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途径

2020-08-19 09:13麦彩荣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数感培养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结合例题论述培养小学生数感的途径,认为教师应在数的认识之初、在运算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及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将数感培养渗透在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数感 小学数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122-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并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简单地说,“数感”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给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内容所涉及的十个核心概念中的第一个,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发展数感。

一、在数的认识之初培养“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学生在这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对数的认知和体验。因此,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数的认识”是小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其次,教师在学生对数的认识之初就要对学生进行数感培养,让学生对数产生兴趣,提升学生对数的敏感度,让学生从最初的认识数过渡到理解数的意义。

例如,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方法对“数”的概念建立初步的认识。

例题1:请小朋友数一数框内物品的数量,再连上相应的数字。(如图1)

例题2:请小朋友认真数一数,再画出相对应的圆圈数。(如图2)

又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就有“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学生通过“比一比”的方法来感受和理解数。

例题3:请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下来。(如图3)

例题4:比一比哪个班的人数多,哪个班的人数少。(如图4)

学生观察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片,思考、感悟数的概念,形成对数的初步认识:5个圈对应的是5个黑点,5=5,7朵花对应7个黑点,7=7,10个人比9个人多,理解了10>9这个抽象的数量关系。学生脑海中的对数的初步认识将会为以后学习整数、小数、分数、负数等数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在运算过程中培养“数感”

(一)算法多样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数的运算时,不仅要教会学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让学生在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感悟数理、算理的同时,理解数是如何参与运算的。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9加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

例题5:如图5所示,有9根红色小木棒和4根蓝色小木棒,一共多少根小棒?

学生可以运用“数一数”的方法,直接数出小木棒的数量;还可以运用“凑十法”进行运算。根据“凑十法”,学生把其中10根小木棒圈起来,凑成10,再用10加上圈外的3根小棒就可以得出运算结果(如图6、图7)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画圈,在感受“9加几”“8加几”“7加几”等运算算理的同时,对数的组成有深刻的认识,不仅提高了运算能力,还发展了数感。

又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这样一道题目。

例题6:笼子里有5只白兔和3只灰兔,笼子外有5只白兔和2只灰兔,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有些学生运用“数一数”的方法,直接数出兔子的总数量;有些学生把笼子里的兔子数量加上笼子外面的兔子数量,列式为:8+7=15(只);有些学生认为应列式为:10+5=15(只),理由是白兔有10只,灰兔有5只,所以一共有15只兔子。

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也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掌握运算规律

学生在学习“数的运算”的过程中掌握数与数之间的运算规律,不仅可以提升数学思维,还可以提升数感。

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如图8)。

生1回答:跳绳的人数=28+17=45(人),参加活动总人数=28+17+23=(28+17)+23=68(人)

生2回答:跳绳的人数=17+28=45(人),参加活动总人数=28+17+23=28+(17+23)=68(人)

……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通過观察,学生还可以感受到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让运算更灵活、更快捷,如例题中的运算,先把17和23相加可以得整数40,40+28,通过口算就能快速得出答案68。学生通过学习运算规律,理解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提高对数的敏感度。

又如,“商不变规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规律,它的文字描述是: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教师可以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量变化,在理解这一数学规律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感。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串式子:6÷3=  ,12÷6=  ,18÷9=  ,24÷12=  ……接着,教师拿出6支笔,平均分给3名学生,每人分得2支笔;再拿出12支笔,平均分给6名学生,每人分得2支笔;又拿出24支笔,平均分给12名学生,每人分得2支笔……学生思考:为什么笔的总数增加了,每个人分得的笔的数量没有增加呢?虽然笔的总数增加了,但是学生的人数也增加了;笔的数量增加的倍数与学生数量增加的倍数相同,所以学生每次分得的笔的数量没有变化。(如图9)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了数的变化、数与数之间的变化关系中隐藏的数学运算规律,并在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数学运算规律,更有利于发展“数感”。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决问题在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同时,也考查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及运算能力。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要感知数的意义,还要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分析事物,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是小学数学的拓展内容。“鸡兔同笼”问题其实是一类问题的总述,其背后隐藏着类似的解题思维和解决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原题中变换出其他题目,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的规律,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感”。

如图10所示:“鸡兔同笼,有9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动态猜想来解决问题:假设有1只鸡,那就该有8只兔,腿的数量是34条,不符合题意;假如有2只鸡,那就该有7只兔,腿的数量是32条,也不符合题意……假如有5只鸡,那就该有4只兔,腿的数量是26条,刚好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是鸡有5只,兔有4只。学生通过这样动态的猜想,发展了“数感”。

四、在实践中培养“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师要利用实际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的案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促进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最终也将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经历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积累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经验,发展数感。

例如,“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增强学生估算能力、估算意识能让学生数感增强。

教师出示例题:某学校五年级六个班的人数如下表,请估算出五年级学生总人数。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五班 六班 人数 43 47 45 48 46 42 ]

生1:如果把这六个数看成50,约有50×6=300(人);

生2:如果把这六个数看成40,约有40×6=240(人);

生3:我认为他们的估算比较粗糙,我认为应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47、45、48、46看成50,把43、42看成40,那么五年级约有50×4+40×2=280(人)

生4:我观察发现这六个数都比较接近45,可以估算为45×6=270(人)

……

教师对学生的大胆估算加以肯定。这道题目的准确答案是271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估算的结果与准确答案相比较,看看差距是多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距,从而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估算方法。

生1反思:我把每个数看成50,数估大了,要调小。

生2反思:我把每个数看成40,数估小了,要调大。

生3反思: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估算比较好一些。

生4反思:取中间数的方法比较准确。

......

學生通过试估算,然后进行多种方法的对比、反思,最后找出最有效的估算方法,得出比较接近准确值的估算值。在解决这个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数的敏感度,提升了“数感”。

学生“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学生要充分地体验、充分地感知。教师要把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如在数的认识之初、在数的运算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体验过程中,等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麦彩荣(1969— ),广西东兴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学。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数感培养小学数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