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青少年血脂异常影响因素分析

2020-08-12 03:51温志刚肖苏妹
广州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脂睾酮组间

温志刚 余 擎 肖苏妹

1 江门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江门 529000) 2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 361003) 3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 510080)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且发病年龄提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1]。近20年来我国成年人血脂水平与血脂异常患病率呈高速增高趋势并处于较高水平,而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较低[2]。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TC和/或TG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以及低HLD-C血症[3]。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北京市7~17岁轻中度肥胖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从2004年的34.93%上升至2013年的42.97%[4]。中国六城市学龄儿童代谢综合征流行现状研究[5]发现高甘油三脂患病率为11.2%,胆固醇代谢异常患病率为18.7%,其中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为15.1%,因而儿童青少年时期血脂异常的筛查对预防成年人血脂异常及相关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脂肪的分布及其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关系 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研究体脂分布特征指标与血糖、血脂水平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成人的研究[6- 7]表明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性别、地区、运动、饮食、性激素及胰岛素抵抗等。除肥胖外,其他危险因素对青少年人群血脂影响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通过分析青少年血脂的现况资料,了解血脂异常的分布情况,探讨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睾酮对青少年血脂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抽样方法为方便抽样,抽取江门市棠下中学初一和高一的学生,共1 694人。排除标准:①学生本人或家长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有继发性糖尿病或最近服用的药物可能影响血脂检测的学生。

1.2 方法

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家族疾病史等信息。用InBody人体成分仪检测体质量、骨骼肌量、体脂量、BMI、体脂百分比及腰臀比。实验室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以及空腹血清胰岛素、睾酮等指标。

1.3 诊断标准

1.3.1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儿科杂志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高TC血症定义:正常<4.4 mmol/L,临界高值4.40~5.17 mmol/L,高值≥5.8 mmol/L;高LDL-C血症定义:正常<2.85 mmol/L,临界高值2.85~3.36 mmol/L,高值≥3.37 mmol/L;高TG血脂定义:≥1.7 mmol/L;低HDL-C血症:≤1.04 mmol/L。

1.3.2 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参考《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见表1。

表1 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 (BMI,kg/m2)

1.3.3 体脂百分比(PBF)是身体脂肪量和体质量的比值。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PBF判定标准,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青少年体脂百分比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EpiData 3.0软件双人双录入,然后进行核对和校正。分析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频数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对血脂异常的影响。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本研究对象来自江门市棠下中学初一和高一学生,共收集1 694例样本资料,剔除不合格样本后,共1 449例完整样本纳入本次研究。由表3可知,本研究中,男性691人,占比48%;BMI正常青少年1 305人,占90.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4.97±1.45)岁。

表3 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结果

2.2 血脂异常检出率

本研究中青少年血脂四项指标TC、LDL-C、TG和HDL-C异常分别有120(8.3%)、153(10.6%)、113(7.8%)、105(7.2%)例。根据临床标准,血脂四项中任一项异常即可诊断其为血脂异常,该人群中血脂异常有337(23.3%)例。被判定为血脂异常的青少年中,199人仅有一项指标异常,119人同时有两项指标异常,17人同时有三项指标异常,2人同时四项指标都异常,见表4。

表4 血脂异常检出率

2.3 血脂异常在性别、BMI、腰臀比和体脂成分组间的比较

将研究对象按性别、青少年BMI分级标准、体脂测量仪Inbody230测量内脏脂肪水平分级、体脂百分比分级标准、骨骼肌量三分位数法和腰臀比分级标准分组。组间血脂异常检出率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由表5中可见,女性的血脂异常率高于男性(P<0.01)。在青少年总体中不同BMI水平、不同内脏脂肪水平、不同体脂百分比水平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青少年女性中,不同BMI水平、不同体脂百分比和不同腰臀比水平血脂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青少年男性中,不同BMI水平、不同内脏脂肪水平、不同体脂百分比和不同腰臀比水平的血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人群分组中,不同骨骼肌量水平组间血脂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趋势为,随着肥胖程度或体脂水平的增加,血脂异常检出率升高。

表5 血脂异常检出率在BMI、腰臀比和体脂成分组间的比较 比例(%)

