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生见面礼仪的传承和反思沈桂丽 周芷蓝

2020-08-14 13:49曹敏罗喜悦兰思雨李志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4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曹敏 罗喜悦 兰思雨 李志娟

摘  要:礼仪文明是国民素质和社会进步的表现。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礼仪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实地观察来了解学生与老师的日常见面礼仪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由此窥一斑而知全豹,进而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旨在提升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素质,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师生见面礼;礼仪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然而当今社会,仪礼缺失,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和谐。本文仅从师生见面礼仪入手来探讨如何重建师生见面礼仪,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中国的传统师生见面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尤其是近代以前,这从师生的见面礼就可知。

春秋时期,周礼失落,政治混乱,孔子针对社会现状创办了私塾,打破了教育垄断。孔子主张克己复礼,重视礼仪教育,使师生见面礼仪得以规范化。师生见面礼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束脩,本是古代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赠送的礼物,用来表示敬意。《礼记·少仪》中记载“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1]孔子创办私学后,学生与老师第一次见面时,学生需要带束脩作为初次入学拜师的礼物。《论语·述而》记载“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2]此后束脩作为学费便流传下来成为惯例。

汉代未发明凳子前,人们皆席地而坐,因此,行礼方式主要是跪拜,随着等级制度日益森严,跪拜礼不断地发展、繁琐起来,《周礼· 春官·大祝》记载,跪拜礼分为“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震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3]稽首是九拜中最为隆重的礼节,常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即“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亦缓缓至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前”。[4]随着周礼的失落和礼仪内涵的扩充,拜师也可用稽首大礼。[5]

在师生日常见面礼仪中,重要场合时行跪拜礼,但主要的行礼方式则是揖礼。揖礼起源于周代,为了“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6]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分为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引申出拱手礼。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手部》“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子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7]拱手礼作为师生日常见面礼仪在传统典籍当中也可以见到相关记载。《论语·微子》中有记载“子路拱而立”,[8]《礼记·曲礼》中更有详细记载“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9]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西方文化入侵中华,洋务运动促使新式学堂的出现,师生日常见面礼仪受到冲击和西化。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废除跪拜礼,“惟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10]在中国实行数千年之久的跪拜礼在民国时期以法律的形式被废除(包括其他封建旧礼),中国礼仪由此步入近代化进程。自此,我国师生见面礼仪较之前有所简化。初次与老师见面无需拜师程序,上课只需起立问好。师生日常见面礼仪以敬礼、鞠躬和问好等为主。

师生见面礼仪的简化是社会发展必然化的结果,仪式可以由繁到简,但其中的深层价值应得到传承。

二、中国见面礼仪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为了了解中国师生见面礼仪的现状,我们选取了本地城区两所省市示范性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观察了小学和中学各200名学生上学放学遇见老师时的反应。

1.郴州市第一完小观察情况

郴州市一完小,始建于1904年,是郴州市城区小学最老牌名校,郴州市示范一级小学。我们以实地观察为主要方式,在校园内定点定时记录,该校学生中午放学以班级为单位离开学校,解散后大多会主动与老师说再见;中午上学以个体为单位进校,教师骑电动车进校的方式为主,这里我们对遇见老师的200个学生进行了观察,200名学生中,见到老师打招呼共计24人,占比12%,其中以语言问好的有18人,挥手的有6人;未打招呼176人,占比88%。

2、郴州市一中观察情况

郴州市第一中学是湖南省重点中学、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创办于1906年,历史悠久,办学体制多元化,办学规模集团化,近几年来教学质量好升学率稳居郴州市第一。我们以实地观察为主要方式,在校园内定点记录放学情况,其中大多学生与教师采用步行方式出校门,仍有36名学生骑自行车放学、26名教师开车出去。这里我们对遇见老师的200个学生进行了观察,200个学生中,见到老师打招呼19人,占比9.5%,其中语言问好为13人,鞠躬4人,挥手2人;未打招呼181人,占比90.5%,其中视若无睹的为176人,回望的为5人。

