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定位 多元形式
——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探究

2020-08-19 11:39周晓云江苏省淮安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幼儿100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亲子幼儿园家长

文/ 周晓云 江苏省淮安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为了加强家园沟通,增强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进行亲子教育势在必行。幼儿园亲子活动是幼儿园亲子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它以其生动活泼、别具一格的教学和充满活力的课堂,为幼儿、家长和教师创造了共同活动的空间,成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互动、信任和交流的方式,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中,还普遍存在着重形式、重结果、家长旁观等现象,教师对亲子活动的认识较为浅表,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一、厘清亲子活动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目前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已比较普及,然而实际效果如何呢?下面通过小班半日开放活动中的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小班美工活动“小动物穿花衣”,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撕、揉手工纸后进行粘贴。有的祖辈家长在教师讲述规则时,不断重复;有的父母动手帮助幼儿;还有一部分家长处于观察状态。

案例2:小班绘本阅读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的延伸操作活动,幼儿自己动手匹配不同动物嘴型和大饼的印记,80%的家长跟在幼儿后面一起来到展示台前,及时帮幼儿修改错误,以最终匹配正确的结果呈现在全班面前。

在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家长或包办或演示,幼儿很少动手;教师与家长缺乏交流与互动。主要表现在:

1.活动主体不明。

在亲子互动方面,家长处于绝对的中心、主导、控制地位,形成不对等的两极,忽而为主,忽而为客,幼儿处于被动状态。

2.亲子互动途径缺乏有效性。

在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亲子间的互动,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互动,另外师幼之间的互动,缺少教师与家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

3.家长对教育价值理解的片面性。

幼儿园亲子互动的全面价值依赖于互动中的多主体互动、多向互动来实现。但在上面的案例中,家长往往重视的是幼儿任务的完成,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缺乏言传身教,互动频率低。因此,即便亲子活动完成,教育目标也并未实现。

二、明确亲子活动角色定位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由幼儿园创造一定的条件,以亲缘关系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家长共同组织幼儿活动的一种幼儿园教育方式。教师、家长、幼儿都是活动的主体,应积极参与活动,以期获得师幼间、幼儿间、幼儿与家长间、教师与家长间的积极交流、互动,最终提升亲子关系,家园共同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对幼儿以外的成人在活动中的角色加以科学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1.对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

教师作为具备专业教育素养的团体,对亲子活动的开发和设计、对活动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家长的实际情况来开发不同形式的亲子活动,广泛听取其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对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无论在亲子活动设计、提供材料、开展活动的始终,教师都要组织家长,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充分发挥教育的服务职能,坚持教育的服务导向。同时,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及家长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的观察是教师有效指导的前提条件,是逐渐提高开发和设计亲子教育活动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了解家长育儿教育的理念与行为,收集幼儿学习行为、特点和成长需求等资料的必要途径。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依据活动目标对亲子活动中的幼儿、家长及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幼儿及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和家长,要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发展,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活动更加投入。

案例:亲子运动会结束时,棒棒哭泣不止,因为在“穿大鞋”游戏里,她和爸爸配合得不够默契,中途还摔倒几次,没有取得那项游戏的胜利。在一旁观察的我立刻走过去,询问原因之后,悄悄地告诉棒棒:“其实,我觉得你今天应该得到一项特别奖,因为你虽然摔倒三次,但仍然坚持走完全程,并且没有在游戏时流下一滴眼泪,非常勇敢!”说完,我给棒棒送上一份爱心卡片,在上面写上——“献给最勇敢的棒棒!”棒棒立刻止住哭泣,高高地举起爱心卡片,爸爸也将他高高举起。

2.对家长角色的科学定位。

在亲子活动中,家长的参与意识、方法和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果,决定亲子活动能不能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但在实际活动中,有些家长并不了解幼儿园为什么要开展亲子活动,当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时不能积极参加,而有的家长即便参与了也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或是亲子活动的一个道具,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在活动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遇到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时,家长要尽可能按时来幼儿园参加,坐在幼儿身边,就是对亲子活动最基本的支持,是对幼儿的精神支持。当然,教师要在活动前向家长发放邀请函,让家长们了解主题和宗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亲子活动中家长的帮助和参与,会使幼儿表现更活跃、更有信心。