2.4 血脂正常与异常组间胰岛素、性激素水平的比较

将研究对象血脂情况按临床标准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因本研究中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睾酮、游离睾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故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血脂正常组和异常组间激素水平,结果见表6。在青少年总体及男女性别中,血脂正常组与异常组间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青少年总体、青少年女性和青少年男性中,血脂正常组与异常组间睾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血脂正常者睾酮水平组高于血脂异常组(P<0.05),女性血脂正常组睾酮水平低于血脂异常值组(P<0.05)。

表6 血脂正常和异常组间胰岛素和性激素水平的比较 n=1 449

2.5 血脂异常的多因素分析

因内脏脂肪水平与腰臀比存在强共线性(VIF>5),因而将内脏脂肪水平从模型中移除,并进行五个因素与血脂异常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

分析发现,相对于青少年男性,女性发生血脂异常的可能性更高,相对于体脂百分比正常的青少年,体脂百分比高的青少年患高脂血症的可能性更高。在青少年女性中,体脂百分比与血脂异常间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在青少年男性中,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与血脂异常间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表明相对于腰臀比在正常范围的青少年男性,腰臀比异常者血脂异常的可能性更高。

表7 血脂异常相关因素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中青少年总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3.3%,TC、LDL-C、TG和HDL-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3%、10.6%)、7.8%、7.2%。23.3%。而有Mete分析[8]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25.3%,高TC、高LDL-C、高TG及低HDL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4.1%、5.3%、8.5%和6.8%,7~18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总患病率(31.6%)高于2~6岁儿童(5.6%)。本研究血脂总异常率与Mete分析结果相近,但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Mete分析结果,可能与不同地区饮食结构不同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本研究发现女生血脂异常检出率(26.4%)高于男生(19.8%)(P<0.001),可能与女孩青春期比男孩提前两年发育有关,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9]。

本研究发现,按BMI、体脂等指标的肥胖标准相应分级,超重和肥胖组高脂血症的检出率都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组。国内的研究也表明[10],青少年肥胖组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组,随BMI的增加,血TG、TC异常率呈上升趋势,控制性别、年龄因素后,TG与BMI、腰围、臀围、WHR呈正相关,HDL-C与BMI、腰围、臀围、WHR呈负相关。WHO数据提示,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六大风险,在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1]。研究已证实肥胖和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内脏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12]。上海的一项研究[13]显示中心性肥胖比非中心性肥胖具有的代谢异常风险。本研究发现高BMI、内脏脂肪水平及体脂百分比有相近的高脂血症检出率,但三者对肥胖的诊断及肥胖程度的反映是否一致报道不一[14],从本研究结果初步推断三者结合可能是更好反映肥胖及相关心血管风险的指标。

关于青少年代谢综合征[15]研究很多,包括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研究多数集中在肥胖、高血糖的高危青少年人群的研究,关于青少年普通人群里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相关性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未发现血脂与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有统计学关联,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与超重和肥胖等有关。

在成年人中,关于性激素与血脂、肥胖之间的研究较多[16-17],在15~40岁门诊和住院患者中,也有关于低浓度SHBG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18],但在青少年普通人群里关于性激素对血脂影响的研究不多。

本研究发现血脂正常与异常组间总睾酮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男生血脂正常组总睾酮水平高于血脂异常组,女生血脂正常组总睾酮水平低于血脂异常值组。血脂正常与血脂异常组间游离睾酮及SH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成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19]发现血清睾酮水平与HDL-C水平存在正相关,提示较高的睾酮水平可能有利于高脂血症的控制。但目前在国内未见关于睾酮对青少年血脂的影响的深入研究。关于青春期女性性激素与血脂关系的研究[20]发现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有明显的高雄激素血症和较轻的肥胖、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本研究结果与以上两个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睾酮水平对青少年男生和女生血脂的影响完全不同。

有研究表明[21],通过体质量管理干预后,成人代谢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和甘油三脂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一项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22]发现通过控制超标体质量,减少脂肪组织含量,减轻胰岛素抵抗,可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对超重和肥胖青少年血脂异常人群如何进行科学的饮食和体质量管理以控制血脂异常的发生和发展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本研究通过现况调查方法获得青少年血脂谱及血脂异常的分布情况,与体格检查、体脂成分测定、生化指标检测结合起来分析,初步揭示了青少年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大样本的纵向干预研究提供了基础。

猜你喜欢
体脂睾酮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浅谈睾酮逃逸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从颜值到实用性华为智能体脂秤VS小米体脂秤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运动员低血睾酮与营养补充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正说睾酮
记录体重也许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