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20-08-31 19:52张晓洁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作用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张晓洁

摘要:当代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作用;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195-01

随着程改革思想的深化,当代教育目标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在人才培养方面,教育部门更加注重学生个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力,发展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已成为教学的基本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口述教学方法在本质上难以改进,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也对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当代教育的标准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前提。作为教育的领导者,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探索知识、创新和提问。为了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坚持学习的精神,不断探索和研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2 自主学习能力。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是对学科缺乏兴趣,从而缺乏探究知识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此外,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意识,通过兴趣引导提高学生的高山能力。

1.3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传统教学观念的最大弊端是過分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其主要作用应该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已成为教学的主体。从长远来看,学生的主观求知欲望越来越弱。教学模式逐步转变为灌输式教学。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没有明确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2.1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了强化学生在实际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受多年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对现代教育的理念持否定态度,过分依赖自己的教育经验,轻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仍以应试教育理念为教学核心。这也是影响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的一系列因素。因此,教师首先要进行深刻的反思,研究自身教育理念的弊端,然后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实际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根据当代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一个更加高效的素质课堂。现代教育需要从理念上进行创新,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因此,现代教育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意识的关键。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合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弱化自己的主导地位,逐步落实学生的探究者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对于这个过程,教师可以分为三步骤。首先,应让老师和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由于缺乏正确的认知,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或者是为了老师。这样的错误思想会导致他们的极端思想。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确立阶段性学习目标。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分阶段的学习目标也要因材施教。教师应注意学习目标的可行性,帮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竞争意识,结合适当的激励措施。最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软硬兼施”。由于缺乏恰当的教学策略,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弱化了自己的教育地位,使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无法有效协调,极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提升。因此,教师应采取“软硬兼施”的管理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由于学习的压力,一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但他们渴望学习,也能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应注意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教师可以由主导角色转变为导师角色,给学生一些开放、易懂的知识点,供学生自由讨论和研究,教师可以以导师的角色补充知识。这样既能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知识意识。

2.4 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提倡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操作活动。一般来说,他们认为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点后,再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基本上就能达到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这种教师教育观念是错误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逻辑思维模式。摘要是小学数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师可以运用实际操作指导方法,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充实化,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讲授三维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列出真实的生活对象供学生观察。

3.结语

在综上所述区,现代小学数学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素养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芸.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67.

[2] 张雅丽.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9):252.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作用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究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乐学 会学 勤学