活动过程中,家长不能只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要按照活动设计的要求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和幼儿一起活动,一起完成活动任务,用热情感染幼儿。同时需与幼儿平等相处,以合作者的角色跟幼儿一起完成亲子活动,“不能以长者自居,应尊重幼儿,与幼儿相互配合,相互商量,共同合作”。活动中,家长不能够包办代替,不能直接告诉幼儿一些问题的相应结果。当幼儿在活动中做得不好,甚至出现错误时,家长也不能简单地训斥,而是以合作者的姿态与幼儿一起不断探索,寻求答案。

案例:一次小班组织迎新年亲子游艺活动,小朴的爸爸妈妈非常积极地报名参加节目,他们准备了一个小型的舞台剧,认真地制作了舞台背景、服装,甚至还做了录音准备。然而,真正登台的那一刻,小朴却闹起了脾气,就是不愿意表演。台下的幼儿忍不住开始说话,有的家长还笑出了声,然而小朴的爸爸妈妈依然耐心和小朴沟通,并带头躺在地上做起了动作。在爸爸妈妈的感染下,小朴慢慢地被他们的热情带动,情不自禁地把排练好的内容表演了出来,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三、尝试组织形式多元化

有了科学的角色定位,结合本园幼儿及家长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如何更有效地组织亲子活动,进行了多元化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新生入园系列。

每年的新生入园,牵动着幼儿家长的心,依靠亲子活动,能迅速地帮助家长全方面地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教师队伍的过硬素质,从而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因此,我园每年在新生入园前都会组织家长带着幼儿一起参加亲子手工制作、新生入园适应、一对一与教师沟通等亲子活动,其中效果最佳的莫过于新生入园礼。由幼儿园大班的哥哥姐姐为新入园的弟弟妹妹亲手制作礼物,在欢迎仪式上送给他们,带弟弟妹妹一起游园,介绍自己心中最喜爱的幼儿园角落,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幼儿园环境。家长在活动后尝试放手,帮幼儿迈出走进集体生活的第一步。

2.节庆活动系列。

一年中的节日非常多,针对不同的节日,我们邀请不同的对象来参加亲子活动。比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幼儿制作手工,给妈妈梳梳头发扎辫子,把妈妈打扮得美丽;父亲节,邀请能干的爸爸进课堂,带幼儿领略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也让爸爸们享受幼儿崇拜的目光;重阳节,把亲爱的爷爷奶奶请进幼儿园,听他们说一说自己以前的工作,为他们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儿;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传统节日美食,听传统习俗,赏美食佳味,收获别样的节日乐趣。除了节日以外,我们还为每个月过生日的幼儿举行集体生日会,邀请父母一同参加,既避免班级幼儿带蛋糕、礼物形成攀比风气,又能使幼儿感受到父母和幼儿园对自己的爱。

3.季节特征系列。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春、秋两季最适合邀请父母和幼儿一起参加远足活动。通过远足活动观察不同季节里自然界的变化,锻炼了意志,增强了体质,还可以衍生出许多延伸教育活动,把对自然的这份好奇以艺术、科学、语言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春天里的约定”“秋天多美丽”,一次次的户外远足,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4.社会协作系列。

幼儿园里的区域游戏和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多角色扮演类游戏需要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积累,如果能邀请和这些职业相关的家长来园介绍或者直接将幼儿带到这些职业场所,那么会给幼儿带来最直观的知识经验。在家长们的帮助下,幼儿得以走进消防支队、警察局、医院等单位进行参观,与消防员、警察、医生等进行零距离接触,全方面心中的疑问。

5.班级特色系列。

除了全园性的集体亲子活动,各班还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适合自己班级的特色亲子活动。以本班为例,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幼儿除去在园时间以外,一天中和自己父母进行亲子游戏和亲子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图书漂流活动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把亲子活动的场所从幼儿园扩展到家庭。幼儿每周从班级借阅的图书,由父母和其共同阅读完成后,将最喜爱的情节或者是语句进行表演,在下一周的班级小舞台进行展示,无形之中增加了亲子阅读和亲子游戏时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戏剧表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举办生动活泼的亲子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成长以及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小觑的内容。幼儿园和教师要重视和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促进亲子互动,增强家园合力,促幼儿成长。

猜你喜欢
亲子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