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院保洁员针刺伤认知情况调查及对策

2020-08-12 03:51王志敏
广州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锐器保洁员针刺

王志敏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 510180)

针刺伤是是指一种由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缝针等引发的意外针尖扎伤,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1]。它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损伤,针刺伤可传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疾病。据英国医学会(BMA)报道,针刺伤只需0.004 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即可引起感染[2]。医院保洁员接触患者的机会不比医生护士少,而且整个病房的环境卫生都在他们的工作范围内[3]。他们需要对医疗垃圾做初步的运送、处理工作。如处理头皮针、安瓿等,因此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针刺伤等。目前,加强保洁员岗前培训,强调以预防为主的理念,已得到一致的认可[4- 5]。但由于管理者监管手段单一,对保洁员日常不规范的工作行为缺乏管理方法;工作制度、流程没有巩固培训、不间断地进行考核,造成岗前培训的知识弱化;管理者发现保洁员工作中的问题没有持续跟进;没有及时反馈和采取有效整改措施;从而未能做到工作行为有效改善。我院对304名保洁员进行针刺伤认知问卷调查和针刺伤情况分析,医院管理部门针对保洁员安全意识的淡薄、管理者培训力度薄弱、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掌握的不足等问题,提出运用追踪检查方法[6]加强管理,达到有效强化保洁员对针刺伤的防护认知,减少针刺伤发生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304名保洁员针刺伤自我防护知识认知进行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其中男82人,女222人。

1.2 方法

依据医院针刺伤预防标准项目自行设计调查表,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问卷调查上的相关内容向保洁员进行解释,协助保洁员完成问卷调查,回收调查表304份,回收率100%,均为有效问卷。问卷调查共设12个条目,包括:①你在上岗前是否有过系统而完善的关于针刺伤防护方面的知识培训?②你觉得岗前培训有必要吗?③你是否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针刺伤?④你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发生过针刺伤?⑤你发生针刺伤的次数?⑥你发生针刺伤是由于以下哪些原因?⑦你知道锐器盒内垃圾占多少时需处理?⑧平时处理针头等锐器垃圾时你是否有戴手套的习惯?⑨发生针刺伤后你做了哪些处理?⑩你是否清楚地知道针刺伤的危害性?你发生针刺伤后是否有及时上报?你没有上报的原因是?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上岗前培训与保洁员对针刺伤认知分析

调查304名保洁员,其中上岗前参加了关于针刺伤防护方面的知识培训62人(占20.4%),未参加防护培训242人(占79.6%)。见表1,参加岗前培训组在针刺伤认知上均优于未参加培训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伤的发生率、发生针刺伤后处理正确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调查显示,医院对保洁员上岗前针刺伤培训非常必要,但岗前培训不能完全让保洁员在工作中长期保持对针刺伤的安全认知和防范意识。

表1 保洁员参加岗前培训与未参加岗前培训对针刺伤认知比较

2.2 男女保洁员在工作中对针刺伤防范认知相关分析

本调查共304名保洁员参加,其中男性82人(占27.0%),女性222人(占73.0%)。由表2可见,处理锐器垃圾不戴手套男性30人(占36.6%),女性51人(占23.0%);不清楚针刺伤的危害性男性41人(占50.0%),女性占60人(占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保洁员对针刺伤认知低于女性保洁员。

表2 男女保洁员对针刺伤防范认知比较 例(%)

2.3 保洁员发生针刺伤没有上报的原因分析

调查304名保洁员,其中发生针刺伤没有及时上报107人(35.2%)。由表3可见,发生针刺伤没有上报的原因,其中觉得上报程序麻烦111人(占36.5%);感觉没必要上报82人(27.0%),显示保洁员的防护意识薄弱,管理者在检讨管理制度流程基础上,急需给予保洁员相关培训。

表3 保洁员发生针刺伤没有上报的原因统计

3 讨 论

3.1 针刺伤是保洁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

医务人员的皮肤被针头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7]。而医院保洁员处理用毕的废弃物是发生针刺伤的最主要环节。当保洁员回收污物、锐器及打扫卫生时易被输液针头、注射针头、刀剪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的概率最高[8]。阮玲祥[9]对122 名保洁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保洁员自我防护意识差,针刺伤发生率88.52%,针刺伤后正确处置率仅为35.25%。与本调查结果相近,304名保洁员曾发生针刺伤为174人,针刺伤发生率为57.2%。其中针刺伤次数为0次88人(占28.9%),1~2次(186人)占61.2%;3次及以上30人(占9.9%;)显示医院保洁员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发人群。

