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发酵床楼式养猪技术模式

2020-08-29 06:22顾佩佩
浙江畜牧兽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垫料床垫菌种

顾佩佩

(丽水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浙江 丽水 323000)

近年来,丽水市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将生猪养殖治理,与五水共治、美丽乡村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创新“非接触发酵床楼式养猪(养猪上楼)”模式,形成了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的“三无”生态养殖,为全国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探索提供了丽水实践、丽水经验。截至目前,全市存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90家,其中采用该模式养殖场80家,占总饲养量的60%。

1 技术模式

非接触发酵床养猪技术模式是在接触式发酵床养猪基础上新研发的一种非接触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其实质就是生猪不与发酵床垫料接触的这类养殖方式。非接触式发酵床又分楼式和异位两种模式。

楼式养猪技术模式,也简称为“养猪上楼”模式,是将传统“吃、住、排”一体的单层猪舍,改为生活、排放分离的双层猪舍(见图1),一层将发酵菌与木糠、谷糠、菌棒废料等按照比例建成发酵床,二层为猪生活区,根据生猪大小划定不同的生猪活动区域。生猪全部养殖在干爽又环保的阁楼上,猪排泄物落于发酵床上,经翻耙机均匀搅拌(图2),快速与发酵床中的菌种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同时通过翻耙蒸发带走排泄物中大量水分,使污水变为有机肥,真正实现零排放。

图1 楼式猪舍

图2 翻耙机搅拌猪粪

异位技术模式将粪污及时迁移到临近的发酵床上,通过微生物发酵来降解污染物,使液态肥变为固态生物有机肥,实现污水零排放。是针对老保留猪场,避免拆除新建的重复投资,在原保留猪场参照“养猪上楼”模式进行了改良,将一楼发酵床空间横向移位,创新“异位发酵床”模式,既无需改造或拆建原有猪场,仍按传统方式养猪,在需改造的养殖场附近建设大棚发酵槽(图3、图4)。

图3 大棚发酵槽一

图4 大棚发酵槽二

2 设施要求

2.1楼式猪舍 楼式发酵床猪舍外部结构与传统猪舍无明显差异,一般砖混、砖木结构或钢构等。所谓的差异就是楼式双层结构、不再设污沟,但外部排水沟则是重要内容,必需深且排水通畅,避免外部地表水渗透进入发酵床,影响发酵床使用效果。

上层养猪,下层发酵床,中间用漏缝板分隔的框架设计,猪舍上层按标准化猪舍设计建设,猪舍下层设置轨道发酵床,要求下层高不低于3 m,宽度为10-26 m之间,长度不超100 m为宜,配套轨道机械翻耙机。

楼式发酵床养猪舍的建设十分重要,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其建筑设计先要符合猪的生物学特征和养猪生产工艺流程,重点要解决好保温、隔热、采光、防潮、通风、排水、清理等技术问题。

2.2发酵池 发酵池根据地下水位高低设计为地上式、半地上式和地下式三种类型。垫料池通常使用24 cm的砖墙,内部水泥挂面,也可使用水泥预制板拼接而成,砌成垂直或较陡的斜坡,每个角砌成弧形,不用直角。池底一般需要硬化,但地下水位低、粘性土质的地区床体下面可直接使用原有地面。非接触式楼式发酵池深度可依据舍内原位与舍外异位有所不同,主要受养殖粪污量、漏缝板高度及翻拌机械高度的影响,一般池高为1 m以上。

2.3翻耙设备 楼式发酵床养猪的机械翻耙设备要根据猪舍结构配置翻耙机械,一般采用行走和翻耙双动力配置,翻耙深度100 cm以上,翻耙动力11 kw以上,翻耙机整台机械封盖,重要部位防腐蚀。

2.4饮水设施 饮水装置的安装,必须满足滴漏跑冒和饮水外溅时以不浸湿发酵床垫料为原则,通常保育猪栏设置饮水台,饮水台下设置导水管,能将滴水及时排出;育成猪水嘴可设置在栏舍外侧,滴水直接排入外面排水沟。

