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效的案例研究

2020-08-20 09:29刘鑫任可
教师·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集中在线

刘鑫 任可

摘 要:教师工作坊研修是在线网络研修和线下集中研修的有机结合,能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提高研修实效,是当前流行的混合式研修方式。文章以“国培计划2019”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坊为例,聚焦工作坊研修实效提升,做实线上学习和线下集中研修,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结合文章,实施整体化设计、差异化评价、精细化管理,探索提升研修实效的有效路径,以实现“1+1﹥2”的研修效果。

关键词: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效;在线;集中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3-0115-02

一、简要背景

我们在开展教师工作坊研修时,曾经陷入这样的误区:在线研修与集中研修“两张皮”。在线研修主要关注研修数据,有形式化倾向;集中研修主要关注教学观摩,缺少交流平台。在线学习弱化为远程培训,集中研修窄化为听课评课,两者之间缺少关联,各自为政。这样就不能突出教师工作坊混合研修的价值,无法达到“1+1﹥2”的研修效果。2019年,我们紧扣研修主题,精心设计研修活动,围绕“线上+线下”两位一体,充分发挥在线研修与短期集中研修的优势,做好结合文章,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内容,在教材体系中占有较大比率,但也是教学研究活动中的“冷门”角色,赛课活动少,典型课例少。应一线教師的要求,“国培计划2019”汨罗市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坊将“整理与复习”教学确定为研修主题。

(一)发挥在线优势,用好平台资源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研修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工作坊主持人团队坚持“主题为先”的原则,精选学习资源,不追求面面俱到。“小学数学重点难点问题解析”课例研修资源分册整理了典型课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各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既能观摩教学片段,又有专家点评。我们把这个资源确定为必修课程之一,让学员系统地学习,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同时,考虑到一些学员在完成课程学习的总任务后,就会转移学习的重心,所以,我们引导学员重点学习与主题相关的内容,避免分散学习精力。

坊主推课栏目是主题研修的极佳载体,是平台资源的有力补充。主持人团队借助网络平台,遴选契合主题的学习资源,通过坊主推课栏目向学员推荐,针对性更强,服务主题研修的价值更大。首都师范大学郜舒竹教授、北京市教科院吴正宪等专家开设讲座,从教材、学情、教学等不同角度解读复习教学,华应龙、黄爱华等教学名师的典型课例构思巧妙,新颖别致,科学实用。学员通过扎实地在线学习,积淀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了解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掌握复习教学的基本技能。这样的在线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方便教师合理安排时间,缓解了工学矛盾。

(二)立足教学实践,做实集中研修

在开展集中研修时,我们力求做到“三个结合”,以提升集中研修的实效性。

一是集中研修与教学竞赛相结合。教师工作坊研修的时段与我市一年一度的小学教师教学竞赛的时间基本同步,于是我们将教学竞赛与集中研修结合起来。首先是同题,即教师教学竞赛的内容契合教师工作坊的研修主题。今年本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竞赛安排“整理与复习”教学的主题,选择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作为赛课内容。其次是同步,教师教学竞赛与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同步进行,鼓励学员参加镇级选拔赛,其余学员通过教学沙龙在线研讨,参赛选手将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上传至教学沙龙,其他教师积极回应,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二是优课展示与学员磨课相结合。在短期集中研修时,我们注意精选学习课例。既从教学竞赛的获奖选手中挑选课例执教人选,也鼓励本坊学员自愿报名参加。竞赛获奖课例大多是较为成熟的课例,只要稍加修改,就能给学员提供操作范式。自愿参与的学员,有一定的教学功底,积极主动,肯为磨课下功夫。主持人团队全力支持学员上研究课,全程参与研究课的磨课,通常学员上一节研究课,需要磨课三遍。磨课的过程,是学员个体成长的过程,也是本组其他学员和学校教研组整体提升的过程。磨的是一节课,锻炼的是一批人。本工作坊的第三次集中研修,展示了四节课,两节是教学竞赛的一等奖课例,另外两节是本坊学员的汇报课例。四节课例精彩纷呈,各有特点,为主题研修提供了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三是教学观摩与专家讲座相结合。本坊的短期集中研修,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在教学观摩后,邀请授课教师登台讲述课堂背后的故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设计的修改,分享教学理念,总结教学得失。本土专家评课团集中研讨,结合课例进行剖析,深入浅出地解读,接地气,有实效。县市学科教研员的教学讲座,围绕研修主题,视角新颖,观点鲜明,精选案例,以例析理,例理交融,注重理论高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三)加强教学交流,在线答疑解惑

