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0-08-24 11:37郭雪仪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学前教育融合

【摘要】  数学是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文化课,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达到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和一定的组织能力、教学能力以及一些动手操作的能力。目前的中职教学过程中,数学和专业课被明确地划分开,学生的能力受到制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融合专业特点,加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关键词】  中职数学 学前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208-02

0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里数学教材与生活、专业缺乏联系,学前教育专业对数学要求的程度与其他专业不同,但是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一样的,内容和形式上基本也是一致。教材的主要内容有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等,起点较高,难以适应。

大部分学生是为了能够顺利毕业而被动地学习数学,并不知道数学与其专业的联系。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较差,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数学甚至是没有信心和兴趣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厌倦数学课,出现上课睡觉、玩手机、说话等不正常的学习状态。

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对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她们未来职业的需要,也是提高她们素养、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需要。如何上好数学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让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是本人一直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二、结合专业特色,完善数学教学课堂

1.创设专业特色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氛围。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开发智力。了解专业教学中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情境,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例如,本人在《等差数列的概念》一课,创设以下情境:

让学生学习单双数儿歌:拉大锯、扯大局,1、3、5去看戏,7也去,9也去,就是不带双数去。双数宝宝不生气,2、4、6来演戏,8也去,10也去,羞得单数不看戏。1、3、5、7、9单数好朋友;2、4、6、8、10双数好朋友。

课前两分钟,学生轻松愉快地一边唱儿歌,一边生动、活泼地引出数列1、3、5、7、9和2、4、6、8、10是等差数列。

又如,《函数的奇偶性》一课,讲课前发给每个小组一张正方形薄纸,让学生对折、画、剪一些轴对称图像。

这个过程学前教育技能训练与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促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对发现问题进行思考。然后逐渐过渡到函数图像,进入偶函数的学习,引出偶函数的图象是以y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创设学生曾经熟悉或者即将面对的情境,让学生处在一个专业教学氛围中,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歌唱、绘画、手工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技能之一,针对学生对专业课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创设情境尽量吸引多数学生参与,学生一开始有了趣味,就愿意全身心投入学习课程。

2.根据专业的特点,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没有针对专业做出合理的安排,实用性并不强。教学内容应从学生专业出发,需要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专业融合和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例如,性质1(传递性)如果a>b,b>c,则a>c.

证明:因为a-c=(a-b)+(b-c),

又由a>b,b>c,即a-b>0,b-c>0,

所以(a-b)+(b-c)>0.

因此a-c>0.

即a>c.

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比较枯燥。本人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将证明过程比喻为:小明的个子比小力高,小力的个子比小天高,你说小明与小天的个子谁高?学生马上恍然大悟,明白了这一思维过程。

又如,《角的概念的推广》中,教材上的例子是2008年张文秀在北京奥运会女子链球决赛中的照片,本人則是播放了一小段本班学生进行舞蹈训练的视频。链球的旋转和学生舞蹈中的旋转都是说明很多角的大小都超过一个周角的范围,旋转方向也是既可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又可以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教材上的例子比较陈旧,并没有向学生身边的例子出发,学生不感兴趣。而她们的舞蹈训练视频,动态地展示了她们亲身经历的事情,又展示了她们专业技能。

将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身边的情境,理论结合实际案例,既将学生的能力提升落到到行为训练当中,又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都能落到实处。这样的教学内容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模拟课堂,培养职业能力

三尺讲台是教师的地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是未来的教师,从事幼儿教学。她们要在课堂上学习各种数学知识,将来要将所学知识授给幼儿园的孩子们。本人会把讲台让出来,提前让学生走向讲台,展示自我。

当学生每学完一课的内容时,本人都会安排课堂小测。我采取的做法:

(1)小组各个成员根据所学,先独立完成小测,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

(2)完成小测后互评,互改,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3)小组合作讨论,核对答案,完善小测答案,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4)小组派代表投影小测答案,指出疑难点,易错点,并解释疑问,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胆量。

(5)教师有针对性地点评,讲透疑难点,点拨明确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并解决

这一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互评、互改,走向讲台“讲”,转换角色,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口,讲解解题思路,尝试课堂教学,并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其次,学生要走向讲台,必须提前“备课”,是一个思考、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动脑,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得学生的胆量、口头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紧扣专业,学生能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有价值的数学乐趣

学生经过课堂上的学习,对知识点已经初步认知,有待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会制定特定的作业。例如,《集合的运算》一课的作业是:设计出一个游戏,用在课堂上帮助小朋友感知集合。将你们的设计方案或在A3纸上。(如果你所采用的元素不会画,可以用文字代替图案。)要求:1.游戏能够让4到6岁的儿童找出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和所有元素;2.请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设计问题,例如:“请小朋友们找出两个呼啦圈里一样的图形”。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要求:一是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二是掌握求同和分类的技能。幼儿话语体系中,“共同属性”是“一样”。两种含义:一种是大小和形状都一样;另一种是指事物的某一属性或特征相同(如颜色、大小、形状)。作业紧扣幼儿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分类与包含》中的指导思想,让学生体验幼儿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

又如,在课外活动要求学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设计幼儿数学游戏,有学生设计的游戏:请幼儿在下图中寻找:在圆形和正方形中所有的数字;既在圆形中又在正方形中的数字;在圆形中但不在正方形中的数字。

考虑到专业的需要,添加一些数学游戏,通过让学生创编数学游戏,可以知道学生已经知道集合的交、并、补的概念,并能理解当中的数学思想。并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促进对知识的运用。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目的是为了能在课外用上知识。像这样的作业达到了目的,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她们学好数学的欲望,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及数学素养。

四、结语

总之,将中职数学融合于学前教育专业中,让数学不再枯燥无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學习,学有价值。

项目课题: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校本课题”中职数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研究“(主持人:郭雪仪。编号:KT201903)

[ 参  考  文  献 ]

[1]韩金学.幼儿师范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及教学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郭新艳.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N].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12-14.

[3]王锋.专业知识融入中职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08):32-34.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学前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