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活化

2020-08-25 01:57邓芹
考试周刊 2020年74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育生活化

邓芹

摘 要:在小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日常基本的文化课程学习之外,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内容,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强调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内容不仅可以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同时可以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增加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作用。文章立足小学教育实践,首先简要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综合实践教学的类型,然后从日常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生活化

一、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不仅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形成也有关键的影响。传统形势下的小学教育更多的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缺乏关注与重视,因此导致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开放性的综合教育学科,其教学资源非常的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搜集、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角度出发寻找学习的契机,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提升课程教学的学习效果。

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类型方式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程教学,它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都是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体现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教师设计的一系列具有教育性、综合性以及创造性的实践学习内容,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实自我价值的目的。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要学会必要的文化课程知识,同时还要学会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简单的生存能力,通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能力,逐步学会甄别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要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在学生生活、学习以及社会交往中去渗透教学,从而将教学目标融入教学互动的各个环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成長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因此,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融入课程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确保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质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考查探究型实践活动。这种类型的实践探究学习活动主要是从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然、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生活学习环境中选取相应的学习课题,然后设计一系列的探究学习活动。考察探究型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自发性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可以在参与、探究、观察以及分析的过程中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二是社会服务型实践活动。这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主要依赖于学校或者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性质的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探望老人、走进社区活动中心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公益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渗透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设计制作型实践活动。这种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相关的实验工具和材料,通过策划作品,由小组共同参与的方式共同完成从设计到成品的制作过程。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的过程中渗透团队意识,在共同完成作品和学习任务后体验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养成;四是职业体验型实践活动。职业体验型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模拟或者体验社会中的工作角色,从实际工作的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各行业的工作以及价值产生正确的认识,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 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走进校园生活,整合教学资源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校园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对校园生活也最为熟悉。因此,在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校园生活入手,以此为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校园中进行实践活动,这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最为熟悉,契合度也更高,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也更为直接和显著。例如,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安全》这一部分的内容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校园生活中可能隐含的危险行为进行汇总,并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对校园安全问题进行演练,帮助学生树立校园生活安全意识。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楼梯并询问学生在上下楼梯时应当注意哪些内容?对于部分学生喜欢在上下楼梯过程中的嬉笑打闹行为有什么想法?通过这样真实场景的实践教学,渗透日常校园安全教育工作,避免学生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出现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校园欺凌事件同样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和教育警示活动等形式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从思想上杜绝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校园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在校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增强小学生小主人意识的养成,从而优化综合实践课程教育的质量。

(二)接轨家庭生活,深入解读教学案例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与家庭生活相关的活动内容设计也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例如在学习《垃圾的产生》这一部分实践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阐述一段事实:“日本的森林覆盖面积大约是我国的5倍,远超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但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出口大约150立方米的一次性筷子,随之减少的森林的数量约200万立方米。”在叙述完这一事实后,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设计一个小小的生活调查活动:请每个同学回到家后对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一天所产生的垃圾进行统计,然后按照60亿的全球人口数量请家长协助计算一下每天大约产生垃圾的数量。通过这一实践活动的设计,学生在参与真实调查与计算的过程中都能够产生强烈的心理触动,由于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没有概念,同时对垃圾所带来的危害也缺乏认识,这种形式的实践互动能够真正将教育的内容融入生活化的场景中去,从而有助于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体察社会生活,拓宽学生认知视野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接触社会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还是对社会有一些认知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会不同程度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出发去调度学生,增加社会生活化内容的融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中,诸如社会调查、生活观察、案例分析等活动内容的开展,都带有一定社会实践的属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生活,从而为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设计一件工具》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牛顿小时候发明工具的故事入手,组织学生深入到工厂中去,对工具的生产过程进行观察。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学生们可以更加近距离地看到一线工人的操作流程,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同时也能拓宽学生学习之外的视野,豐富学生认知,从而在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探索自然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奇心重,对各种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的心理。对于大自然而言学生更是有走进自然、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利用小学生渴望走进自然生活的心理,设计与之相关的自然生活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与参与的过程中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秘身边的植物》这一主题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发现身边植物类别”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走进自然生活,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自然世界,发现身边多样的植物种类,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四、 总结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实际学习兴趣和认知特征出发多样化课程,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同时更有助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启发与受益。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与教学设计进行紧密地联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优化传统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训玲.浅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活化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2017(10).

[2]康中刚.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2):175.

[3]黎超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生活化浅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9(30).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育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