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不隔阂

2020-08-10 16:02黎淑贞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隔阂积蓄好友

□黎淑贞

自从母亲被我从偏远老家山村接到城里居住了一小段时间后,我愈发地感觉到自己和年过古稀的母亲存在着思想的隔阂。从厨房柴米油盐事,到个人生活习惯,再到待人接物处世等,都存在着需要磨合的细节。骨肉相依心连心,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父亲才去世不久,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我那还没来得及从悲痛阴影中走出的母亲,感受到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于是,我努力调整思绪,以期通过付出一些小小的努力,尽快度过这段“磨合期”。

一个周末的上午,家中来了几位工作在不同岗位的同学好友。从市场买菜回来的母亲,看到我们在喝茶,麻利地放下手中的菜品,顾不上先洗手,就热情地进客厅和大家打招呼。我说,妈,你去忙自个儿手头活吧,我们在说事呢。哪知,母亲好像没听到一般,坐到我的一位女同学身旁,嘘寒问暖起来,俨然间,她成了我们这伙谈兴正浓的同学好友间的主角。顿时,我就变得尴尬起来,脸颊“滚烫滚烫”的。

白天公务繁忙,我时常利用夜晚时间和母亲交流。每周,我都尽量安排两到三个晚上陪母亲睡一会儿觉“卧谈卧谈”。那天晚上,我和母亲“共枕”时说,妈,以后家里有我的客人来时,你打声招呼就好了,不能像警察查户口一样,问人年龄、问人工作、问人家庭,问得人怪不好意思的。母亲说,来者都是客,家里来了客人不热情招呼,不行呀。只是,说着说着,母亲忽然就沉默了。半晌,她喃喃地说:“孩子,是不是今天上午妈给你丢脸了,如果是,以后妈妈改过来。”

不知怎地,经母亲这么一说,忽然间,我就觉得羞愧难当起来:热情好客有什么错呢,咱客家人一向热情好客的呀?如果真有什么错的话,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我,是我对母亲的要求太过分太自私了!

母亲是个通情达理之人。事与愿违的是,她的一些传统习惯时常在我们这些子女浮躁的心境中变得“格格不入”。居住地附近,有个临时垃圾停放处。有天傍晚下班,我发现有个熟悉的身影在垃圾堆里翻捡破烂物品。走近一看,我气得直跺脚,此人正是我母亲。“妈,这么脏,你也捡,被邻居们看到了,让我的脸往哪儿搁呀,人家会说我不给你零花钱用,让你来捡垃圾卖呢。”被我这么一说,母亲立即停下手中活儿,时而摇头时而点头,嘴中念念有词:“好吧,不捡了,不捡了。”

只是,没过多久,她又开始“重操旧业”了。虽然我没抓住“现行”,但我从工具房一隅看到了一堆码放得高高的纸皮纸箱。驻足“如山的铁证”面前,我忽然做出了新的决定,让母亲想捡就捡吧,买两副手套给她,让她“光明正大”地捡。但也有“约法三章”,出于母亲身体健康原因,我绝不允许母亲扩大范围,到住宅小区之外的其他地方去捡。

为何我会作出让母亲想捡就捡的决定呢?因为,在哺育我的老家农村,乡亲们皆有囤放可利用废物和捡拾废品的习惯。孩提时,我们这些孩子都有过寻遍村中旮旯角落,只为能找寻到一只能换来一根冰棒的破塑料凉鞋之经历。今天,怎么能因为生活略微富足了一些,就可以视这些变废为宝的好传统为“眼中沙”呢。

亲情不隔阂。母亲的很多做法,只要我们这些子女“将心比心”,多些换位思考,便可能让我们产生认同认知感。毕竟,那都是老人在长久的生活历练中沉淀下来的“积蓄”。这“积蓄”,来自于热心、节俭、淳朴和善良。岁月静好,这样的“积蓄”需要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后辈温柔以待。

猜你喜欢
隔阂积蓄好友
自然之源
各地妇联网课亮点纷呈 为复工复产积蓄力量
属羊
产业蝶变:积蓄由大到强的新动能
删除好友
如何上好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课
联通世界里的孤独与失落:对《通天塔》现实意义的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画语录
雪花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