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照: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四力”

2020-08-21 08:53陈志明
关键词:四力

陈志明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与教学强调整体观照,需根据学段目标、单元重点目标、本课个性化目标确定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并以此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基本路径有:聚焦关键词,鼓励个性化解读,提升感知力;观照人物对话,鼓励质疑讨论,提升理解力;关注特殊语句,引导前勾后连,深化感悟力;把握单元要素,启发对比迁移,强化表达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整体观照感知力理解力感悟力表达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与教学强调整体观照,确定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学段目标,即本学段的基础目标和侧重点;二是单元重点目标,即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这一重要目标;三是本课个性化目标,即依据每篇课文自身的教学价值确定的目标。立足目标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编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三篇精读课文和《珍珠鸟》一篇略读课文。单元语文要素为: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在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此要素被提炼为“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目标要求在本单元的具体落实。《落花生》一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领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并能通过“小练笔”“单元习作”实践运用这一手法。由此,笔者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品词析句、质疑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言语学习活动,体会落花生的特点及父亲话语的用意,初步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一、聚焦关键词,鼓励个性化解读,提升感知力

阅读活动是作家、作品和读者共同构成的三维世界,文本潜藏着丰富的寓意,不断“召唤”读者运用期待视野对其进行多元、个性的解读。聚焦文中关键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在辨别词语感情色彩、体会词语表达效果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作者未曾写出的意蕴,提升语言感知力。

教学《落花生》一课,在引导学生读好文中多音字、读懂字面义、概括出“种花生”“收花生”等内容后,笔者反复引导学生:“读书要能读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理解。大家再轻声读读第1自然段,看看哪些词跳进了你的眼里,让你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再一次沉入文本、触摸语言,对“居然收获了”中的“居然”有了新的理解:有的联系前后语境读出了“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时间短,让人有点出乎意料”,有的读出了“这是大家第一次种花生,第一次尝试就有了收获,一定很开心”,有的读出了“原本的荒地能种出花生来,有一种意外的惊喜”,还有的联系全文读出了“‘居然一词流露出的愉快心情,为下文举办收获节、议花生做了铺垫,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仅仅围绕这一个关键词,学生就从自己的认知角度给出了个性化的解读。由这一个关键词辐射全文,学生又先后对落花生的“味道”“功用”“价格”“品质”等进行了品读、比较,对父亲说的“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一句话的寓意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下面理解“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埋下了伏笔。当学生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了初步感知,文字背后无尽的意味、情味就会逐渐弥散开来。

二、观照人物对话,鼓励质疑讨论,提升理解力

意境幽远、语言优美的文本情节或人物对话,适合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据此质疑讨论,提升理解力。

《落花生》一课的主体部分是父亲与我们姐弟几个的一段平等宽松、饱含暖意而又意味深长的对话。对此,笔者和几位学生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在还原文中场景的同时营造“对话场”,激发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意识。分角色朗读时,笔者提醒其他学生:边听边在有疑问的地方标上记号。

有价值的朗读,实际上就是思维涌动、充分探疑的过程。角色朗读后,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提出了诸多问题,如“为什么说父亲和我们一起品尝花生‘实在很难得?”“什么叫作‘体面?”“为什么说‘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与‘讲体面有什么區别?”等。学生的这些问题已经触及了文本中的人物经历,而人物经历又涉及下文人物语言所蕴含的道理。由此,笔者决定就以学生的问题为探究线索,组织他们自主交流,寻找问题答案。挖掘“实在很难得”的原因时,笔者建议学生自己查找父亲所在的时代背景,阅读父亲平日里为老百姓奔走忙碌的资料,学生就知道父亲正是以自己“做个有用的人”的实际行动,为儿女们作表率。理解“体面”与“不体面”时,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体面”的意思是“光荣,光彩,面子上好看”,但不知道“体面”与“很有用”“对别人没有好处”的关联。笔者提醒学生:“也奇怪了,作者说花生,为什么要扯到桃子、石榴、苹果呢?”这一点拨,让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父亲的用意是希望儿女们通过对比明白花生的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此时,他们聚焦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明白了:有些人就像桃子、石榴、苹果,高高挂在枝头,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样的人过于注重体面的外表,未见得对他人、对社会有用;有些人像花生一样,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被挖出来才能看到它的果实,他们的外表未见得体面,却在默默无闻地为他人、为社会做着贡献。在反复的比较推敲中,学生领会了“只讲体面”与“讲体面”意义层面的细微差别……经过这样的交流讨论,学生读厚了文字、读透了文本,提升了文本理解力。