在短期集中研修后,在线研修时学习的理论与集中研修的课例相互碰撞,相互佐证,学员们对“整理与复习”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工作坊主持人趁热打铁,组织教学交流。在研修平台上建立研修沙龙,“我认为今天课堂中最精彩的一个环节是……”“假如我来执教这节课,我可以尝试这样做……”,学员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用专家观点作支撑,或用听课笔记作佐证。一个主题沙龙通常要延续一周左右的时间,参与学员人数多,部分学员的发言干货十足,研修平台成了极佳的交流平台。在这里,观点争鸣,智慧碰撞,聚焦真问题,发表真见解,扩大了研究参与面,提高了教研含金量,营造了研究氛围,涵养了研究风气。

主持人团队成员轮流值班,及时在线解答学员们的疑惑。遇到典型问题,予以记录,采用合适的形式回复,或整理成研修主题,作为下一次研修主题的参考。每次活动,都安排班委会成员对研修沙龙情况进行汇总,对学员的发言次数和质量进行简要小结,整理学员观点,形成研修简报。研修沙龙组织有序,较好地发挥了研修平台的在线交流功能,其交互及时性不亚于微信、QQ群,且研修平台增强了教学交流的实效性。

(四)注重拓展延伸,促进资源建设

研修作业是主题研修的重要板块。我们加强了学员作业的设计,使之成为研修活动的有益延伸,更是形成优质研修资源的重要渠道。

在研修“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主题时,我们设计了有选择性的研修作业:①针对某一单元的内容,设计一份“整理与复习”教案;②针对某一单元内容,设计一份教学检测试题;③收集学生的典型错题,分析错误的原因,拟定纠正错误的办法。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员,让学员自由选择其中1~2项,独立完成。这些内容都是学员日常教学工作中所熟悉的内容,资源素材随手可取,不需要从网络上下载,原创型作业的比例显著提升。

主持人团队批阅学员作业时,坚持“原创优先,宁缺毋滥”的原则,让优秀原创型作业成为教师工作坊本土资源的重要来源。为减少重复劳动,我们批阅作业时只收集优秀作业,对需要再加工的作业提出修改建议。主持人团队总结时,对优秀学员作业进行评奖,与研修活动中的资源一道分类别整理。案例集《小學数学整理与复习典型课例》、教育叙事《学生错题背后的故事》凝聚着工作坊成员的智慧,洋溢着本土化研修资源的鲜活气息。

三、主要经验

(一)研修设计整体化是线上线下联动的基础

线上线下联动,需要围绕研修主题,通盘考虑如何进行研修活动的设计。该主题需要学习哪些理论知识,需要观摩几类教学实录,需要组织哪些教学研讨,需要设计哪些研修作业,这些都需要在活动前做整体化设计。各环节的时序安排,各板块的研修形式,各阶段的情况反馈,都是影响活动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科学规划。从本坊主题研修的开展情况来看,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的平台优势,合理选择研修形式十分重要。只有线上研修与集中研修各取所长,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才能有效避免“两张皮”现象。

(二)研修评价差异化是激发参与热情的保障

工作坊学员来自本市不同学校,年龄结构、教学任务、学习背景各不相同。虽然都是自愿申请参与研修,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认为,学员差异化,评价也应当差异化,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员获得学习的动力,更好地参与工作坊研修。除了平台考核的统一标准外,研修作业、提交的资源等考核宜采用差异化评价。本坊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按照地域相近的原则给学员分组,尽量平衡组内的学员结构,采用小组评价机制,以让组内相互帮助,组间鼓励竞争。小组整体化评价,有利于激发全员参与热情,提升其参与实效。

(三)研修管理精细化是提升研修实效的关键

首先,注重引导提醒。开坊初期,我们详细解读操作流程与评价办法,让学员熟悉平台的基本操作,清楚主题研修活动的基本内容。每次活动开启后,及时用微信、QQ等提醒学员,告之活动要求与注意事项。对于即将进入警示大名单的学员,第一时间通知到人,督促其登录上线,避免被平台警示。其次,注重督查总结。坊内定期发布学情公告,开展小组学情评比,学员在组内相互提醒,相互勉励。集中研修时安排活动讲评,及时小结每个活动的完成情况,活动小结既重视显性数据,更关注活动质量。再次,注重人文关怀。班委会成员在制作研修简报时,关注每一个学员的研修动态,尤其关注特殊的个体,用镜头捕捉精彩的瞬间,用文字记录成长的故事。每一期的研修简报,都凝聚着采编人员的智慧。总结提升阶段,学员代表整合学员的心得体会,编制《研修微语录》,那些学员的感悟与心得,读来十分亲切。最后,注重结果运用。对优秀学员的评定,坚持数据领先、学员公认的原则,确保评选过程公开公正。积极争取市教师教育股和国培办的支持,高规格表彰优秀学员,奖励优秀成果。学员的研修考核结果,以一定比例被纳入教育局对学校队伍建设的考评中。刚柔兼顾的研修管理能产生正能量,提升工作坊研修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袁永波.新时代背景下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7):4-7.

[2]古林松.校本研训的管理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7):19-21.

猜你喜欢
集中在线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探析
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浅析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检测烟叶中的农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