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开展策略

2020-08-31 09:42朱永存
西部论丛 2020年8期
关键词:预习提问小学数学

朱永存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再是过去的仅为提高学生分数,培养他们的学识,而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为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数学教学。在此,基于一定的數学实践经验,本文从五方面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预习;提问

小学阶段是为学生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才能真正让学生获得质的飞跃,领悟学习的真谛。为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与思维、习惯的养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具体分析了如何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开展。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来说,预习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很多小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只会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思考的热情和方法。所以为了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让学生通过预习来对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有所准备,从而能够在课堂上产生自己的见解,能够提出自己的质疑。在预习方面,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预习导学案,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提高预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导学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预习。在预习导学案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内容:“(1)5/4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整数加法的含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那么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尝试思考。(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异同是什么?并解决以下这几道题:5/4+3/5=?1/5+1/5=?1/5+1/10=?”当然,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不只这几项内容,可以更加具体。学生要通过预习完成这样的导学案,对于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明白教学重难点以及自身的理解困惑点是什么,从而能够在课堂上更为集中精神地参与。

二、重视课堂上提问,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

提问是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手段。适当的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加有效的师生交流次数,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通过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课堂走向。在设计提问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解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圆”这节课上的知识时,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生活中圆的运用,如操场上的起跑线,各种车的车轮等,并让他们猜测和分析其中“圆”的运用意义。这就属于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即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具有多种思考方向的问题,一般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引导下,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分享自己的看法,而不必担心因为“回答错误”而遭受批评或者嘲笑。之后,在学生适当讨论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圆周上的各点到圆中心的距离是不是一样的?可以被叫作什么?”有过预习的学生可以很快回答出——直径。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适当的提问能够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结合多媒体情境,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的传统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具十分有限,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大部分小学数学课堂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对于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视听结合的丰富情境,不但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有效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比例”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单纯利用粉笔和三角板去画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十分费力,并且也很难让学生认识到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让学生了解比例尺以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时单凭口头讲解效率是十分低下的。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动态地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模型画出来,将各个变量的影响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可以结合放大与缩小现象让学生能根据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结合图片体会图上具体和实际距离的差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且树立一定的函数建模思想。同时,在这样的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情境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也被有效吸引,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四、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实践运用

数学学科知识来源于实际,也终将被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它离不开实践,必须进行实践操作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若是数学课程与现实脱节,那么就会失去作用。小学数学当中,几乎每个版块、每个单元和章节都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了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教师要结合一定的生活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避免学生仅凭想象去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比例”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即“将学校的各个建筑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在纸上”。这样的实践任务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例应用的学习过程,体会比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又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调查自己班同学的数学成绩情况,从而对班级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所了解,结合扇形统计图的知识去分析自己的成绩。在完成这样的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数学知识有所运用,还加强了对于生活现实的认识,实现了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

五、融入数学微课,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微课的运用为数学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有时候,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利用这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不能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理解思路出现偏差。但若是采用微课的方法,让学生课下针对自己的困惑去有选择地观看,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微课时间较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能力去认真完成这样一节课程。

例如,在教学“圆”这一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为此,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微课,然后上传到班级学习群中,要求还没有掌握的学生进行观看。同时,在微课的播放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随意暂停、反复观看,直到真正理解。这比传统的教学更为灵活。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观看微课作为课后作业,促使他们真正利用微课来巩固自己的数学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有效教学的实现是数学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结合预习习惯的培养,通过以问题为启发点、融合生活化元素与开展实践、微课等教学活动,让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李衡.采取有效教学策略  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青海教育,2017(10):44-45.

[2] 迟楠.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91-92.

猜你喜欢
预习提问小学数学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