三、关注特殊语句,引导前勾后连,深化感悟力

实施深度学习,深化感悟力,是对学生理解文本能力更高层次的要求,离不开对文本特殊语句的细读、研读、深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立足特殊语句,前勾后连,读出文本的深意和内涵,读出自己的个性和智慧。

通过课始的交流,学生知道“落花生”不仅是一种农作物,也是文章作者许地山的笔名。从中,学生隐约感觉到作家在这个笔名中寄托了自己的某些愿望。带着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揣测,学生开始了更深层次的阅读。阅读中,“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句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一般情况下,家人团聚,父母共同参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此处为何说父亲参与很难得?这一质疑关系到学生对花生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道理的理解,无疑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度挖掘。围绕这个句子,笔者让学生根据上一堂课的学习,说说其中的缘由。有学生根据阅读的课外资料,认为父亲常年在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是在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所以很少回家,很少参加家庭聚会,因此,参加“收获节”自然实属难得。有学生通过轻柔的朗读,读出了“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文字背后蕴含的独特的、浓浓的家庭温情,读出了对父亲的尊敬与崇拜。有学生认为父亲参加“收获节”实在很难得,更加凸显了下文父亲对孩子们的期许——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还有学生补充交流了许地山一生中淡泊名利、踏实淳朴的人生追求和在抵抗日侵时为祖国人民奔走呼号的感人事迹,深化了对父亲借花生的品质寄托自己对孩子期许良苦用心的感悟。前勾后连,学生也在心中默默埋下了“崇尚质朴,力求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种子。

四、把握单元要素,启发对比迁移,强化表达力

统编教材的新理念贯穿单元导语、课文(精读、略读)、课后练习系统、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中,实现了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统整和细化。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整体观,立足单元语文要素,重视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不仅“教单篇”,更要“教一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对比迁移,强化表达力。

学生理解了《落花生》一课的深层意蕴后,笔者带着他们对比了第一课《白鹭》和《落花生》的异同:同样是写事物,前者抒赞美之情,后者喻做人之理。此时,笔者提醒学生学习后面的《桂花雨》和《珍珠鸟》时,依然要关注和揣摩这两课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之后,笔者出示课后练习“小练笔”:“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竹子、梅花、蜜蜂、路灯),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有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便能联系生活实际,放飞想象,迁移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思考过后,他们实现了多角度的表达:“青青翠竹,虽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茉莉的沁人清香,却能在冰天雪地中挺直腰杆迎接暴风雪的到来。他们正如疫情中逆行的医护人员,不惧危险,勇于斗争。”“勤劳的小蜜蜂早出晚归,博采百花,酿造出最甘甜的蜜供人们享用。蜜蜂不正像我们敬爱的老师吗?”“夜幕降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路灯都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无论在繁华的街市,还是在边远的小镇,总为夜行人指引方向。路灯,似尽职的军人,坚定地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疆土,温暖着每一个国人的心!”“梅花,色泽艳丽而不妖,香气清幽而淡雅,姿态苍古而清秀,有着经历风欺雪压却坚强不屈的傲骨。它不与百花争艳却香飘万里,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坚挺胸膛,傲然绽放。这不正象征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从这些表達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由学一篇课文的表达手法到运用手法,实现了表达力的提升。

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说:“统编教材好教,但教好不易。”当“教什么”不再成为难以拿捏的话题时,如何在把握编者意图的基础上释放文本张力,促进学生感知力、理解力、感悟力和表达力的提升,便应成为语文教师用好教材的应然追求。在这条路上,我们还需要做更深入的探索。

猜你喜欢
四力
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力”共为 “五事”并举打造引领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四好”坚强领导核心
浅谈班级管理的“四力”法
“四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
用创新激活主流媒体的内容“四力”
网络时代做好编辑需练就“四力”
修炼学校管理“四力”
提升“四力”夯实党建基础
校长在校园建设中应发挥“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