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智生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

2020-08-24 11:51廖明慧林洁晶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1期
关键词:问题行为强化

廖明慧 林洁晶

【摘要】  积极关注和强化这两种理论分别是由心理学家罗杰斯和斯金纳提出来的,这两种方法对纠正启智生的问题行为如: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破坏行为、刻板行为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正性强化、负性强化、积极关注及厌恶刺激疗法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作用最为明显,但都需要长时间的重复矫正才有效。

【关键词】  问题行为 矫正方法 强化 积极关注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172-01

0

启智学校包括了各种智障类型的学生,他们由于身体、心理及智力等方面的原因,很多时候行为并不受自己的控制,问题行为突出,最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用力抓、咬着自己的手并疯狂的到处乱跑,或者撕扯自己的头发、用头撞墙;有的学生会捶打或用脚踢周围的同学,如果周围没有人就摔、踢物品;有的学生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动作,摆一双鞋子或放一个水杯要半小时……学生的这些问题行为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以致无论教师备课备得多好也无法上好一堂课。

启智生智力低,抽象思维发展不全面,还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认知教育。根据学校老师的反应及自己工作的总结,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最为明显。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其中对学生最为有效的矫正方法是正强化、负强化以及行为主义学派提出的厌恶刺激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积极关注”的理论。他认为积极关注是指老师对学生行为要给予积极关注,虽然教师可能并不赞同学生的某些行为,但他们都必须关爱、激励、接受学生。这一方法对情感不够深刻,比较缺乏关爱的启智生是不可缺乏的。以下是运用这两种理论,浅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

一、浅谈攻击行为的矫正方法

最让老师头疼的应该是有攻击行为的学生,他们经常会把身边周围的人弄伤。其实在学生出现攻击行为时,老师可以运用负性强化法,立即取消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者撤除他们正在享用的正性强化物(如:在美工课上,当学生出现攻击行为,老师可以立刻把他手上的文具收起来)。对于一些反应比较激烈,在出现攻击行为时会大喊大叫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采用暂时隔离法,即将他与其他同学隔开,转移到正性强化物较少的情景中去。在暂时隔离过程中,当学生出现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他减少或撤除原有的厌恶刺激或情景,让他日后在同样情景下提高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如:在把学生隔离开后,发现学生有想去看其他同学的手工作业或有想自己动手做的意愿时,老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并同意他站在旁边观看)。

二、浅谈对自伤行为的矫正方法

在启智学校,我们还经常看到学生自残的现象。当学生出现这些问题行为,但并没影响到学生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时,老师可以暂时不予理睬,因为这样他可能会觉得受到了别人的关注,从而出现更严重的自伤行为。在他情绪好转前不要与他对视,他反而会逐渐停止问题行为,等到正确的行为出现时,再及时给予强化,从而增强良好行为来减少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

很多学生出现自伤行为是因为他想被关注,但不知道怎么表达,从而出现了问题行为。老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在想得到关注时可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去表达情绪。如对老师说“老师,抱抱我。”或者主动去拉老师的手等。当学生在引导下或者自主出现正确行为方式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强烈的积极关注并表扬,使正确行为得以强化。让学生在遇到同样的刺激时会出现正确的行为反应。

对一般咬手行为可用厌恶刺激物疗法(如:用有苦味、辣味的黄莲等的物品涂抹在手上)以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三、浅谈破坏行为的矫正方法

天气的变化、身体的不适,让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而最长见的就是破坏行为。他们经常会摔凳子、推桌子、扔杯子,把教室弄得乱起八糟。当学生出现破坏行为时,老师可以给他们发一些简单的指令,让他们服从,如数数(从1数到50)。在数到指定数字后,经老师同意可以破坏物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如此反复练习,直到情绪稳定为止。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积极关注他们,多抽时间与他们交谈、游戏,让他们感到大家对他们的关注,并非是在出现在破坏行为之后,从而减少其心理预期。有时学生的破坏行为是一种情感表达,如受到委屈后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从而用破坏来宣泄感情。此时,老师可让学生用撕纸或者摔皮球等方式来表达。

四、浅谈刻板行为的矫正方法

刻板行为在没影响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下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对启智生来说,因为这说明了他们具有了一定的生存技能,这也是很多启智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一种期望。但如果这些刻板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时(如:有些學生洗脸,要洗数十遍,洗到皮肤脱落甚至流血都还要洗),就必需给予纠正。

矫正学生的刻板行为需要循序渐进,最常用得是通过学生喜欢的活动或玩具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从小的改变让学生慢慢适应。

如果学生的刻板行为被终止时出现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老师不应立刻妥协,这样会对以后行为矫正造成困难。可以尝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 参  考  文  献 ]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林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4]邢同渊.智力障碍儿童教学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强化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剖析及管理策略探究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完善及相关问题阐述
强化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考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分析
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探讨
失落的一角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