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逝的箬叶笠

2020-08-10 16:02文武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斜风细雨麦秆山民

□文武

箬叶笠是故乡赐我最美丽最遥远的梦。

儿时,下雨天,屋檐下或滴滴哒哒如断了线的小珠子,或扯下哗哗的小水流如瀑布。我们戴着箬叶笠,迎着扑面而来的雨,泰然行走在乡间黄土质的羊肠小道上,小雨点在箬叶上跳动,仿佛演奏着一支轻宛柔美的乐曲;眼前是烟雨葱茏的天地,田间是碧绿的秧苗,一只只小青蛙鼓噪着喉舌叫个不停,河里的水渐渐地上涨,变得浑浊,桃红李白,草青树绿,一幅幅充满田园韵味的景致徐徐拉开,让人恍若置身梦境。如今,这个梦离我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发黄的典籍里,或许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

箬叶笠,何时出现在村民的头上?又是哪一个独具匠心的工匠所造?我们只知道锯子是鲁班发明的,还为之编造了一个美丽得近乎虚幻的传说。我想为故乡箬叶笠的制作者也编一个类似的故事,可是,我永远无法知道谁是第一个发明者。他编出了第一顶箬叶笠后,悄然淡出人们的视野,尘封在泥土的深处,但箬叶笠从此代代相传。斯人已去,但我揣想,箬叶笠的出现,一定是在雨季,水气氲氤薄雾蒙蒙的山野,春笋“自蜩腹蛇跗以至于剑拔十寻者”之际,那个制作者,一阵静观默察之后,摸摸渐渐被雨水淋湿的头发,一拍脑门,灵感就此产生,箬叶笠便映现在脑子里。于是,第一顶箬叶笠晃动在乡村的小道上,在烟雨中、烈日下。当然,无论是造型还是实用,它可能都不甚完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节,接二连三地,一顶顶箬叶笠,从阡陌小路走过,从颤颤悠悠的小木桥上走过,箬叶笠下的人,或是摘菜的妇人,或是荷锄的男子;或是明眸皓齿的少女,或是一袭青衫的秀才。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写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头一回读这首诗时就纳闷,箬叶笠怎么会是“青”的?蓑衣为什么会是“绿”的?斜风细雨中,父老乡亲们戴的明明是白色的箬叶笠,披着棕色的蓑衣。可是这诗句若改为“白箬笠,棕蓑衣”,便觉诗味索然。

夏天,山民戴着箬叶笠遮挡炎阳,也可对付不期而至的一阵急雨;或者抓在手上,当扇子用,送来一阵阵山风,轻巧而实用。秋天或者冬日,晴天或者雨日,上山或者下田,他们已然离不开箬叶笠。由于箬叶与竹篾编成的笠身之间留有空隙,箬叶笠戴在头上不仅轻盈,还格外透气。智慧的山民充分利用了空隙,将烟丝、火柴、小竹烟筒塞进去,烟瘾上来时,脱下斗笠,吸上一阵。也有人会在竹篾上别一枚卫生针,或者放一罐清凉油,或是蛇药,以备不时之需。当一顶箬叶笠见旧了,箬叶或者笠身的竹篾颜色出现黑斑,或者裂开缝隙,不再能遮风挡雨时,便戴到田间或者地头的稻草人头上,作为吓唬鸟雀或者野猪的道具。

记得童年时,家家户户的墙上都挂着箬叶笠。许多人家都会编箬叶笠,母亲说,刚嫁到这个家时,没有任何嫁妆,甚至身上穿的那件八成新的嫁衣也是她嫂子穿过的,可是她却带来一门编箬叶笠的手艺,并把这门手艺传给父亲,传给我、弟弟和妹妹们。父亲划竹破篾,我和弟妹编笠身,母亲苫箬叶,分工又合作,俨然一家小小的箬叶笠作坊,虽然辛劳,却也其乐融融。为了赶制出箬叶笠,母亲不知度过多少不眠之夜!夜半醒来,一星微明的煤油灯下,母亲咝咝啦啦地拽着线,一针一针地缝着箬叶。赶墟的日子,村里许多人家都挑着一担担箬叶笠去卖,换得身上衣裳口中粮。那带着泥土气息的箬叶笠,带着草叶气息的箬叶笠,带着山水味道的箬叶笠,也带着一家人亲情的箬叶笠,带走了我童年的许多美好时光,帮助我们度过那段最艰苦最难忘的岁月。

有一种斗笠与箬叶笠十分相似,我们管它叫“鸭母笠”,大概取放鸭母的人戴的斗笠之意。这种笠虽然笠面更大,但很是沉重,且不透气。下雨天,我们上学时,有的人戴箬叶笠,有的人戴“鸭母笠”。到了学校,大家将笠倚墙一字儿排开。戴箬叶笠的同学就有了一种优越感,戴“鸭母笠”的同学便觉得自惭形秽。斜风细雨中,背着小书包,戴着箬叶笠,蹦跳在乡间泥泞的黄土路上,那场景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深处。

后来,出现了草帽,山民管它叫“麦秆笠”。穿白衬衫戴麦秆笠,是干部的象征。麦秆笠虽然很轻,却密不透风,戴在头上,沤得出汗。更糟糕的是,麦秆笠不能遮雨,淋过雨之后,白色的麦秆笠就会发霉发黑。麦秆笠就像城市的娇小姐,禁受不起风吹雨淋,而箬叶笠就如山里的柴禾妞一般,风里来雨里去,健健康康。

箬叶笠伴随着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我已然忘了母亲编的最后一顶箬叶笠是哪一年。当一拨拨山里人告别山野的农耕生活,纷纷涌向城里打工,箬叶笠也悄然淡出人们的视野。箬叶笠与山水相连,与耕作相依。如今,尽管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开放在大街小巷,也转动在山间小道上。可是,山民劳作时,不能够一手举着伞一手挖地。只要在田间地头劳作,箬叶笠和蓑衣就是不可替代的雨具。山民需要的不是诗意,不是高贵,而是实用,是舒适。当然,我们再也读不到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那样优美的诗句了。

赶墟的日子,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还能偶尔看到头发斑白的山里妇人,挑着一担箬叶笠,瑟缩着身子,在人群中行走,却少人问津了。我不知道这样步履略显蹒跚的白发妇人还能坚守多长时间。作为一项古老的手艺,箬叶笠或许将像它本身那样霉变、破损,直到永远地消逝。

猜你喜欢
斜风细雨麦秆山民
大丰麦秆画
傅卫国
胡三荣:“麦秆画”绘出致富路
折段麦秆来作画
新年
春天(1)
渔歌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忘记你
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