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2020-08-19 09:13陆燕萍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德性作文教学途径

【摘要】本文论述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做法,建议教师通过阅读经典佳作、观察感悟生活、指导正确审题、提倡真实选材、注重评改反馈等途径渗透德育,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使学生做“真人”、写“真文”。

【关键词】德育 “真”德性 “真”文章 作文教学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107-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更要注重渗透德育。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职责。文章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自然流露,从中能体现他们的人生观。如岳飞的《满江红》激越而悲壮,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忠勇之志,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所以,把作文教学和育人有效结合起来,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

一、阅读经典佳作

中华经典诗文博大精深,思想深远。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带领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这些经典使学生获得精神洗礼,启发学生从中吸纳高尚的品格力量,奠基高尚的精神底色。经典诗文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了学生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的文化品格,而这些素养又潜移默化地从学生口中流入笔端。

教材选编的课文,每篇都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如《詹天佑》中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公仪休拒收礼物》中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品格,《一路花香》中所阐述的物各有用,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教材中的思想感情、情操情趣等,适时“灌注”,适时“呐喊”,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人生获得感悟。

二、观察感悟生活

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观察和分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一个不懂得观察的人,肯定对身边事物熟视无睹,临到作文,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东西;一个不善分析的人,多半不会将观察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不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必然写不出佳作。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明白:观察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而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在日常生活中,笔者鼓励学生留心周围生活,让学生观察时不要面面俱到,而是有侧重和有选择。比如,在校园观察某个同学,可以注意他取得进步被表扬后的喜悦,偶尔迟到后的难堪;在公共场合,可以留心节假日火车站的众生相、马路上默默清扫的工人……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真实感受,并受到思想教育。

三、指导正确审题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而在审题中引导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启发学生确定文章主题正是渗透德育的好时机。在指导学生审题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的。

例如,指导学生写习作《我敬佩的一个人》时,笔者让学生思考此篇作文从题目看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学生稍做思考后认为:“作文要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还要注意在作文中突出这个人为什么让你敬佩。”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不难看出学生已较为准确地理解了题意。于是,笔者进一步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哪个人令你敬佩,而且一定要说出这个人为什么让你敬佩。学生广开思路,侃侃而谈。在整个审题过程中,没有教师刻意的指导和说教,但是从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已由衷对自己心中的人选有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四、提倡真实选材

作为社会的一员,各类社会现象势必会引发学生产生爱憎喜恶的感受。如果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真实的事,说由衷的话,就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德育契机。因此,在指导学生选材时,笔者积极鼓励学生选择耳闻目睹或亲历过的真实材料。这也是作文教学与育人相结合的途径。

例如,要求学生写一件令人难忘的事,笔者是这样鼓励学生的:“作文,关键的一点要注意真实,只有勇于说真话、写真事,你的作文才会生动感人。这不但是写作文的重点,还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学生听后,有所体悟,有所启发,纷纷落笔成文。于是一件件鲜明生动的事例跃然纸上:“我因为相中了一种电子玩具,偷拿了家里的五十元钱,现在想起来真惭愧……”“我曾经在一次出游时好心好意去扶一位摔倒在地的小妹妹,却被她的妈妈误以为是我故意撞倒了小姑娘,我因此遭到了小姑娘妈妈的一顿抢白。我曾经为此事着实委屈了一段时间,不过现在想来,倒也釋然了,因为小姑娘的妈妈只是爱女心切,对自己一时误会而已。”学生作文里流露出了真情实感,笔者从中欣喜地看到真善美的种子已悄然植入了学生的心田。

五、传递习作正能量

在写作教学中加强正能量的传递,既有助于学生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成长中的种种问题,还能在学生当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在习作中传递正能量,关键还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使写作教学中的正能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爱国教育周”学校组织学生制作“美丽园区我的家 美丽祖国我的家”展板之际,笔者让学生结合图片,搜集相关爱国主义素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笔者告诉学生:优秀作品将在全校范围展出。学生一听,个个兴致盎然,纷纷组成合作小组,分工合作查找资料,有的还主动请教师长,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喜人变化。这样,爱国主义教育水到渠成。

又如,教师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体实际,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规划奋斗途径,鼓励他们为实现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基于理想教育是德育的一种基本方式,笔者注重在理想教育上做文章。如让学生阅览名人传记,和师长口头交流“我长大了想干什么”,举办“我的理想”演讲比赛……再汇总自己的所有资料写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通过习作,学生明白树立远大理想是每个人成才的前提,懂得美好理想距离自己并不远,也意识到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脚踏实地、充满信心、不畏艰难,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

六、注重评改反馈

作文评改从一定程度来说,也是对小作者的品行表现的评价,所以笔者经常通过评改强化德育效果。例如,一名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就及时写下评语:你有远大的志向,老师欣赏你,你有强烈的责任心,为你点赞!相信你一定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又如,在评改一名学生写的《妈妈,请听我说》一文时,笔者先请小作者满怀深情地读道:“妈妈,我已经是一名十一岁的小学生了,可在您的面前,我却是一个什么都做不得的娇公主……妈妈,请听女儿说,把您的心放宽一些吧!女儿已长大,让我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吧!”让学生听完这名同学的作文后,从题材构思、语言表述等方面进行评论。待学生评论以后,笔者又启发他们评论:一篇作文不仅要着眼于写法,还要关注思想。学生略加思考,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们已经长大了,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习生活的本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长为未来合格的建设者。”有的说:“我很佩服这名同学,她能勇敢地向妈妈争取锻炼自己的机会,真了不起!”至此,育人效果已经彰显。

现在大多数家庭对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这导致这些孩子从小就认为别人对他们的关心是理所当然的,却不懂自己也应该去关心他人。对此,笔者在写作活动中特别注意对学生开展孝心教育。抓住学生作文中流露出的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笔者借机告诉学生:“爱父母不要等长大以后再回报。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在父母辛苦工作一天回家后你可以给他们递上一杯热茶,或给他们捶捶背;早上为父母准备一份简单的早餐;父母生日时为他们准备一份小礼物。这都是孝心的表现。”学生听后,都自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家长们非常满意,并对笔者表示了感谢。

有一段时间,笔者发现班里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情绪很是低落。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以“自信”为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懂得:失败是暂时的,关键是要有勇气和信心坦然面对,并勇敢去超越。于是,学生都在作文中给自己加油鼓劲。笔者再把学生的作文张贴在黑板报上以鼓舞士气,使他们的整体精神面貌又充满了活力和朝气。同时,笔者积极鼓励学生投稿,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当学生手捧飘着墨香的报刊,看到自己发表的作文时,那种喜悦和自信溢于言表。

文字是心灵的流露,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评中进行道德长跑,体验人生的意义,思索人生的道理,在知识积累、情感表达中,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简介:陆燕萍,女,江苏苏州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德育。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德性作文教学途径
柳亚子书法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