3 垫料与菌种

3.1垫料 发酵床垫料原料按照使用量划分,可以分为主料和辅料(表1)。

表1 垫料组成与菌种用量表

3.1.1主料 顾名思义就是制作垫料的主要原料,通常这类原料占到物料比例的90%以上,由一种或几种原料构成,常用的主料有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废菌棒,锯木屑、谷壳、秸秆等。

3.1.2辅料 主要是用来调节物料水分、C/N、N/P、pH、通透性的一些原料,由一种或几种原料组成,通常这类原料占整个物料的比例不超过10%。常用的辅料有猪粪、米糠、麦麸、饼粕等。

3.2垫料酵熟

3.2.1发酵 发酵床垫料制作的过程就是垫料原料科学合理的配合和发酵床启动发酵功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5-7 d,一方面使发酵床中的有益菌群在适宜垫料组合培养基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形成具有发酵分解排泄物功能的优势有益菌群,同时通过有益菌群的发酵所产生高温,杀灭发酵床垫料中的有害菌和寄生虫及其虫卵等,为猪只上栏做好准备。

发酵菌种是该项技术的核心,在选购成品菌种时要注意:(1)选择有资质企业生产的菌种,(2)选择产品包装符合要求的菌种,(3)选择产品信誉和使用效果好的菌种。

3.2.2垫料维护 维护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保持发酵床正常微生态平衡,使有益微生物菌群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病害的发生,为猪生长发育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二是确保发酵床对猪粪尿的消化分解能力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为生猪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发酵床维护主要涉及到垫料的通透性管理、水分调节、垫料补充、疏粪管理、补菌、垫料更新等多个环节。

4 工艺流程图

5 技术要素

5.1碳氮比 碳氮比(C/N)是衡量垫料效果的重要指标,维持微生物正常繁殖所需的C/N应不小于25,而畜禽粪便的C/N比较低,介于5-13之间。为了满足微生物生长需求,要求选择的垫料原料的C/N比越大越好,木屑、谷壳、香菇和木耳的废菌棒等都是良好的垫料原料。

5.2垫料温度 正常使用中发酵床垫料在表面以下20~30 cm之间的温度应当保持40 ℃以上,为了维持正常发酵菌的温度,要注意调节猪舍内环境温度。垫料发酵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5.2.1不升温 其原因主要由于水分过高或过低、pH值过高或过低。处理方法:适当调节水分和酸碱度,添加垫料原料或加水。

5.2.2升温后温度随即快速下降 主要原因碳氮比(C/N)过高,原料中有机氮含量太低。处理方法:应适当添加含氮量丰富的有机物料如猪粪和玉米、米糠等辅助垫料。

5.3垫料湿度 正常使用中发酵床垫料的湿度应当保持40%-50%,即手握成团,松手即散的状态,过湿过干都不利于发酵菌的生长和对猪粪便的分解,因此,要注意观察垫料的湿度,及时撒水或添垫料,保持垫料的正常湿度。

5.4垫料气味

5.4.1发酵过程中异味、臭味浓 主要原因碳氮比(C/N)过低,或原料粒度过大,水分调节不匀。处理方法:通过补充碳素原料调整C/N,或者降低垫料细度,调匀水分。

5.4.2发酵后期氨味渐浓 主要原因为垫料水分偏大、pH偏高、发酵时间偏长。处理方法:立即将发酵垫料散开,让水分快速挥发。

5.5翻耙次数 保持栏舍内垫料与猪粪便的混匀度,通常比较简便的方式就是将垫料经常翻耙,使垫料中的含氧量始终维持在正常水平,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减少疾病发生,因此,夏、春、秋每天须翻耙垫料一次,冬天可每隔1-2 d翻耙一次。

