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文化魅力突出语文价值

2020-08-16 13:44魏影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传统文化

魏影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并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教师要探索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的途径,以彰显文化的魅力,突出语文的价值。文章先分析了传统文化进中学语文课堂的现状,然后探究了传统文化进语文课堂的价值,最终提出了传统文化进中学语文课堂的具体实践策略,以期全方位、多角度地实现语文课堂的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语文课堂;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4-0007-02

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多元的文化。语文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但这些文化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使更多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在理解、认同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传统文化进中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传统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探究了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况后,笔者发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情况并不理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对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牢牢掌握着教学流程。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效果。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对于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并不是很重视,缺少必要的深度挖掘,这对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产生阻碍。其二,传统文化的融入过程较为生硬。为了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许多教师在积极地尝试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但从具体实践来看,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较为生硬。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仅仅是讲解了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便认为是完成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达到了教育目标,殊不知这样的方式限制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展现。

二、传统文化进中学语文课堂的价值分析

1.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发展根基,也是当代青少年要去不断学习和积累的内容。只有深刻地感知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才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蕴含的精气神。要想将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便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教育平台的影响力。教师要使处于成长阶段的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形成认同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学生只有对传统文化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并将优秀的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2.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传统民族节日、传统文化书籍等,将中国熠熠生辉的传统文化魅力展现了出来。语文教材当中会有一些内容属于传统文化,如唐诗、宋词等。但仅仅依靠这些内容,显然无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充分展现出来。教师需要不断地丰富资源储备量,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如《爱莲说》展现了古代先贤的思想内核。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花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在对比分析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有其独有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学科的教材当中,蕴含了很多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新时代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如认识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蕴含的精神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合理地利用传统文化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传统文化进中学语文课堂的具体策略

1.以学生为核心实现激趣

学生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对课堂内容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此,要想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进入中学语文课堂,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才会在语文学习中去挖掘、接触更多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实现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积累和优化,还要改变传统和原有的“接受式”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生动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经典作品来传递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深度挖掘语文教材并适时补充

语文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材内容经过多年的优化,适用性非常强。对于教师来说,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学会使用教材,并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领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生动、形象地展示传统文化的内涵,以使学生深度理解、感知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认同传统文化。以古诗词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讲解古诗词的内容,还要讲解古诗词的意象、思想精神内涵等,以全方位、立体化地剖析古诗词,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发学生的精神情感共鸣,显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3.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

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要想使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一方面可以弘扬与继承传统文化为核心,定期组织“语文传统文化宣传周”活动,举行绘画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等;另一方面可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做好宣传传统文化的工作。学校不仅要利用校园报、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还要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等,宣传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了解传统文化是什么,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总之,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魅力的展现,突出语文学科的价值。笔者通过研究,构建了一个明确的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框架,望能为新时期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提供思路,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弘扬。

[   参   考   文   献   ]

[1]  卢莉莉.让传统文化走进中学语文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41.

[2]  石磊.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60.

[3]  侯亚慧.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意义[J].文教资料,2018(16):74-75.

[4]  周全中,李天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课堂三路径[J].语文建设,2018(9):77-80.

[5]  唐伯琴.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6):44.

[6]  刘永花,闫旺宗.承“前”启“后”话语文: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穿中华传统文化[J].语文学刊,2015(11):129-130.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传统文化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