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考命题再思有效的语文课堂

2020-08-16 13:44蒋晓蓉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有效教学语文课堂

蒋晓蓉

[摘   要]通过研究近年来的苏州语文中考卷,试图找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及中考命题的变化,并结合所得,反过来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考试目的和语文教学目的的统一。

[关键词]中考命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4-0001-02

笔者将2019年苏州语文中考卷与2015-2018年的苏州中考卷进行比较,对中考命题的变化和意图进行分析,试图找到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撩开命题变化面纱,把握语文学科本质

(一)注重强调学生的语文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丰富学生的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2019年苏州语文中考卷为例:

考查学生语文积累情况的题目遍及全卷。如第1—4小题(积累与运用,包括汉字书写、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语言的综合运用,共26分),第8、9小题(文言实词的积累、文言句子的翻译,共6分),第14小题(古诗文积累,共2分)。与2018年、2017年苏州语文中考卷相比,2019年语文中考卷中考查积累情况的题量和相应题目的分值比重都有所提升。

(二)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2019年的中考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核心理念,着重检测学生整体素养的养成情况。阅读和写作部分的选材和设题,充分体现了“重视语文素养、彰显主体精神”的命题思想,使整份试卷更有“语文味”和“人文美”。突出表现为:

各阅读题(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的理解情况之外,还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行了考查。如古诗阅读中的第5、6、7小题,现代文阅读中的第12、15、16、18小题。

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阅读,关注学生的文化精神教育。两篇现代文阅读,选材都富有时代感,对学生融入生活和社会,形成健康独立的情感、价值观很有帮助。

作文题《我在_______看太阳》能够引领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相结合,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五年的中考典型试题的变化突显了中考命题者对学生语文素养养成情况的重视,充分彰显了语文学科的本质。例如:

1.比较一:积累与运用

2019年中考卷的第1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识字能力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而之前的中考题只侧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考查。

2.比较二:古诗文阅读

(1)古诗词鉴赏

2019年:杜审言《赠苏绾书记》与杜甫《月夜》(课外,诗,比较阅读)。

2018年:徐祯卿《在武昌作》(课外,诗)。

2017年: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课外,词)。

2016年: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内,词)。

2015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内,诗)。

通观近五年来的古诗词鉴赏题可以发现,选材由课内诗词逐渐转向课外诗词;而设题的形式,也从单一的分析探究,转变为要求更高的比较阅读。这种变化的实质是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查。

(2)文言文阅读

2019年的材料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课外)。

2018年的材料节选自《明史》,讲述的是徐祯卿的故事(课外)。

2017年的材料有两则。一则节选自《桃花源记》,另一则节选自归有光的《沧浪亭记》(课内与课外)。

2016年的材料有两则。一则节选自《晏子使楚》;另一则节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课内与课外)。

2015年的材料有两则。一则节选自《曹刿论战》,另一则为元结《贼退示官吏》中的序文部分(课内与课外)。

近五年来的文言文阅读题的變化在于,2017年之前,对学生文言实词理解能力的考查,全部通过课内材料来实现,而对学生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的考查,则通过课外材料来实现。2018之后,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考查,则通过课外材料来实现。这种变化体现了当前教育界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养成情况的关注度极高。

3.比较三:现代文阅读

2019年《淤泥偏自出芙蓉》第15题:“下面这段文字中也有描写荷香的,与文章第一段中曹寅的描述进行比较,简要分析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比较文字略)

2018年《饺子记盛》第15题:“第②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016年《骑自行车翻山越河》第16题:“第②段对‘青蛙蚱蜢和‘狗的描写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015年《杏荫井台》第17题:“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2019年中考卷对同一个题型“语言表达的赏析”的命题形式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其隐去了“赏析提示”。这种变化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注重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的来说,2019年苏州中考卷的命题更凸显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性,其注重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达成情况,全面检验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发挥命题导向功能,落实有效课堂教学

一份科学的语文中考卷,不仅能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能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提供指引。这并不是说让猜题、押题、题海战术等应试手段大显神通,因为瞄准考试而开展的语文教学肯定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有效教学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