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2020-08-09 12:55易辉
读写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阅读

易辉

摘 要 阅读和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阅读和写作教学是紧密交流,密不可分的。若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自然而然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得到提升,因此,应注重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学语文;阅读;写作;紧密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9-0203-02

《新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同时还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思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丰富写作指导的课程资源,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堂片段:

教师:孩子们,你们有一双聪慧、敏锐的眼睛,真棒!前面我们通过阅读探究,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深刻体会到作者笔下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领会了托尔斯泰高贵的灵魂。下面,我们来思考能否在本文的研读中来思考写作上有何心得与感悟?

(教师出示思考角度:选材、情节、写法、语言等角度)

学生1:老师,茨威格在文章中抓住托尔斯泰的“眼睛”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向世人展示托尔斯泰崇高的灵魂。可见,写作需要精心选材。

老师:你说的太棒了!无论是作家的写作还是学生的写作,都要考究选材。课本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如此。譬如莫怀戚选择“散步”这一生活细节来展示中年人的“尊老爱幼,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臧克家精选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展现他学者的勤奋刻苦与革命家的英勇无畏,朱自清聚焦“车站送别”时父亲的独特“背影”来抒写父子情深。这些都启发在写作中要重视以小见大,智慧选材。

学生2:老师,我认为写作中需要注意对人物进行生动细致的刻画。

老师:是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能不能结合具体段落说说?

学生2:文章第1、2段对托尔斯泰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肖像描写。

老师:很好!同学们,我们来齐读第1、2段,看看对人物的描写应该如何去做?

(教师引导学生齐读第1、2段,带着期许的目光环视学生)

学生3:老师,我认为应该注重描写顺序的合理安排。比如第1段从“多毛的脸庞”写到“长髯”,再写到“眉毛”“鬈发”。

学生2:第2段从整体粗劣的“长相”写到“额头”,写到“皮肤”,再写到“鼻子”“头发”“招风耳”。

老师:很好!我们同学的观察很仔细。还有发现吗?

学生3:在描写中,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让描写更加生动细腻。

(老师微笑,竖大拇指表示赞许)

学生4:我觉得文章在情节构思上还可以巧妙运用对比手法。茨威格将托尔斯泰与普通人长相进行对比。

学生5:还可以欲扬先抑。文章先写托尔斯泰长相的普通甚至丑陋,再写“眼睛”的犀利,有威力。

学生6:文章还引用“高尔基”的话语。

学生7:还引用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如神话中的“蛇发女怪”。

老师:孩子们,你们有一颗慧心。文章不仅选材精巧,而且构思精巧,欲扬先抑,步步蓄势,情节曲折生动。语言上作者驰骋想象,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文气酣畅,典雅优美,极富感染力,展现托尔斯泰“天才灵魂”的崇高、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本文给我们的写作带来极大的启示——

教师板书:选材——典型精巧

情节——智慧曲折

语言——生动细腻

情感——充沛震撼

思考:

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紧密结合。智慧地在阅读教学中有机的渗透写作指导,在阅读中丰厚学生的写作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丰厚底蕴,夯实素养

阅读教学是积累、沉淀,写作教学是阐述、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丰厚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积累,对文本中优美而富有哲思的语句、段落进行勾画、品读,将优美语言、深邃哲思运用到自我的写作实践,从而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自觉积累优美词句,准确品味深刻语句的涵义,运用到写作中,而且还可以根据文本进行迁移、拓展,引导学生基于阅读文本发散思维,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联想的思维训练,举一反三,关注生活,积累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夯实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关注文体,提升思维

散文讲究内涵,说明文追求特点,议论文强化思维。不同体裁有不同特点。阅读教学中,每篇文本都有自己在主题、文体、思维、语言有自我独特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关注文本的文体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基于文体特点进行文本解读,启发学生树立鲜明的文体意识,遵循文体特点进行写作训练。例如教学《回忆我的母亲》,引导学生注意选材的典型,巧妙安排散文的结构与思路,做到详略得当;教学《白杨礼赞》,引导学生注意把握景物特点,描摹事物形貌,揭示其蕴含的精神特征;教学《苏州园林》,引导学生提炼说明对象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揭示写作目的。

三、基于文本,模仿创新

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文本,引导学生在深度解读文本基础上,启发学生紧扣文本的语言、选材、结构进行模仿性写作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举措。教师引导学生在解读本文基础上学以致用,既可以依据文本整体构思进行模仿性创作,也可以针对文本具体段落的描摹、议论等进行专题、片段性训练,有针对性提套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学《散文两篇》中《永久的生命》时,可以模仿文章写法,从生活中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进行构思,写作托物寓意的散文;教学《我为什么而活着》时,可以采用议论性笔法,启发学生写作自我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教学《昆明的雨》时,可以引导学生选取生活中观察到的“雨”,阐述自我独特的心灵感悟与启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把握不同文本的写作特色,在自我写作时间中感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并借助不同表达方式抒写自我生活的独特经历与感受,在模仿中清晰写作思维,训练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不断激发,写作素养会不断提高。

四、结合阅读,训练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与前提,写作是阅读的提升与反馈。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教学完成后,依据阅读体验与感悟开展课后写作读后感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读后感的写作不仅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品读、鉴赏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体验和欣赏,根据文本写作特点,积极开展对文章内容、写法的点评和扩写、续写、改写等诸多形式训练,进行作品的再创造。尤其是针对古诗文的品鉴学习更是大有文章可做。例如学习《钱塘湖春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对作者写景内容与技巧进行点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与联想,生动描绘西湖的春色,抒发自我对西湖的喜爱、向往之情;教学《周亚夫军细柳》时,对历史作品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行探究,进而引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扩写,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把握写作特点;教学《赤壁》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在历史遗迹上寄寓的思想情感,学会作者以小见大的抒情方式。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對作品进行在创作,开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鉴赏、评论、创作的思维和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当然,教师在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灵活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引入写作指导,采用多种形式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更厚写作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应成为语文课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写作阅读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