5.6垫料使用期 理论上计算发酵床垫料的有效使用年限约为3-4 y,由于在废菌棒发酵床养猪过程中,是个动态变化过程,有益菌群发酵分解粪便的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实际使用年限要小于理论年限。根据使用经验,制作发酵床垫料符合原料配方基本条件和维护要求的,一般实际使用年限为2 y左右。

当垫料在发酵床中使用达到一定期限后,其生产能力会逐渐下降,当表现出以下现象时,说明垫料已不能继续使用,需将垫料全部清出,重新更换新垫料。

一是在各项养护措施得当、到位的情况下,氨味、臭味渐浓,二是垫料用手指轻轻揉搓便全部变成粉末,三是垫料遇水成泥浆状,干垫料部分已全部成灰泥土色。

如果垫料使用到期,但还没到生猪转栏或出栏时间,可以临时采取以下措施,待转栏或出栏后,再清栏更换垫料。一是适当补充没经过发酵的新鲜木屑。二是如果通过补充新鲜木屑还没有明显作用,可清出部分垫料后再加新鲜木屑。

6 适用范围

非接触发酵床楼式养猪技术模式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新型生态循环养猪技术,有效解决了养猪治污难、防病难和用地难的三大难题,真正实现污染零排放、猪病少流行、节约集约用地的效果。适合以环境保护优先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且环境要求高,垫料资源较为丰富,但畜牧用地少的山区发展生猪生态养殖。由于该模式用于猪舍建设投资较大,而且受制于垫料资源,因此,适用于生猪存栏1000—10000头的规模养猪场。

表2 接触式与非接触式发酵床养猪技术比较表

7 经验介绍

丽水意鑫畜牧有限公司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占地50亩,坐落于莲都区仙渡乡葛畈村,该乡是全区省级食用菌和水果精品园区。公司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用于猪场建设,现有栏舍面积4500 m2,其中先进的双层漏粪发酵床栏舍2800 m2,生产管理用房400 m2,存栏基础母猪280头,年存栏商品猪2600多头。2019年出栏商品猪5000多头,销售额达2250余万元,获利1350万元。该企业获首批浙江省级美丽牧场荣誉称号,其“养猪上楼”零排放模式多次在央视七台、四台及省、市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

为更好的进行生猪排泄物治理及资源化利用,保护环境,结合“五水共治”的要求,2013年该公司率先建成非接触发酵床楼式养猪栏舍进行试点,成为当时省内乃至国内最高标准的楼式发酵床栏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零排放和资源化生态循环利用。

该模式综合效益体现为两减两增。一减是“环境污染”作减法。该企业猪存栏2600余头,猪排泄物全部收集为有机肥,而年污水排放为零。二减是“省工节料”降成本。一是减少饲料成本,同比减15%;二是减少人工成本,同比减50%以上;三是减少疫病发生,同比减75%以上;四是减少用水饮水量,同比节水80%;非接触发酵床楼式养猪”零排放模式,饲养成本可降低50~100元/头。一增是“变废为宝”作加法。以该企业为例,每天排出的粪尿约25 t、发酵挥发后固体残值率0.15,年可处理消纳生猪排泄物1.1万t,按粪尿与垫料的配比率1∶2.5生产有机肥,年可生产猪粪有机肥超2.5万t。二增是“种养联合”增收入。根据测算,采用“非接触式发酵床养猪”零排放模式猪场的生猪出栏同比提前15 d左右,以此折算一头125 kg的生猪就能多赚50余元。另使用有机肥施肥的农产品总体高于市场收购价2~3倍。而且猪舍清爽整洁,无异味,非常适宜生猪生长;同时降低了管理劳动强度,虽然栏舍建设成本大幅增加,但更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也符合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大趋势,其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

猜你喜欢
垫料床垫菌种
木屑垫料和牛粪垫料对奶牛泌乳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管理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睡不着
跟踪导练(四)6
不同天气条件下平养肉鸡的垫料使用要点
新床垫的膜睡前宜撕掉
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