虽然只是在郴州部分地区对学生老师进行抽样调查,但郴州是中国的一个四线城市,它的城区省市示范性小学、中学的情况,应能大体代表我国普遍的现状。从随机观察的情况来看,师生之间的礼仪现状令人堪忧。

三、师生见面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1.新的礼仪系统尚未确立

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西方平等、自由观念的输入,传统礼仪中的繁复礼节,使现代人对其存有误解和鄙视,进而矫枉过正,而携带现代风尚的新礼仪也还是一个个碎片,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特别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打击和对学校的冲击,教师成为学生批斗的对象,教师地位一落千丈,师生之间毫无礼仪可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师重新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但尊师重教的风气的形成还需要整个社会关注。这样旧礼已去,新礼未立,使得师生礼仪观念淡薄,在行动上就会有所表现。

2.教师的地位社会有待提高

1993年12月,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提出了“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出“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教师法》的出台为我国尊师重教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提高我国教师地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20多年来,我国教师待遇在提高,收入稳步增长。尽管如此,老师的地位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与当今中国的发展失衡,与邻国日本、韩国的教师待遇相差甚远。甚至有的地方仍然存在拖欠老师工资的现象,更有甚者还有学生或家长打老师的现象,由于相关法律的空白,如果后果不严重的话,老师只能挨打的份。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谈构建师生礼仪?

3.学校家庭对礼仪教育重视不够

整个社会的唯成绩论的风气,使现在的教师和家长更为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基本礼仪的教育,教师、学生的礼仪观念淡薄。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是学生教育事业的主导者,因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认为学生主动与其打招呼是必须的,自己的回应则可有可无的,因此在学生打招呼的时候充耳不聞或者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多次如此,学生的一腔热情得不到回应,便可能不会再与老师打招呼。同时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自己是交了学费的,老师教我是应该的,不必额外尊重,感谢老师。其次,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老师是长者,是威严的象征,缺少与老师的交往,面对老师时,会产生畏惧心理,导致不敢与老师打招呼。

《中小学生守则》虽有对学生提出“孝亲尊师善待人”的行为要求,但却未指出具体评判标准。而学校对于此也没有相关细化的要求,更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因此学生行为得不到规范,师生见面礼仪也逐渐被忽视和淡化。

四、师生见面礼仪的重建

重建师生礼仪,从大的方面来说,即社会方面来说,就要构建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要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举措,切实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这是最根本的。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言行起关键引导作用。学校要重视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文明礼仪意识。例如,利用广播进行师生礼仪文化的宣传,在黑板报和宣传栏上增加关于礼仪知识的内容。还可以开展趣味礼仪课程教育,举办见面礼仪知识竞赛,开展形式多样的礼仪讲座,编排礼仪短剧,使学生提高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兴趣。最后,还要建立完善的师生礼仪规章制度,对师生的礼仪细化。

从家庭家庭方面来说,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最直接的。因此父母不仅要重视孩子学业,也要重视学生礼仪教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要体现尊师重教,注重对孩子礼仪观念的传输,教授孩子相关的礼仪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 胡平生,张萌译.《礼记·少仪》[M].中华书局,2017:3.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3.

[3] 徐正英,常佩雨.《周礼·春官·大祝》[M].中华书局,2014:3.

[4] 林伊.《周礼今注今译》[M].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3.

[5] 何跃青.《中国礼仪文化》[M].外文出版社,2013:134-135.

[6] 徐正英,常佩雨.《周礼·夏官·司士》[M].中华书局,2014:4.

[7]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手部》[M].凤凰出版社,2015:4.

[8] 陈晓芬.《论语·微子》[M].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4.

[9] 胡平生,张萌.《礼记·曲礼》[M].中华书局,2017:4.

[10] 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J].史学集刊,2004(02):18-21.

基金项目:湘南学院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汉民族见面礼的变迁与传承研究”;项目单位: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项目编号:19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英语课中的礼仪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