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教学

2020-08-16 13:55张娟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策略小学语文

张娟

摘    要:在现代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及素质实现有效提升,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因而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以保证语文教学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知识牵涉面较多,导致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体系,最终导致学习之中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积极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建立对应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顺利地理清逻辑关系,最终强化语文学习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运用

开始阶段:在开始阶段,由于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不了解,无法找到切入点,课文预习不完整,思考角度狭隘,只能对一些生僻字、词语进行查阅和解析。

应对方法:教师应以简单易懂的方法给学生讲解有关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并鼓励学生多多练习。教师应从字词、句、段落、中心思想等方面教授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熟练阶段:学生开始从各个层次进行预习,即写作背景、字、词、句、各段段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这七个方面进行预习。充分遵循教师的思维导图模式,除了生僻字,还有多音字、易错字,词中包括近义词、反义词,重点句等,同时,还写出了各段段意,文章来源,全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以及中心句。作品内容完整,知识之间具有层次关系。

应对措施:教师应观察学生的思维导图,查缺补漏,全面分析学生的思维导图。

创新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已熟练应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预习,并且可以灵活利用相关工具进行拓展性的思维创新,在充分掌握课文知识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具有个性的思维导图。例如,在对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进行预习时,学生就课文中故事的发生背景,情节描述、人物动作特点,以及每段段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几方面进行思考理解,同时,还写出了各段段意、文章来源、全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以及中心句。让学生能全面地认知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尾,从而收到更好的预习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课文阅读中运用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让学生归纳、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归纳与总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中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图式的形式,使内容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记忆课文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阅读。

例如,教学《跳水》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课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回答时,教师把课文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在相关词语间用弯曲或笔直的线进行连接,边说边思,边思边画,最后形成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圖,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明白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是一波三折的。当读到船长出现并救下孩子后,教师又提出问题:“通过刚才对课文的梳理,我们发现了水手和船长之间有许多相同点,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都想救孩子,都有航海经验,而且都训练有素。”教师又进一步追问:“虽然他们都想救孩子,但他们的表现是不同的,不同在哪呢?”再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与此同时,教师将这些关键字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概括出来。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走进了文本,对课文内容了然于心;又深入文本,理清了课文的层次,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运用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进而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在写作前,教师需要收集、整合相关资源,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出相应的思维导图。教师可先将作文题目告知学生,以初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能够主动收集与整理写作资源,为写作练习做好充分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切地把握教学尺度,不然会对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此时,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发散思维,找到新颖的观点,从而增强作文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比如小学语文写作中要求以“你的校园”为题开展写作,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来描绘自己心目中校园的样子。鼓励学生以“校园”为关键词,回想自己校园的建筑、人等,比如每天上课的教师、学生、教学楼、操场等通过回想,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初步绘制后,还可以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再次进行完善、补充。完善后,就可以根据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写作了。通过这种方式写出的文章,学生会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因此就不会觉得没东西可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运用

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课后学习都是以复习为主。将思维导图直接使用到课后复习中去,就可以通过回忆中心点来带动回忆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利用连线和节点回忆,这样就可以将中心点所辐射出来的知识形成相互的关联,最终形成知识网络。但是,学生的课后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后的复习上,还需要将课堂教学之中的“结果”环节对学生起到启发和引导,从而勾起学生继续探究和学习的欲望。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经常在“举一反三”之中得到体现,通过一篇文章来阅读这一类型的文章,利用一道习题来学习对应的题型,这样就可以满足“类比阅读→类法运用→类型拓展”的要求。思维导图就好比一张大网,在这一个网络之中需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其创新思维,从而构建学生专属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拥有自己的一片语文天地。

总之,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有效重组学生的知识系统,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加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有效引入思维导图,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海森.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运用中的问题设计[J].吉林教育,2017(16).

[2]黄文琴.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19).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策略小学语文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