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核心素养的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课程开发与研究

2020-08-24 11:54温法胜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课程改革

温法胜

【摘要】   职业教育必须支撑国家产业战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提供职业人才支撑。当前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国家制造业的提升,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学校怎样培养新形势下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首先应加强专业建设,核心是做好课程开发,课程建设应坚持“岗位定课程,能力定内容”的原则。本文从现阶段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课程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于基于岗位核心素养的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课程改革作出了一些实践探究。

【關键词】  岗位核心素养 中职教育 数控铣削加工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212-02

0

引言

笔者和课题组成员周密调研,科学论证,修订课程标准,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创新教学评价,编写校本教材及教学资源包,教材编写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指引,以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基本要求,突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周密调研,科学论证,为教材的编写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通过资料法查找已出版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国家规划教材,了解最新现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地调研本省市15家模具加工制造相关企业,听取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实地调研4家职业院校,了解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调研本校一百多名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等了解本校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调研,我们总结出下面几个关键点:

1.模具零件生产制造数控加工人才应该由模具制造技术本专业来培养。在较长一段时期,太多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如机床设备不够等原因,模具专业仅仅培养模具钳工,模具装配工,特种加工包括线切割和电火花机床操作工,而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人才长期依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来培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具备通用零件的数控加工能力,但不懂模具结构,对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不能完全胜任,往往需要企业另外培训相关的模具知识才能胜任岗位要求。

2.随着制造业的提升,特别是智能制造的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从单一岗位能力到综合岗位能力的变化。笔者通过企业调研,当前规模模具厂家的铜公加工普遍采用半自动化生产,由此带来的变化是对工人的操作机床的能力要求降低,而对工人安排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综合能力要求提高,包括零件绘图和零件编程加工能力。

3.现状大多数课程是项目式教学,但是内容单一,当前课程内容知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学校课程内容只是讲解数控铣工机床基本操作和手工编程知识,软件编程内容偏少。在企业,零件的加工基本上是软件编程,很少用到手工编程。

4.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的综合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

5.学生的培养,德为先,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钉子精神,弘扬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新时期培养德技双馨的人才。

二、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能力

1.完整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保证。把传统数控铣床基本操作和UG软件编程模块结合起来,减少企业不常用的手工编程知识和增加实用的UG软件编程知识以及零件加工工艺知识。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UG软件的相对较新的版本UGNX10.0为基础,全书内容分为五个模块:项目一、项目二和项目三为数控铣床基本操作及手工编程加工模块,项目四和项目五是UG软件编程加工模块,项目六、项目七和项目八是模具零件的UG软件编程模块,项目九和项目十是拓展应用模块,项目十一是数控铣工中级考证模块。课程内容如表1:

2.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紧密结合岗位实际生产来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能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本书每个项目都以零件加工为载体,零件的加工由简单到复杂,由平面到曲面,型芯、型腔和固定板模具典型零件的加工。介绍了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的手工编程知识,在UG软件自动编程中详细讲述UG实用加工编程方法包括平面铣、表面铣、型腔铣、深度轮廓加工,区域轮廓铣加工等。结合企业生产实例零件从粗加工到精加工,工艺路线的安排包括刀具的选择以及工艺参数的设置,零件尺寸精度的控制进行讲解。任务图纸的设计和工艺卡的零件工艺制定符合企业生产实际。

3.课程内容安排设计,充分考虑实训耗材,遵循节约够用原则。项目一到项目五中零件尺寸毛坯都是100mmX80mmX35mm的坯料,项目一到项目三可以用一块料完成;型芯型腔都是200mmX200mm的坯料,与标准模架对应,方便实际教学。

4.建立课程资源库,方便实施性教学。教学资源库包括授课PPT,参考教案,配套UG文件,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教学资料,方便学生自学和预习。

三、创新教学形式,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小组教学方法,培养职业合作能力

1.基于长期的职教经验,对职校学生的学习秉性有着清晰的认识,即职校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具象的形象思维,喜欢动手胜过理论。教学思路是“浅理论,强应用、重技能、抓实战”。“浅理论而重应用”,通过实训来固化知识,知识的固化则有助于技能的培养。

2.基于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设置,采用项目式教学实施。深入贯彻姜大源教授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协调者和组织者,教师通过“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教学过程,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计划”。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法论,更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理念。

3.产教融合,重在技能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项目十讲台桌面收纳盒的加工,从学校需求,学生调查设计,加工制作,市场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简单美观大方的讲台收纳盒,把粉笔,黑板擦,笔,胶水,话筒,抹布,多媒体遥控器等物品都放在一起,讲台桌面就会干净整洁,便于推行课室的6s管理。

4.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应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教学资源,提供资讯,辅助学生自学,比如在项目十讲台桌面收纳盒的加工里面可以发布对刀视频,设计视频,加工视频。

四、创新教学评价,培养职业综合能力

从单一评价方式转换成综合评价,从结果评价转化为全过程评价。评价体系包括零件尺寸测量评价,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特别是小组评价里面突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这也是机械类学生比较欠缺的能力。通过创新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结语

职业教育是以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为重点和基础的,重视操作过程,在多次规范的操作过程中培养技能,获得感性和理性认识。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必须是推进产教融合、与企业深度合作。在推进专业建设的发展,核心是课程建设,基于岗位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评价方式,才能培养品德优良,专业技能熟练,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即新时期“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2017年度)青年教师发展专项课题《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开发与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NJSKT00717)】

[ 参  考  文  献 ]

[1]宋志良.欧阳玲玉主编.典型铣削零件数控编程与加工.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