe. gov. cn/S78/A27/S 8544/202001/t20200107-4146ll.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学科)说明[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19.

[4]焦健生.重视基础突出能力聚焦素养:近三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评析和教学建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9 ( 29):35-38.

(责任编辑易志毅)

猜你喜欢
模型建构学科素养
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研究与体会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立足生活经验,强化模型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