3.2 加强医院保洁员工作岗位动态培训,对提高保洁员的风险认知尤为重要

本调查显示(表1、3可见),参加岗前培训组在针刺伤防护认知上优于未参加培训组,说明医院对保洁员上岗前培训是必要的,针刺伤防护知识必须纳入岗前培训内容。但调查同样显示,上岗前参加了针刺伤防护培训的保洁员与未参加培训的保洁员,在针刺伤发生率、发生针刺伤后处理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岗前培训不能完全让保洁员在工作中长期保持对针刺伤的安全认知和防范意识。现保洁员基本上都是由医院设立外包公司来管理调配,一般不列入医院内部的管理系统,而这种公司管理人员本身也不是医护人员,对医疗防护知识有限,很难做到对员工专业、正规的培训[3]。主要原因是:①我院保洁员大多来自省外偏远地区,文化水平低,更未受过正规医学知识培训。日常工作中对自身防护意识比较薄弱。②保洁员流动性大,保洁员入职时间不集中,根本无法保证所有人员参加正规培训。③对保洁员培训的流于形式,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没有检查手段。针对保洁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李宁等报道[10],可以采用图画、多媒体、板报及宣传册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对保洁员的培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难理解的培训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便于保洁员理解和接受。Wang T等报道[11],视频教材应用于保洁员培训,有利于规范培训过程, 缩短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提升科室管理水平,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保洁公司主管人员同样要不间断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管理人员现场亲自示教,实时对保洁员技术操作进行现场培训,包括医疗废物的处理流程;物品分类处置;锐器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及上报流程;每周对保洁员实行不定时抽查,不间断地纠正保洁员在思想上、行为上的缺点和问题,并实行奖惩,每月进行知识考核,形式不定,必要时请病区护长协助进行培训。

3.3 医院相关管理监督措施必须落实到位

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在发生针刺伤后往往归结到保洁员个人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和防范意识不强,并以批评和处罚为原则,忽略了补救和对系统失误的追踪,从而影响保洁员主动上报[12]。本调查显示(表3可见),发生针刺伤没有及时上报107人(占35.2%),没有上报的原因觉得程序很麻烦111人(占36.5%),认为上报没必要82人(27.0%); 推荐运用追踪检查方法,提高对保洁员日常工作的管理。从防范做起,从发生针刺伤个案追踪做起,而当每一起针刺伤的发生后找出其根本原因。①后勤管理部门建立巡检制度;制定保洁员处理医疗垃圾工作流程指引;定期对全院保洁员知识培训及演练,每年组织针刺伤专项研讨;②有了规范的制度,也需有合理的考核机制。对发生针刺伤的病区保洁员进行现场追踪,了解保洁员针刺伤发生伤情及处理是否正确及时,从环境、人力、排班等查找“问题的关键点”,如在高危时段、节假日,不断完善医院防针刺伤的工作制度及流程,减少人为疏忽和系统不完善对保洁员造成的伤害;③对垃圾混放、防护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操作、徒手清理垃圾等有关问题,按整改时限追踪整改效果,每月底进行全院保洁员针刺伤事件分析,并反馈上月针刺伤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 同时奖励积极上报的保洁员。调查显示(表2可见),男性保洁员针刺伤防范意识和行为明显低于女性保洁员,均提示管理者必须有针对性的关注这类人群,加大管理力度。

综合所述,要提高保洁员对针刺伤的防护认知,降低针刺伤的伤害,后勤管理者可以从制度、流程、培训、执行、检查、反馈、整改、落实、成效及责任人等方面,在思想上建立流程式思维和工作方法,随着追踪方法运用的深入,逐渐完善管理手段。

猜你喜欢
锐器保洁员针刺
保洁员受伤,保洁公司该不该兜底剩余损失?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难过
服务农民工 关爱保洁员
——西安市莲湖区总工会开展 “五个一”系列活动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